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要回归本体

2019-10-21任丽丽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语文学科本体语文教学

任丽丽

【摘 要】 长期以来,由于小语界对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认识模糊,争论不休,导致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实践上无所适从。文选式的教材编排,也让语文的阅读教学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内容的理解和思想的挖掘上,语文学科丧失了应有的本性,变成了各学科的附庸。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属性,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语文学科;语文教学;本体

《去年的树》是王崧舟老师在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指导研讨会上的一节展示课,距今已有三年的时间了,自己一直对这节课很欣赏,隔了这么久却难以忘记,而最近读的一本书中也以此课为例加以分析,顿时又觉得豁然开朗,而今记下自己的一番感悟。

记得王崧舟老师在授课后的讲座中提及了一篇课文如何挖掘、如何筛选其秘妙之处,即一课一得中“得”的取舍问题。而在这一课上,王老师要教给学生的这一“得”可谓独具匠心——以浅近表达深厚。

《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语言朴实,似乎不够生动,为了达到让学生学有所得的目标,王老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想象的方式丰富了课文的内容:

1.开篇时,让学生美美读文,想一想自己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树,怎样的鸟,用“特别”一词写一写。

2.文至中间,为了让学生可以读出鸟与“树根”“大门”“小女孩”对话的感情,让学生添加提示语。

3.结尾處想象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看到了什么?还看到了什么?鸟儿在心里说些什么?

如此多的内容的填白,让我们体会到了鸟与树的深厚情谊,这该是作者的目的,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了吧?错,大错特错,王老师话锋一转,我们便如同“柳暗花明又一村”——回归本体。作者可以写这些,但却偏不写,因为要“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深厚”,这是作者的写作特点,这才是教学写法的教授,这才是学生的“一得”,让人有种“路转溪桥忽见”的顿悟。

而今读了一本书,名字是《正本清源教语文》,其中也以《去年的树》为例分析了文本,其中有与王老师提炼出的秘秒之处相似的部分,亦有更深邃的见解,值得我们思考、分析,此书中主要针对文本的情感加以剖析:

1.情感的发生——逝去。

书中作者认为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不是“友谊”,而是“逝去”。

2.情感的内涵——如何面对逝去。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的情感表达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平静、释然,没有哀恸,没有呼号,似乎连悲伤都没有。这是一个日本作家的作品,面对逝去,日本人有可能呈现出与我们非常迥异的情感反应,能够让学生体验新异的、深刻的、唯美的情感反应,这相当于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了一处新的美景。

3.情感的反思与扩展——日本文化的作者。

(1)理解文本中的物哀气息

“物哀”可以理解为“物语之感叹”。《去年的树》明显而又典型地散发着“物哀”的气息。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伤感的,但这种伤感背后是对世间万物的感慨,它绝不是被动的凄哀之感,而是经过艺术锤炼,升华为一种独特的美感,是一种主动的审美表达与追求。《去年的树》用平静、朴素的方式讲述了鸟与树的故事,作者小心地将自己的情感包覆起来,就是为了让读者从“原味”的人、事、环境中获得感动。因此,感受、理解这篇文章的物哀气息的关键是静静地感受,细细地品味,倾听内心真实、自然的声音。

(2)理解文本中的空寂与幽玄

“空寂”的核心思想是:五彩缤纷,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只是无常的幻想,世上一切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本质就是“空”。“幽玄”的审美情趣体现在文学中,就会形成优美、幽雅、含蓄、委婉、间接、朦胧、幽深、幽暗、神秘、冷寂、空灵、深远、超现实的写作技巧和文本风格。

《去年的树》最明显的写作风格就是平淡拙朴,文中大有深意。而这深意是用幽玄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其中有意象,有暗示,有留白,有白描。文章几乎都是语言和动作的叙述,没有情感的描写和抒发,这就是幽玄的写法,留给读者极大的空间。《去年的树》所创设的幽玄之境,起到了“以少博多”的作用,正是因为写的少,写的拙,写的平,才创设了一个富有吸引力又有着巨大探索空间的景致,使读者有机会在其中徜徉、欣赏、感悟。如果把这篇文章讲成“友谊”“诚信”乃至“环保”,那就完全破坏了这篇文章的意脉,而教师如果把握其中的“物哀、空寂、幽玄,就会通过朗读、提示、提问、讲解、回应等对学生进行正确有价值的引导。

由此文我又想到了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四季的情趣》,同样是平实的语言,给读者以极大的空间,看来日本的“物哀”“空寂”“幽玄”的影响很大,值得我们去赏析。同时,我们针对课文需要有更深刻的体味,才不至于在主旨的把握上出现偏颇。

语文教学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但是语文的文本要表达的内容要以本体为主,不同的作品带给我们不同的感悟,我们要多角度、多元化挖掘教材,从本体出发,教给学生原汁原味的语文。

【参考文献】

[1]尹巨龙.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体[J].教师教育论坛,2017(4):93-93.

[2]杨丽霞.语文教学要“回归本体,指向语用”[J].新课程(小学),2015(1):43-43.

[3]李险峰.语文教学如何回归本体[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7):42-43.

猜你喜欢

语文学科本体语文教学
眼睛是“本体”
一种新型水平移动式折叠手术床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