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去,前面一片天

2019-10-21陈亚敏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示范课

陈亚敏

摘 要:曾经听到一位老师的示范课,执教的内容是《长方体的认识》。课始,他选择以“切萝卜”的方式引入到对“长方体面棱顶点”的认识。“在前面两刀的基础上,我如果再切一刀,会得到什么呢?”看到切后的构造,学生齐答:“得到一个角。”不是只在这节课上突然出现“角”的身影,也不是只有少部分学生对“角”存有这样的印象,看得出来,学生们对“角”的生活经验与数学认识还是有交叉的。这或许也是很多老师在“角的认识”一课后,不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角”的主要原因吧!

关键词:示范课;学习角;认识角

不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角的初印象”,就算学生说后也会“巧妙”地加以引导;或是只在平面图形的层面认识角、研究角,去除立体图形出现对“角”认识的干扰,这样的设计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认识”是积极的吗?“角的形象”的确立需要多少层级、什么样的活动推进呢?在这里我不想给出结论加以明确,只想通过教学片段来体现思考。

一、画角:让角的形象立得住

从学生对“角”的已有基礎出发,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切入研究。“说角”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对“角的初印象”的已有认识与主要偏差,“指角”利于帮助学生有效达成特征认识与结构明晰,但我们选择了让学生“画角”。

第一次画角:

1.请你画一个角,给大家看看。

2.你认为谁的角画得比较好,好在哪里?

3.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角都是点尖尖的,线直直的。

学生对角有什么认识呢?画出来体现得最真实。作为一作品,学生们会调动头脑中所有“角的印象”来完成这幅“处女作”。面对千姿百态的学生作品,我们选择提出:“你认为谁的角画得比较好,好在哪里?”可以去除很多学生直面他人缺点的“精细发现”:“她画出来的角两条线有点歪。” “他画出来的两条线没有黏在一起。”“他画角的两条线有点出头了”……因为在学生观察各种“角”的时候,我们引导并期待他们对“角的基本结构”有一个集中性的认同。“角都是点尖尖的,线直直的”,选择保留并重复学生描述的语言,不仅仅是因为它形象,更在于这是现阶段大部分学生认同的语言,也是素材未科学呈现提炼前利于“角的形象”确立的语言。

第二次画角:

1.请大家再画一个更好点的角。

2.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画的?

角的结构并不复杂,我们提出“请大家再画一个更好点的角”的要求,一方面是让第一次不被老师同学认可的学生画一个更满意的作品,让大家都在明确的特征语言指引下完善画法;另一方面是让“角的形象”进一步得到确立。至于“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画的”,则是有意识关注角的画法与最终显示特征的有机整合。

在两次“画角”之后,我们会让学生翻书自学“角的组成与读写法(组成、标志、符号、读法、写法等)”,形象确立后的信息学习、接受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方法。

二、破角:让角的认识辨得清

通过正面呈现立起来的“角”,其形象是稳固的吗?用判断题来检验它稳固与否,易于流入“文字游戏”的“枯井”。在平面图形中数角、标角,是在画角之后对形象的再一次正强化。关键时候,俞正强老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能不能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来助力数学理解呢”?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桌角”。

第一次破角。

桌角是有点圆的,它还是角吗?

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角的形象”,会不会被这个“角”击得粉碎呢?我们都很担心。但孩子们的回答,让我们相信“小孩子也有大智慧”。

生1:如果都是尖尖的,就没有意义了,这样更好看一点。

生2:老师为了上课,特意弄成有点圆的。

生3:防止撞去的时候,不会受伤。

很多学生附和:对的!

生4:它本来是尖的,为了撞去的时候不会受伤,就削掉了。

生5边比划边说:它本来是这样很尖很尖的,现在加上塑料。

师:那你现在还能想起它原来尖尖的样子吗?

在学生们一片“想得起”中,角的形象有了“虚实之分”,有了“本来、现在之分”,也就有了较稳固的本质认同。但我们在思考,能不能再往前一步,让学生既能看清“生活中的角”的本来,也能有效区分两种角的形态差异。

第二次破角:

我被一个大盒子的角撞了一下,很疼!猜一猜,刚才撞到我的那个角在哪里吗?

生1边指边说:在这里。

师:这个角好奇怪哦!这个角和我们刚才画出来的角一样吗?

生齐说:不一样。

生2:这个角它有3条边。

生3:这个角是由3个面组成的,如果只有两个面是组不成1个角的。

师:你的意思是说,这个角是由3个面组成的。

生4:有3个面,每个面上的1个角组成的。这个面上的这1个角……

生5:这3个面上的3个角组成了撞老师的那个角……

上面的两个角确实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复杂关系使得我们不敢试探是否再向前。好在有学生理解到了“有3个面,每个面上的1个角组成的。这个面上的这1个角……”,并推着“这3个面上的3个角组成了撞老师的那个角”,让大家的认识向前走。虽惊险,但“这两种角是不一样”的认识也趋于深刻。

把“桌角”和“盒子的角”摆在学生的面前,“破角”的意味是明显的,但能不能借此理清“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上的角”的本质联系与区别呢?虽有疑虑,但行动坚定。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基本实现了我们的预期,应该说联系的理解微乎其微,区别的认识显而易见。或许,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我们思考得还不够到位。

三、变角:让角的本质理得明

基于课堂40分钟效益的思考,又考虑到老师自身的认识深度,很多的概念教学是不会有像上面那样“破”的冲击的。好在“角的认识”可感可叙,好在“角的形象”简明清晰,它让我们能勇敢地走出去,又能从容地回到“认识角”的轨迹上。

基于一个角的边不断延长而产生的图形是不是角呢?基于一个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幅度产生的图形还是不是角呢?在“外形”的不断变化中,我们觉得基于核心地位的“角的形象”会不断得以强化。同时,在这样的不断变化中,“知识学习的副产品”会不断得到生长,如边的可变性、旋转成角的隐含性,又如知识的序列性、变与不变的思辨性等。

“角的认识”的有效教学、深度学习取决于学生课前已有的认识经验和空间基础,也取决于知识内容的教师理解和发展需要,“立角”“破角”“变角”不会是最好、最科学的设计,我们勇敢呈现之,只是希望这样的安排,能让教师离学生的认识近些,能让学生的经验离课堂近些,能让课堂的教与学更真实些。

参考文献:

[1]唐劲兰.思维训练——基于苏教版数学教材“认识角”教学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6):84.

猜你喜欢

示范课
“研究数学之本,体验数学之美”
匈牙利访学观三节示范课有感
基于新理念的概率章节教学研究
“示范课”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改革趋势
开展示范课、汇报课、研讨课活动之比较
构建完整作文教学体系,走出作文教学困境
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的特点归析
职业学校“示范课”“研究课”评比常见现象的教育学审视
命题者的话
示范课答题专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