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建盏的发展历程与美学特点

2019-10-21裴春元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建盏发展历程

裴春元

摘要:建盏始于晚唐盛于北宋,元明时期衰微,到了近代开始复苏,21世纪一度踊跃成为“国礼”,建盏的发展历程可谓大起大落,但是建盏的发展从未止步。建盏因其悠久的历史独具文化底蕴,其美学特点显著,包括秀丽典雅的器型之美、璀璨如星光的釉色之美、胎质与釉色的和谐美。本文从建盏的发展历程切入,进而深入剖析建盏的美学特点。

关键词:建盏;发展历程;美学特点

一、建盏的发展历程

建盏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是建窑,这一时期主要烧制青釉、酱釉器为主。北宋初期建窑开始采用匣钵仰烧黑釉盏,此时的建盏胎釉尚薄,但已具建盏雏形。谈及建盏,就一定避不开宋朝,此时的建盏已经步入成熟期,在烧制技艺、外观和实用性上,都成为黑釉瓷的翘楚,也是点茶斗茶的首选。《茶录》载建盏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盏在北宋的繁荣,不仅在文献中可以看到,水吉建窑遗址、其他遗址出土的实物证据也比比皆是。建盏发展在徽宗朝达到顶峰。宋代斗茶成风,整个社会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皆是斗茶的发烧友,在建安贡茶产地尤甚。大书法家蔡襄的茶学专著《茶录》中有段提到建安的斗茶:“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者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宋徽宗诗著有《大观茶论》书云:“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建盏以青黑色为贵,最好是带有月光下兔毫的光泽,就是所谓的兔毫盏。

南宋期间,北方的知名窑口如汝窑等都沦陷,但建窑因位于南方并未受到影响,在技术和器形上甚至更加精进。南宋时期建盏开始流传入日本,后成为馆藏传世品的知名建盏。到了元朝因战乱等打击,建窑改烧青白瓷,黑釉盏或未完全停烧,但已步入衰落阶段,和两宋专烧黑釉盏的情盛况已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元代建盏依然没有从中国的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元末明初的文人陶宗仪(1329-1410年)曾撰诗云:越笺题句披蝉翼,建盏行茶沃兔毫。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打破地理屏障,开始全面碰撞,美国人也开始接触到建盏。2017年,建盏被官方选入金砖礼盒,代表福建,代表中国,再次走向世界。

從公元9世纪到21世纪,已经1000多年,建盏的道路,依然在继续。

二、建盏的美学特征

1、器型之美

建盏美学特征之一,在其形。建盏的器物之美,不止在色,也在于形。建盏主要分为四种器型,包括稳重典雅的束口,舒展匀停的撇口,浑圆小巧的敛口和直率阔朗的敞口。从整体看来来,建窑束口盏阔口窄足,收放有致,虚实相辅,颇具韵味。束口盏的造型设计底深而微宽,重心稳定,极适合斗茶,也令建窑束口盏在观赏性与实用性之间,做到良好的平衡。建盏的器型也各有千秋,各有其适宜的场合。而现代创新的器型则根据工艺师的设计能力与造型能力千变万化。再从造型的整体效果来看,束口盏的腹与足比例协调,构成形体的外轮廓线形收放适度,轮廓曲线由外敞的口边向内缓收至圈足,这种一收一展的微妙处理,赋予整体以舒展、秀美、典雅的风韵。

2、釉色之美

建窑建盏能成为黑釉瓷的巅峰,就是在于其玄奇莫测的釉色,釉色是建盏的焦点。建盏的釉色纹样是其主要的特征,它的釉色漆黑发亮,花纹精美夺目,有着极强的艺术魅力,它有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釉色:曜变盏、油滴盏、兔毫盏。曜变盏釉面特征是在盏的内外壁,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小斑点,在有韵味的黑釉衬托之下,这些结晶状浓淡不一的斑点,在光的照耀下,会闪现出光彩夺目的蓝、紫、金黄 或棕褐晕状色彩,宛如夏夜间灿烂的星光;油滴盏在黑釉为底的釉层上,比较均匀地散布着许多小而密集的斑点即结晶体,象繁星点缀于黑色的夜幕之中,油滴斑点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的毫中带滴,有的零星几点,兼有古朴与华丽之美。油滴建盏以油滴圆润,大小均称,光泽适宜,釉色黑如漆,银斑莹如星,瓷器重如铁,击声响如磐为美。斑点光耀夺目,注入清水,银光争莹;注入浓茶,金光闪耀,精美脱俗;兔毫盏是建窑黑釉盏中最为多见的优质茶盏,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建窑黑釉盏的象征物。在黑色及褐色的釉层中,细密均匀地呈现出道道状如兔毫的自然纹理,其色彩金黄者,称之为“金兔毫”;银灰者,称为“银兔毫”;其它还有“黄兔毫”及“蓝兔毫”等。兔毫盏的条纹形态以柔长为美,盏条纹的分布不稀不紧,丝丝邻扣,条纹清晰可见且有三维立体效果,条纹从盏口延伸至盏底为最佳。丝毫没有人工雕琢之感,完全是其制品本质美感的显示,这也和宋人所崇尚的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相吻合。

3、和谐之美

建盏的胎质比较粗糙多孔,这种粗糙的胎体和它的光滑精美的釉面形成一种材质对比,显得粗中有细,细中有粗;再者,这种胎质大都呈黑、棕等颜色,与釉属同类色,能够让人在视觉上感到和谐统一。釉水肥润、面多光泽,表现出一种端庄素雅的美感,这深合了宋人的审美意趣。

三、结语

建窑是两宋时期的名窑,以烧制黑釉瓷而闻名于世,其出产的建盏是历史上著名的茶盏之一。建盏自诞生以来经历多次高峰低谷。建盏经历了两宋时期的辉煌,元明的衰微,元灭宋以后建窑改烧白瓷,黑釉盏大受打击。明时团茶改为散茶,同建茶伴生的建盏一同衰弱直至消失;同时建盏还经历了海外的珍藏研究与近现代的复苏,上世纪70年代技艺虽恢复,但大多数人对其认知还不够,只有少数人群了解建盏;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建盏焕发新的生机,重新被大家追捧和热爱。建盏是时代的产物,它集中的体现了宋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体现了当时的美学思想和工艺技术水平。同时,建盏还是宋代茶文化的产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宋代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它那秀丽典雅的造型、璀璨如星光的釉色装饰、古朴厚重的胎质都体现了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和谐原则。[1]

总而言之,建盏这小小的黑碗,表现是至拙、至朴素,是宋朝极简主义美学的一种表达。它通过简洁的形态、舒缓的线条、含而不露妙而难名的釉色,让人感到温厚、内敛与恬淡。

参考文献:

[1]金晓霞.建盏的美学特征及美学意义[J].陶瓷学报,2009,30 (01):129-133.

猜你喜欢

建盏发展历程
建盏的新发现
浅谈建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
建盏之初探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