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县域新旧动能转换研究

2019-10-21李岩

西部论丛 2019年29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

李岩

摘 要: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借鉴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新旧动能转换内生动力,在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机制等方面寻求新突破,推动章丘区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

关键词:新旧动能;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

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近年来,章丘区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围绕“四新四化”方向,以“经十东齐鲁路科创大走廊”为载体,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不断增强。为学习探索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近日,我们赴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渝中区、南岸区新旧动能转换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两区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资源集约、要素集聚、产城融合,加快增量崛起、存量变革和动能转换,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总结两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进做法,主要集中以下幾方面:

(一)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是一个地区的“家底”,不仅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还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两区均立足当地基础较好的基础优势产业,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实现了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

(二)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现代新兴服务业已成为拓展发展内涵、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支撑。

(三)强化载体平台建设。纵观两区产业发展,都将加快园区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并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

(四)激活创新“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

(五)抓牢人才“第一资源”。人才在两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中作用突出,其通过合理开发配置产业人才资源,推动了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六)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两区在重庆市主导下,主动对接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

二、章丘区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主要问题

撤市设区以来,章丘区委、区政府坚持高端高质高效方向,以国际视野、长远眼光,高起点规划建设经十东路科创走廊和省会城市群中央活动区,实施外引内改、吐故纳新,引进储备了一大批高质量项目和高端产业,有效推进了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可以说,章丘区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优、支撑强,新动能发展的空间大、潜力足。但对比先进地区,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传统工业占比较大,转型升级速度慢,小而多、多而弱的总体状况没有显著改善;智能制造产业作为章丘区下步产业发展重点,但当前规模不够大,层次不够高,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刚刚起步,支撑作用不明显。服务业主要以房地产为主,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

(二)创新平台有待提升。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济南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不足20家,而同期济南市高新区拥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30余家。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平台数量不足,不利于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集聚;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也有待提高。

(三)产业载体布局有待优化。目前章丘区21个专业特色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但园区内部功能区缺乏合理分工,未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不明显。赭山工业园搬迁,一些企业发展面临困难。

(四)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企业相对数量少、贡献不高,虽然下大气力引进了一批科创平台和高端人才,但还未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尤其是企业自主建设的工程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工作站等平台较少,不能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科技创新链条还不够完善。

(五)人才总量不够、结构不优。人才供给不够均衡,专业技术人才只占12.3%,研究生以上仅占2%左右,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明显不足;经济发展与人才结合不够,存在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现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六)营商环境不优。一是政商环境“清”有余而“亲”不足。二是企业成本“增”有余而“减”不足。三是政府服务“管”有余而“服”不足。

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措施建议

(一)淘汰落后产能,拓展动能转换新空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规范化原则,构建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机制。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源、能耗、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采取标准约束、差别政策、末尾淘汰等方式,持续开展“散乱污”企整治、违法违规治理及“僵尸企业”清理等专项行动,倒逼落后产能、低效产能加速退出,腾出发展空间。

(二)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今年,济南市提出“抓好产业布局市级统筹,根据各区县自身禀赋,推动每个区县形成自身的主导产业,让每个区县各打各的优势牌”。

(三)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形成新动力。我省传统工业占比较高,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潜力巨大。要跳出传统工业化生产的思维定势,学习借鉴国内外智能制造成功经验和成功模式,牢牢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的重要着力点,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探索建立产业联盟,对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推动装备制造、化工材料等产业迈入中高端。

(四)强化载体建设,提升承载能力。以“经十东路齐鲁科创大走廊”列入省市发展规划为契机,高起点对接融入,高标准谋划布局,高质量组织建设,聚力打造动能转换引领区和创新创业发展高地,切实发挥引领带动的强大作用。持续抓好双创基地、济东智造新城、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示范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刁镇化工园等专业园区建设管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便捷、生态优良的“三生协调”原则,完善配套设施,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高地、城市新区。

(五)强化人才驱动,激发人才活力。强化目标导向,聚焦区内重点产业,精准对接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创新成果的“高精尖缺”人才,持续加大招引力度,争取引进一名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用好用活各级引才政策,探索建立飞地引才、校地平台引才、短期聘用引才等更加开放灵活的引才用才机制,柔性引进、灵活使用“海外工程师”“候鸟专家”“双休人才”。

(六)更大力度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受理即通过、拿地即开工”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效能。不断细化优化企业政策扶持,强化政策兑现,把“真金白银”投向真正需要的、有广阔前景的企业。探索建立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共同参与、共担风险”的融资担保体系,加大对银行机构税收贡献度、存贷比、信贷新增等指标综合考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参考文献

[1] 贾卫东.浅谈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企业新旧动能转换[J].经贸实践,2017,000(019):64.

[2] 董祥峰.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开发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J].经贸实践,2018,000(007):157,159.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