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音想画”教学初探

2019-10-21孙岚岚张小琳

西部论丛 2019年28期
关键词:幼儿

孙岚岚 张小琳

摘 要:为研究音乐与美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在欣赏音乐时的具体感受,本文通过探讨音乐与美术之间融合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以穆索尔斯基作品《图画展览会》组曲中的《鸟雏的舞蹈》为例,通过倾听——音乐表象——想象——视觉表象——绘画创作一系列活动分析适合幼儿的作品以及适合幼儿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音想画;曲目库;幼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音乐与美术划定为艺术领域。美术与音乐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及相似的特点。在学前阶段同样都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

一.幼儿阶段将音乐与美术进行融合教育的意义

1.“音乐是流动的绘画,绘画是凝固的音乐”,在把握美術与音乐这两个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充分依托它们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关系。通过“画”音乐的方式,以清晰的画面来呈现抽象的音乐语言,使艺术的形象性更加立体化,从而达到听觉——视觉的转换。

2.“音想画”是音乐与美术是完美地融合,即将音乐表象通过绘画更加具象的表现出来,这其中包括倾听——音乐表象——想象——视觉表象——绘画创作一系列过程,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过程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音乐激发幼儿的想象感受以绘画的色彩与线条为表现手段,达到“声与心,形与表”形成两者的共振,产生共鸣,从而将幼儿的自身经验与这两种艺术形式形成连接,提高幼儿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幼儿阶段将音乐与美术进行融合教育的价值

1、在幼儿阶段,音乐与绘画共属于艺术领域,都会通过感官刺激使其产生精神上愉悦的审美体验,从而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情绪与情景。同时,音乐和绘画都具有根源上的创作性,可以将外界事物用艺术的形式反映出来。

2、通过音乐和美术两方面,有利于提高幼儿对于音乐和绘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理解能力;促进听觉,视觉的发展。而且这样的一种创新性活动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很大帮助。

3、这种创新式的将音乐与美术相融合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引导幼儿培养一种良好的艺术素养,增强他们对于美的认知力和理解力。音乐(听觉)和美术(视觉)相结合,利用两者间的相通和融合之处引导幼儿,从而促进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发展。

音乐和美术本身属于五大领域之一的艺术领域也是是幼儿园学习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尝试美术教育与音乐教育之间的整合,通过倾听——想象——创作的教学过程,把音乐和美术有机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的教学有情有景有画,从而做到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主动良性全面发展,而非机械性的被动学习。

三.幼儿“音想画”教学实践路径

1.作品曲目库的建立。1)曲目收集。在初期寻找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流行音乐、儿歌、古典音乐、通俗音乐等,通过体验并研究大量的音乐素材之后决定把古典音乐作为“音想画”项目的曲目素材。古典音乐经过时间的洗礼能够提升幼儿的艺术感受和艺术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崇高的情操和纯净的心灵,还能建立起幼儿对音乐旋律的形象化感受,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把古典音乐作为曲目库的核心。2)曲目分类。在大量的古典音乐中选取了近百首最适合儿童欣赏的曲目,其中包括: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 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并将其按照不同的音乐内容进行曲目分类,将其划分为舞剧、管弦乐组曲、音乐小品三个类型,分别适应不同类型的“音想画”活动。

2.作品曲目分析。在中外艺术领域有许多音乐家通过美术作品所创作的音乐体裁作品,以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莫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为例,这部作品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就是将音乐语言与具象的绘画巧妙地融汇在一起,大大开拓了音乐的表现力。创作于1874年的《图画展览会》,因为他的亡友哈特曼,也就是这部作品背后的“画家”。是当时俄国一位杰出的画家和建筑设计师,由于生活的窘迫困境,年仅39岁的哈特曼于1873年突然逝世,这给穆索尔斯基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为了表达对逝去的朋友的怀念与尊敬,穆索尔斯基在展览中选出了10幅自己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以童话和民间故事为基础绘出的形象画,创作了这部标新立异的《图画展览会》,表达对亡友的思念与哀悼。

作品由十首小曲组成,每一首以一幅画为根据,引子取标题名为“漫步”,作为全曲的序幕和间奏,巧妙地将十首独立的曲子贯穿在一起,塑造了一场完整的、立体的“图画展览会”。这首作品有钢琴套曲中的《鸟雏的舞蹈》创作灵感源于哈特曼的一幅水彩画。这是哈特曼担任服装设计师时,为跳舞的孩子们设计的蛋壳服。这幅画作非常幽默诙谐,充满童趣。穆索尔斯基使用谐谑曲这一体裁可谓点睛之笔。谐谑曲又称诙谐曲,其主要特点是速度轻快,节奏活跃而明确,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带有舞曲性与戏剧性的特征,与图画相契合。

3.“音想画”活动开展。首先在“音想画”之前教师先给幼儿听类似活泼、跳跃的小鸡的歌曲增强幼儿的前期经验,把此次动物形象锁定为“小鸡”。其次,在听音乐《鸟雏的舞蹈》的过程中教师边听音乐便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小鸡的动作,但是并不告诉幼儿具体是哪种动物。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需要听四遍,第一遍幼儿安静的倾听。音乐结束教师提问“这首音乐像哪种动物呢?”第二遍听音乐教师做动作,不要求幼儿跟随,有的幼儿会不自主的跟随教师做动作。音乐结束教师提问“刚才老师做的动作你们感觉像哪种动物呢?”第三遍听音乐要求全体小朋友跟随老师一起做动作,音乐结束教师提问“小朋友自己做的动作像哪种小动物呢?”第四遍听音乐要求小朋友自己做出一种新的动作,音乐结束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猜是动物。通过四遍音乐的倾听幼儿已经对音乐熟悉,并有了自己对音乐形象的认知,教请一位小朋友给大家描述他听到的音乐形象或者音乐场景用语言描述出来。教师可以适当的提问动物额特征增加幼儿的具形象性。最后,教师总结音乐的特点,让幼儿边听音乐边画出自己认为的音乐形象。

4“音想画”教学总结。“音想画”教学的核心是音乐作品,只有经典作品才是经过历史的洗涤传承下来的,所以给幼儿的音乐作品必须是精品且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选择音乐形象更具体的作品,因为幼儿的学习特点为直观性、具象性所以在选择作品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幼儿是否具有这方面的经验,如果没有如何帮助幼儿建立前期经验。“音想画”的“想”为想象,也就是通过听音乐把抽象的音乐通过动作、语言的描述具体化,最后通过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在提升幼儿的想象力时教师必须分层次的小步发展,而不能直接凭空让幼儿想象。在幼儿画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退出不再具体的指导画画的过程,把空间留给幼儿。这时候因为已经建立了大量对音乐想象的活动,所以教师在画画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才能达到“音想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蔡幸子,画中有乐,乐中有画——音乐与绘画的关系脛谈 [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6)

[2] 李文辉,索长清,但菲,等.音乐训练对 5- 6 岁幼儿语音意识的影响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6):

[3] 徐文佳,“画音乐”活动的实施环节与评价 [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6)

[4] 荣华,论音乐刻画形象的创作手法——以《图画展览会》为例 [J]乐器,2019(9)

基金项目:辽宁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910166075)。

猜你喜欢

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