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读写结合探究
2019-10-21梁焱
梁焱
摘 要:读写结合就是指有效结合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两者的关联十分地薄弱,表现为相互独立的局面,因此如何有效地结合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便成了研究的必要性。笔者在这一课题上进行探究延伸,谈一谈关于初中语文中读写结合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写作知识;拓展课外;写作素材;跟随阅读;写作训练
语文教学始终要抓“读”与“写”这两个字不放松,因为这既关乎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关乎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结合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从而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关于初中语文中读写结合的方法有哪些呢?以下结合笔者的个人实践,从“回归课内讲解写作知识”、“拓展课外积累写作素材”、“跟随阅读促进写作训练”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回归课内讲解写作知识
部分写作知识隐藏在教材中,教师要细心地将其挖掘出来,以使学生能够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这样一来,教师也不是简简单单地在教课文,而是做到了在教知识。所以,在课内讲解写作知识时,不仅能够理清学生的写作思路,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起独特的文体意识。因此笔者觉得,通过课内课文的讲解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可以达到“教明白、学明白”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时候,带出一些关于写作技巧的提问,我问道:“课文中关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描述,他究竟打了多少拳呢?”学生回答:“打了三拳,分别是鼻子、眼角、太阳穴”,接着我让学生来分析作者是如何描述这三个打斗场景的,学生发现这三拳的伤害力一次比一次大,第一拳打在了鼻子上,不是要命之处,第二拳打在了眼角处,虽然是人的要害之处,但也没有致命,而最后一拳却打在了太阳穴,是致命的打击。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关于细节的描写,在写作时微小的变化便能让故事发生循序渐进的变化。”接着我布置了一项作业,那就是模仿文本中这一片段来描写一件事情或者是一个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即让学生找到细节描写的片段,并及时地参与练习活动,进而,加强对写作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总之,教师要重视回归课内讲解写作知识,用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多积累写作技巧,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拓展课外积累写作素材
多读、多写、多积累,是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素材积累对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据调查发现,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从小就很喜欢看课外书的,因此有的人说过:“阅读是重要的素材来源”,在一些课外阅读书目中,学生能发现丰富的写作材料,这些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以“生命”为主题的写作时,我鼓励学生先去课下积累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材料,有的学生积累了《平凡的世界》中对生命之美的语句:“想保留花最美丽的瞬间,只有在最美丽的瞬间把它掐断,使这美丽的瞬间的形象得以永恒…”,也有的人积累了《白鹿原》中对生命的感悟:“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等等;对“生命”这一话题的材料还有许多,包括名人名言,如库尔茨的“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等;还有一些成语,如“生生不息”、“悬若日月”、“枯枝再春”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课下积累许多关于“生命”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可以在写作的时候派上大用场,使作文更具可读性,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积累写作素材,以为作文增光添彩。
三、跟随阅读促进写作训练
先确定好阅读内容,然后才可以确定学生写作的内容。为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教师绝对不能是简单地布置课后作业,而是要结合教材中的课文,依托阅读,促进写作,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符合教育上的科学性原则。
比如在教学“说明文”类型的写作时,我让学生阅读《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等文章,让他们掌握写作中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等等,接着我组织学生们去描述周围的一项事物,有的学生写道:“橘子是一种秋季和冬季常见的水果,它不仅味道甜美,而且营养还很丰富,橘子大多数是椭圆形的,上下两个边扁而平,外观看起来很像是一只乒乓球…橘子的种类很多,有金橘、无核橘、柑橘等等…”在学生的写作中,应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这也是课堂阅读中带来的启示。总之,教师要重视“以读促写”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从活跃的主题中参与写作训练,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把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还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写作素养。
综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实现阅讀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途径,该理论是针对于当前两者脱节现象而提出的,旨让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有限的指导力度内立足于课堂,加快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进程,从而使得语文教学得到整体而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润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87.
[2]李虎娃.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策略[J].甘肃教育,2019(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