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中的研究与应用
2019-10-21谢燕
谢燕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能够较为直观、形象地串联起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复习课为例,论述了思维导图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地理部分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地理復习课;思维整合;应用探究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由英国知名教育学家Tony Buzan提出并创立。与传统笔记相比,它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便于记忆和添加相对应的内容,无限可能地储藏知识点。
二、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运用
1.复习准备阶段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类学科,学科信息量大、难度高是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能更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参照教材目录中的章节或者根据自己的已学知识先来试着绘制思维导图,看看自己有哪些遗漏点。
2.课堂绘制阶段
在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举个例子,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回答方式,循序渐进,一起完成思维导图。这一过程,就是在帮助学生构建整个知识系统。
(1)教师抛出关键问题,形成思维发散过程
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复习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抛出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来梳理和整合知识结构。这个环节,其实就是在帮助学生回忆和补充已学知识,查漏补缺,完善思维导图。
(2)师生初步成果展示,将思考变为图示
教师提问:认识一个区域的四步骤是什么?(核心问题)那我们应该如何绘制?
学生活动:根据回答来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
教师的提问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思维导图逐渐呈现完整,补充学生欠缺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增加视觉效果。
(3)学生自我改进阶段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且有个性的,他们的思维方式、综合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师不需要给学生提供既定的模板,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创作绘制,然后在原有的思维导图上进行补充和修改。
(4)学生成果展示
教师可以选择几个有特色的思维导图来展示。其他学生可以对该思维导图进行提问、质疑,或提出改进意见。例如,学生利用水作为思维导图的枝干,串联起这一课的整体知识,美观且具有创新性。
(5)补充修改
头脑风暴结束后,我们可以在原有的思维导图上进行修改,争取能够形成最佳作品。
(6)课后拓展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补充拓展有关自己家乡的思维导图部分,全班分享展示。
三、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优势
(一)对于教师来说
(1)尝试新的思维方式,提高备课效率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归根结底就是思维发散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因此,它可以帮助教师在原先的教案上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备课效率。同时,它也可以帮助教师构建复习课中知识点的主干,建立起紧密的逻辑关系,理清教师的备课思路,大大节省了准备教学设计的时间。
(2)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思维导图是一个师生相互学习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复习程度的好帮手。在地理复习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个人学生建构的思维导图来查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从中找出学生的逻辑或概念错误问题。
(二)对于学生的来说
(1)便于记忆,提高效率。
传统的笔记容量大,内容多,形式枯燥。思维导图不但形式多样,色彩丰富,而且图文兼备,关键是字数少,学生容易掌握和记忆。最重要的是,它用于记录的都是关键词或者是概念,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强,便于学生理解,缩短了复习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
(2)激发兴趣,拓展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由本人自己绘制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合作的思维导图可以让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其中,群策群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界限,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豪感。
(3)活题活用,学会分析
思维导图的形式构造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学科的知识点就像是树枝,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就是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发散的过程。这样,任何一个知识点的遗漏都会被思维导图中的枝丫所唤醒,看似不着边际的知识点之间也会有相关性和相对应的逻辑性。
例题1:请你结合书本以及所学知识,分析太湖流域能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这就是典型题,考察的是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抓住“自然原因”这个关键词。教师不用急着给出答案,或者叫学生来回答问题,反而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将问题的答案进行汇总和编辑,使思维导图达到进一步的完善。
例题2:请您根据书本知识,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展现太湖流域小城镇演变过程。
这是通过思维导图来解题的另一种的情形。绘制演变过程其实就是模仿历史年代尺,根据书本知识,来展现太湖流域小城镇发展历程。
四、思维导图的应用问题
(一)对复习内容进行筛选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用思维导图。有些知识点只是单纯的理论和课本规律,只需要识记,并不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若仍然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工具来复习,反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还会让学生形成心理上的负担。这种为了运用而去运用,是不提倡的。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运用思维导图,让思维到导图用在点上。
(二)根据学情来应用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用思维导图。学生思维方式和整体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使用思维导图的效果。教师应该学会判断、观察学生的整体情况,综合考虑是否有必要运用思维导图。
(三)对教师自身水平的要求
思维导图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水平有要求,对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也有更高水平的要求。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专业能力,在运用思维导图时也要合乎教学实际,才可以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五、总结
思维导图为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带来了崭新的活力,为教学打开了新的创造思路,同时也能放射性地展现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的归纳能力。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复习课中选取课本内容的关键词,进行树干式发散建构,协助学生吸收和应用重要知识,提高复习效率,这也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然而,这并不能说思维导图就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教学工具都有其优缺点,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及改进。
参考文献
[1]张鹏生著.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应用[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6
[2]刘超群.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读天下2019
[3]邓朝武.林青平.廖燕妮.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育(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