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真正”随班就读了的特殊儿童

2019-10-21董垒

锦绣·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接纳互助关爱

董垒

摘 要:接纳,需要教师克服在随班就读班级管理及教学工作中的不便与困难,让教师与特殊需要儿童、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互动交流,使之真正融入集体,而不是表面的“随班就坐”、“随班就混”、“随班混读”;关爱,就是把爱传递给特殊需要儿童,让他在关爱中体会生活,学会生活,在爱的沐浴、滋润中健康、快乐成长;认可,意味着承认、不排斥,意味着对特殊需要儿童不造成的独特的精神伤害和道德的羞辱,认可使自我成为自尊、自信和自豪的完整个体。

关键词:接纳;关爱;差异;尊重;互助

多年前S学生被诊断患有阿斯伯格症,就近入学到XZ小学。一入学,就发生了一连串的问题:他不与同学交流,只喜欢与他幼儿园时的伙伴L小朋友坐同桌;上课到处乱跑、无故大叫……他这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班级其他孩子听课,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S学生的这种不平常的状况,引起了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不同的意见、看法和争执。经过XZ小学M校长带领家长和老师们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推行的随班就读的政策和采取一系列人性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使S学生留在了XZ小学,直至小学毕业升入上一级学校。

S学生留在XZ小学读书后,与N多个同学和N多个老师之间发生了N多个故事,以下是几个片断:

1.一场好电影。班会课上,同学们观看了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电影中的8岁男孩伊夏是成年人眼中的问题儿童,一次又一次地闯祸,还被同学欺负和嘲笑,忍无可忍的父母将他送往了寄宿学校。在那里,一位有爱和智慧的尼克老师走进了他的生活,在和尼克相处的日子里,伊夏的个性和思想得到了自由的发展。电影结束了,老师和同学们没有过多的讨论,但是教室里却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不再有人去拽S学生的书包,他的铅笔盒再也未失踪过,还有人在S学生情绪失控的时候主动陪着他去图书馆看书,S学生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地多了起来。

2.一次家长会。这是一次特殊的家长会,会议由M校长亲自主持,参会人员是S学生班的所有家长和任课教师。在会上,M校长跟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对随班就读的规定,班主任还分享了同学们与S学生友好相处的点点滴滴。在与L同学的家长沟通时,征求其意见,希望L同学能与S学生同桌。随后,S学生的妈妈感恩班上同学对S学生的宽容,家长们也纷纷表示愿意配合学校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接纳身边的每一个人。会后,有的家长还向S学生的家长引荐了相关的治疗资源。

从XZ小学毕业后,S学生升入了距离XZ学校不远的一所中学,在上放学的路上,他经常会遇到他的小学同学和老师,他会冲着他们兴奋的大叫或羞涩的微笑。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中,从S学生进入XZ小学的那一刻起,他的所有表现和行为都给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班级管理方面。在对待随班就读的这个问题上,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除了刚性履行国家政策外,还应该让“随班就读”成为一个教育载体。人的成长规律告诉我们即使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也不能代替他成长,唯有使其内因发变化才是教育的根本。那么在随班就读中,如何创造条件,使特殊儿童的内因发生变化并让“随班就读”成为教育的载体呢?

一是尊重接纳,满足需求。根据全纳教育的理念,不仅把所有的人接纳进来,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待他们,要倾听不同的声音,要欢迎所有的人,要承认差异和尊重差异。我们知道,在教育上排斥歧视的现象随处可见,也有例证表明,学校现在比以往更经常地采用排斥歧视手段,有的在特定时期进行排斥,有的是永久性排斥。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不同需求,而不是不同的儿童去适应固定的学习过程。

二是接受差異,互助调整。随班就读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途径,我国近十多年的随班就读的实验研究工作中,要求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教材与普通儿童相同,当然会根据儿童的不同教育需要做出调整。在学校或班级中,应排除各种障碍,对所有人开放(物质方面包括校舍和场地,教育方面包括课程、支持系统和交流方式等),建立合作体系,促进师生间的自然互助关系。

三是因材施教,建立自信。友爱一方面通过独立意识的给予而使自我作为真实的存在而得到注视、关注,同时在情感的被给予中获得来自他者的接纳和承认,在被爱的体验中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归属和安全的体验能够得到持续的满足时,“儿童不仅可以同时发展出一种社会满足其需要的信赖感,而且通过这种信赖所开辟的心理道路,发展出渐渐展示在儿童身上的一种基本的‘独立存在 能力”,这种独立存在的能力使儿童可能开掘他自己的生活。在儿童看来,这就是自信。在随班就读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表现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因此提倡贯彻因材施教。对随班就读的特殊需要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实施个别化教学,在以集体教学为主的基础上,对特殊需要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四是家校联动,更新观念。随班就读不可能是一个短期的行为,它是一种持续地教育过程,不是将特殊需要儿童纳入到学校就完事了,而是要向包括特殊需要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并且还要改变社会存在的歧视和排斥现象。更新观念、建立家长和社区支持网络有助于优化随班就读的工作质量,XZ小学在这方面做了独特的尝试。

家校的配合,不仅仅优化随班就读的班级管理,尤为重要的是要家长和老师们更新观念,正视随班就读的存在,要将自己和他人看做有灵魂的人,而我们的教育要造就的也是一个个有灵魂的人,让大家知道“每个人都是目的”。

【案例反思】

XZ小学在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这方面就教育管理和家长工作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涉及相关工作的学校及老师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尊重特殊儿童的心理需求,让教室成为他们的家园;在教学方面,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享有学校的学习资源,并根据不同的教育需要做出调整;在家校联动方面,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家长、社区支持网络。XZ小学的老师、学生、家长对患阿斯伯格证S学生从最初的漠视、排斥到接纳、关爱,最终转化为对他的认可,期间M校长和学校的整个教育团队都付出了努力。

笔者曾和不同地区多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交谈过,大家都认为随班就读现象已经不是个例,而是作为普通学校中的一个常态而存在。在推动特殊教育多元化的优质发展这个问题上,地处我国经济特区的深圳已经把这方面纳入到综合教育改革中,推出了一些列措施,比如在《深圳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5~2020)》和《深圳市十三五教育规划》中都有这样地表述: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宝安区和龙岗区各建设1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含幼儿部),盐田区和各新区根据实际需要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或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设置特教班……到2020年,全市新建5~6所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含幼儿部)。

我们期待,随着我国随班就读计划的大力推进与实施,部分具有身体或心理疾病的儿童得以回归普通教育,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这对于特殊儿童的社会化毫无疑问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汤盛钦主编:《特殊教育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Rud Turnbull等著,方俊明等译:《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猜你喜欢

接纳互助关爱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试析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和学生一起成长
让阳光照进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