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在旧城改造中的应用
2019-10-21马骞宇卢瑾
马骞宇 卢瑾
摘要:旧城区发展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城市有机更新对旧城区的物质、经济和社会形态予以更新,去腐生新,打造历史文化相融合的现代宜居城市环境。文章以西安市顺城巷东北角旧城改造为例,在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下,结合国内外有机更新发展状况,分析规划区更新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城市转型为背景,通过城市再生与功能激活等方式,对规划区进行改造,提升区域发展活力,改善人居环境,强化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城市发展质量,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有机更新;旧城改造;顺城巷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区内可建设面积锐减,进而导致城市以“摊大饼”方式外扩,带来一系列城市管理难、交通不便、城市规模失控等方面的问题。而旧城改造则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外扩”现状,通过老城区的新建,变“外扩”为“内秀”,有效解决土地匮乏难题。由于旧城区建设时间久远,多数城区均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公共空间匮乏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对居民居住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时期,旧城改造多采用“大拆大建”式规划方法,以全面重构为主要出发点对城市进行建设;新时期以来,习总书记提出城市建设应以“记得住乡愁”为主,以城市历史内涵和文化精髓为核心,保留原有城市构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新规划。
1 国内外城市有机更新实践
1.1 国外城市有机更新实践
西方城市的更新历史表现为一个由大规模重建转向渐进式的谨慎更新[1]。在城市进行现代化的建设中,城市外扩、人口爆炸式增长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不断出现,传统名城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受到极大影响[2]。二战后,工业时期的经济快速增长与用地匮乏带来了城市贫民窟清理运动,美国英国等地直接出台《格林伍德住宅法》等法案,要求對城市贫民窟进行更新。60年代开始,经济发展进入平稳时期,政府多以解决贫困家庭居住环境问题为主,推动服务设施建设。自70年代起,经济发展逐步放缓,城市建设也进入慢速阶段,欧美进入旧城再开发阶段,推出了一系列“城市复兴”措施。90年代以后,人本与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深入,居民意愿得到重视,城市结合历史与文化传承发展逐步深入[3]。
1.2 国内城市有机更新实践
改革开放后,我国旧城改造先后经历了危房改造、服务设施扩建和解决职工住房等变革[4]。20世纪80年代,吴良镛教授在菊儿胡同的改造中,首次提出适宜我国发展的城市有机更新理念,旧城改造进入到城区更新阶段。90年代后,城市更新机制呈现多元化状态,更新进程稳步前进。21世纪初,我国城市更新状态逐步趋于稳定,主要着手于主城区存在的城中村等旧居改造,在土地存量日益减少的背景下,旧城的有机更新就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部分,结合着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步全面推进[5]。
2 西安顺城巷现状及存在问题
西安顺城巷作为连接明城墙与周边区域的重要桥梁,自古以来便是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城市有机更新理念与旧城改造得到完美交映,不仅以建筑改造为重点,更以老城区所蕴涵的精神内核为核心,从外在表现形式到内在历史精神有机融合,密切统一。
2.1 区域现状
本文将位于西安明城墙东北角的顺城巷尚勤门至朝阳门段为规划范围,北至顺城北路,南至东五路,西至尚勤路,冬至顺城东路,总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4.56ha。依照西安市中心城区多年演变发展现状,城区内主轴线和偏僻区分化严重,规划区作为城市发展遗忘区域,现有用地功能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亟需进行规划整治,重新治理为适宜居民生活区域。该区域作为西安古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见证了西安市的历史性衰,同样存在大量历史遗存,是西安市传统居住区。
2.2 存在问题
2.2.1 建设状况混杂
顺城巷作为古城西安历史沿革的一部分,在城市发展建设中进程缓慢。规划区用地主要类型为居住用地,以历史拆迁存留的棚户区为主,部分区域为多年闲置用地,尚未进行有效规划利用。棚户区作为城市中下层居民的主要栖息地,建设状况杂乱无章,建筑质量过差,部分建筑存在倒塌风险,且空间环境混乱,建筑密度分布不均,综合交通拥堵无序,人流车流路线混杂,整体环境质量较差。
2.2.2 设施配套较差
规划区内设施配套极为落后,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自来水与公厕均未入户,仍以传统式公共使用方式为主,且接水口与公厕分布密度极低,远无法满足周边居民生活需求,居民基本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老旧,公共设施服务等级低,基础设施亟需更新。
2.2.3 人居环境恶劣
规划区范围内无绿地或广场区域,绿化覆盖率极低,居民休憩活动场所极度匮乏,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居住安全岌岌可危。未规划空地被用作货运夜间停车场,极大地干扰了周边居民生活,为幼儿及老年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城市风貌较差,人居环境极为恶劣。
2.2.4 文化利用不足
顺城巷紧邻西安明城墙,作为城墙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城巷并未充分利用自己的历史文化优势,相反在城区发展进程中伺机大拆大建,忽视了自身作为历史古城的重要优势,历史文化价值远未得到应有发挥。同时,严重制约着规划区经济发展,远不符合西安作为文化都市的发展形象。
3 西安顺城巷有机更新理念与策略
西安顺城巷紧紧围绕西安市中心城区,即是城市人口分布的重要集聚地,又是城墙景观带的核心组成部分,区位条件较好,但现状规划区建设状况混杂,人居环境质量极差,城墙文化未得到有效利用,配套设施远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随着西安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规划区内的功能结构需求已产生鲜明变化,亟需重新构建规划体系,明晰区域功能定位。
3.1 西安顺城巷有机更新理念
城市更新用地的原有区域功能不同,其更新的设计方法理念也应有所差异[6]。结合旧城改造中城市发展现状和易出现的问题,将有机更新理念按区域功能多样化分为功能再生、功能整治和功能存留三类。其中,功能再生主要用于居住环境极差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区域,重新进行区域规划和功能定位,旨在消除原有冲突,区域合理重构;功能整治主要用于现状较好,但依据城市发展需要适当更新的区域;功能存留主要用于功能合理现状良好的历史文化保护城区。
3.2城市更新的有机化
城市有机更新将城市比作拟人的有机生物体,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生长。城市作为动态发展的有机体,已不适用传统大拆大建的重塑式设计理念,而转向新旧结合,平衡发展的有机设计理念,以推陈出新,适当修整的方法维护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效运行,综合解决城市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有机持续发展。
3.3 城市更新的人本化
城市有机更新强调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作为城市的主要部分,以满足人的生产生活基本需求、人的社会精神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城市空间的合理设计。以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为居民提供便利生活的同时,满足居民精神需求,提升城市内在素质,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3.4城市更新的传承化
文化历史的传承是城市有机更新理念的根本思想。在旧城改造的应用中更应妥善协调建设与历史传承之间的关系,树立尊重历史,合理传承的城市发展基本方针。一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利用顺城巷位置的特殊性,建立丰富的文化产业基地;另一方面,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提供坚实基础,保护历史风貌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城市历史文化发展奠定根基。
4 西安顺城巷有机更新规划构想
结合城市更新系统、优化区域功能、完善配套设施和优化环境的理念与策略,以城市的文化、历史、交通功能、环境功能和空间功能为基础,寻求提升区域活力、改善街区环境和提升发展质量的科学有效城市更新战略和构想。
4.1 城市更新“再生”理念,提升区域发展活力
西安市顺城巷结合当地城市有机更新的现状,以城市有机“再生”的更新思路引导城市规划,提升区域发展活力。
4.1.1 生态再生
生态再生即通过分析过早衰败的规划区绿化现状,剔除影响城市风貌的元素,提取时代变迁中的原有绿化元素进行再生,进行生态规划,植入全新绿化,形成较为完整的生态体系,重现本土特色风貌,彰显城市活力。
4.1.2 交通再生
以规划区原有网状道路为基础,沿用原有道路方格网机理,对现状机动车道进行改善,设置限制车行道,打造舒适的慢性交通体系,与车型系统共同构成人车分流交通網络,为周边居民提供舒适的交通出行体系,缓解区域交通压力。
4.1.3 活动再生
挖掘规划区潜力活力点,确定人流主要活动聚集区域及活动方向,结合区域特色的古城历史文化体验流线,设计步行流线,调整分区功能,植入新的活动集聚场所,再现规划区发展活力。
4.1.4 功能再生
结合规划区域自身位置所拥有的历史文化优势,将商业、居住与文化功能多重叠加,考虑从建筑功能置换的可能,设定历史文化民俗体验区,在文化体验区进行一定的功能混合,有效实现区域功能再生。
4.2 利用城墙遗址,提升区域发展质量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顺城巷的有机更新规划可以有效发挥古城墙的历史文化效益,其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历史风貌是古都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优势与节点。规划以围绕文化旅游为核心,进行深度旅游开发,结合历史与现代交融,民俗与环境配套,居住与旅游共生这三大主题,以城墙遗址的有效保护和旅游开发为主要目的,将顺城巷打造为西安全新的文化旅游观光区,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发展质量,为顺城巷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共赢。
5 结语
本文综观西安市顺城巷有机更新改造的过程,针对旧城改造中顺城巷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结合西安的城市发展特征,从城市有机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城市更新的理念与策略,并结合ArcGIS和实地调研等方法,总结了以西安市顺城巷为代表的老城区更新改造的规划模式,使城市通过有机再生的理念,将“内秀式”城市发展方式得到全面阐述,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充分反映了西安的历史文化特色,确保西安市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恺宁. 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在遗址地区规划中的应用——以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地区整体改造为例[J]. 规划师, 2011,27(01):46-50.
[2]董君,高岩,韩东松. 城市安全视角下的旧城有机更新规划——以天津西沽地区城市更新为例[J]. 规划师,2016,32(03):47-53.
[3] 金秋平. 城市有机更新下城市棚户区改造中公共空间的重构[D].西南交通大学,2016.
[4] 孙跃,李伟庆. 杭州城市发展和有机更新实践研究[J]. 现代城市,2009,4(02):7-13.
[5] 金博. 有机更新理论在城市建筑改造中的应用[J]. 中外建筑,2013,(12):73-75.
[6] 周武夫,葛玲鸟,谢继昌. 温州市区城市有机更新专项规划探析[J]. 规划师,2015,31(05):105-112.
作者简介:
马骞宇(1990-),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工程、城市规划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