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2019-10-21沈雁娟
沈雁娟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求学生能主动思考问题、能够提取文本的关键词、应用逻辑来分析文本的关键词的关联、能够根据文本的逻辑来概括出文本的内容、能够根据文本的内容来理解文本中要表达的意思。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我应用以下的方法让学生逐渐具备抽象的思维。
一、应用改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以引导学生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我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段:“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我让学生尽可能地去掉这段文字中限制性、修辞性的词汇,然后应用一句话来搭桥这段话的意思。学生A总结:“他们错过了客店。”学生B总结:“师徒找不到投宿的地方。”虽然两名学生总结的句子都不够简练,但我还是称赞他们认真动了脑筋,然后引导学生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思考自己总结的句子。小学生的抽象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持续地引导学生学习提炼关键词、提炼句子,让学生具备抽象思维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应用写作框架来分析文本的逻辑
当学生能应用一句话概括出一段话的内容以后,我应用各种范文让学生理解了并列式提纲、递进式提纲、分合式提纲等类型,然后让学生分析文本的内容可以应用哪种框架来概括。刚开始学生A认为可以应用递进式提纲来概括文本的内容,这个故事的提纲就是起因、经过、结果。故事的第一段就是故事的起因“李时珍师徒错过了客店”,第二段至倒数第二段是故事的经过“李时珍师徒夜宿寺庙里,李时珍还惦记着写《本草纲目》”,结果是“李时珍写了一夜的书”。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逻辑时,我会让学生了解几种基本的文本框架,让学生能够应用这些框架来界定文本的结构。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三、引导学生结合框架的逻辑分析文本的内容
当学生们纷纷表示学生A总结得很正确时,我引导学生从框架的逻辑来分析学生们自己提炼出来的关键词及关键句子。学生B经过思考,认为自己提炼的句子需要重新修正,因为自己提炼的句子无法体现出文本的逻辑性。我要求学生应用自己的语言,把文本的逻辑说出来。学生B经过思考,表示该文本的内容为:“李时珍师徒错过了客店,只好在简陋的庙里住了一夜。虽然寺庙的环境很艰苦,但是李时珍还是不忘记写《本草纲目》。不知不觉,他整整写了一夜。”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文本句子及文本逻辑。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表达的需求,把文本的逻辑及句子串连起来,然后完整地表达文本的内容。学生的思维能力差异较大,有些学生不能顺利地概括文本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会要求思维能力不足的学生慢慢地思考,慢慢地串联。一开始我不会要求学生把文本描述得十分流畅,而会要求他们学会概括文本的内容。在学生完成了文本概括这一学习任务以后,我会引导学生学会润句句子,使句子的表达更准确、更富感染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训练,学生慢慢便能掌握了概括文本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分析文本表达的意思
当学生理解了如何分析文本内容以后,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分析文本的内容,建立文本的表达逻辑,理解文本的意思。比如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寺庙的环境如此艰苦,李时珍还要继续写《本草纲目》呢?文本表达了什么意思呢?学生C表示,文本表达了做人要有崇高的理想,不能老惦记着眼前的物质生活。学生D表示文本是说,李时珍就因为这么努力,专注地做一件事,所以他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我们呢?是想一辈子连一件像样的事都做不出来,成为一个小人物,还是想成就一点什么,成为一个大人物呢?在这一环节,我不会给予学生标准答案,而会尽情地引导学生发挥、思考,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学生在发散的时候,要尊重生活的体验、尊重文本的内容和逻辑。
五、在习作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
在习作教学中,语文标准提出了要引导学生了解写作的快乐,能够正确地写出符合规范的句子,能在写作中创新。在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以后,需要开展实践教学。习作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写作教学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能够完成一篇作文。在作文教学环节,我提出了两个学习要求:一个是仿,一个是真。
依然以引导学生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我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可以仿写作文。学生可以思考作者是如何撰写标题的、如何安排文本内容、如何应用语言词汇。学生可以仿写这些内容,但要写的内容必须真实,學生要写生活中的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D借鉴这篇作文来写作《XX急还钱包》。他应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将框架定义为起因、经过、结果,但文本写得非常粗糙,没有表现力。看完文章后,我问他,钱包有多大?外观是什么样子?学生回答不出来了;我又问学生这个事件发生在几点钟?是在哪个位置捡的钱包?当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学生又回答不出来了。我又问学生:交警年龄有多大?身高多少?脸庞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个人外貌特征?学生表示回答不出来。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刚才我问的问题你一个也回答不出来?经过分析,学生意识到了之所以这些问题他回答不出来,是由于这件事情是他胡编乱造的缘故,因此他既写不出真实的细节,又无真情实感。我对学生说:他的写作优点是题目起得很好,框架也列得很对,具备了基本写作能力。我要求学生D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写一遍,在写作时观察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表示,只要他写出真实情感,就可以让文本感人。经过思考,学生D回去又写了一篇,他说他在超市休息区休息时,发现有一件外套。他详细地写了外套的质地、颜色、款式等。他休息了很久,也没有发现人来拿这件外套。这时学生D想,这外套是不是被人落下了?这明明是件好外套,如果被人丢了,物主该有多可惜呀!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物品送到了超市的总服务台,告诉服务台的工作人员说这是自己在休息区捡的。工作人员详细地询问他以后,把衣服收起来。虽然服务人员没有谢谢他,但是他觉得服务人员脸上好像露出了一点笑意。他说小姐姐笑起来好美,为了这个微笑,做件好人好事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