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政治文化研究综述
2019-10-21黄腾
黄腾
摘 要:政治文化是一种主观价值,是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价值取向模式。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政治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政治认知、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政治心理层面的要素,以及政治理想、信念、理论、评价标准等。政治文化反映政治体系的特点,因此研究政治文化的特征可以作为研究政治和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过去几十年国内外政治文化研究著作及成果的回顾总结,呈现了东西方政治文化研究的现状。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日后政治文化研究和学习提供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现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文献综述;研究现状;研究方法
绪 论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使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经验积累。一方面,政治文化形成于现实生活中,将现实政治生活通过观念的方式保留,并随着政治生活、政治体制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对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影响。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延续的基础。
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在政治意义上首次使用“政治文化”一词,这个概念很快取代了传统政治学中常见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国民性格”等意义相近的词,并成为西方政治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当代西方政治文化的研究历程大概经历了一个由兴起、繁荣到低谷、衰落,再到复兴和转变的过程。第一代政治文化的研究者以阿尔蒙德、派伊(Lucian W.pye)等学者为代表,尝试以心理和文化等因素来解释政治现象,并首先尝试使用跨民族的抽样数据进行研究。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政治文化的研究受到了冷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1988年,美国学者英格尔·哈特发表了《政治文化的复兴》,这标志着政治文化研究的复兴。
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中国政治文化研究运用现代西方政治文化理念来研究中国政治文化问题,在这一领域成果颇丰。中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第二,中国政治文化的现状和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第三,如何将中国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变革相结合,有意识地创新政治文化,以适应并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闵琦所著的《中国政治文化——民主政治难产的社会心理因素》。其研究最鲜明的特点是:改变了中国学术传统的研究方法,采用了经验的实证研究方法。
从上综述看来,国内外对于政治文化的研究成果庞杂,不同政治学者对政治文化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但缺乏对政治文化研究现状的总结与综述,不利于学习者掌握政治文化研究现状。本选题从政治文化研究的起源至当代政治文化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对上述研究结果的优点以及缺点进行分析。本论文研究成果可为日后相关分析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 西方政治文化研究现状
(一) 起源
阿尔蒙德在《政治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一文中,从回顾德国和美国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政治文化的定义、不同学者对政治文化概念的批判、政治文化的持续性和变化、政治文化研究的现状以及政治文化的系统、过程和政策的层次。
政治文化的定义方面,作者提出,政治文化观以四种形式给政治文化下定义:第一,政治文化与主观因素同政治在整个国家内部或者部分集团内部的取向模式相关;第二,政治文化是由认识上的、感情上的和价值上的因素组成的;第三,政治文化的内容是童年时期社会化、教育、媒介影响的结果,以及成年人生活中对政府、社会和经济成就积累的经验;第四,政治文化影响政府和政治结构以及它们的成就。
政治文化研究的批判方面,作者提出,政治文化研究受到四个方面的攻击:第一,布利安·伯利和卡罗尔·佩特曼的批判;第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第三,研究共产主义的人的批判;第四,“合理抉择”学派的批判。
政治文化的持续性和变化方面,作者提出当代政治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即先进的工业社会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在共产主义社會发展中的作用和政治的、经济的和宗教的文化在亚洲国家现在化中的作用。
政治文化研究现状方面,作者认为政治文化的总状况似乎是矛盾的,一方面政治文化能够较快的变化;另一方面,政治文化似乎又能经受住巨大的压力而不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政治情绪比较容易发生变化,而根本的政治态度和价值观是比较稳定的。
通过分析,作者认为政治文化研究系统理论拥有三个优点:第一,它牢牢扎根于政治系统的结构和成就之中;第二,它适于形式的和逻辑的分析;第三,它提供了关于政治的重要方面的有意义的假设。
(二)80年代
80年代新的政治文化逐渐复苏,主要原因在于:第一,70-80年代西方发达工业社会发生了深刻的文化变革,使文化的重要性凸显出来。第二,80年代东亚模式的成就导致了亚洲文化的复兴,推动了非西方的政治文化研究。第三,在理论领域,政治文化理论与理性选择理论趋于和解,使文化因素拥有了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政治文化理论开始取得主流地位。
最早提出“政治文化复兴”概念的是R.英格尔·哈特,他指出了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认为在各种社会形态以及宗教中,不引进文化变量是无法解释的。而理性选择理论由于忽视了文化因素的作用,不能够解释在制度的基本目标和性质方面的长过程的变化。
到1993年,政治文化的奠基者阿尔蒙德再次肯定了政治文化复兴的存在。
(三)当代
马克·泰勒斯在《普通公民的民主和政治文化取向:阿拉伯世界及其他地区的类型学分析》[2]一文中,运用统计学、类型学的方法,总结和分析普通公民的民主和政治文化取向。
作者运用2003~2004年在约旦、巴勒斯坦地区以及阿尔及利亚进行的具有代表性的全国民意调查数据,考察这三个阿拉伯非民主国家普通公民的政治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