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视域下微课在食品类专业课程建设中的体系优化及应用策略研究

2019-10-21魏登李凤林刘艳霞张雷廉秀颖

现代食品·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体系优化转型发展应用策略

魏登 李凤林 刘艳霞 张雷 廉秀颖

摘 要:微课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对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转型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建设中微课体系优化及应用的实际需求,调查分析了微課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讨论了微课体系化在课程建设中的定位和选择,并提出微课在课程建设中的体系优化策略。

关键词:转型发展;微课建设;体系优化;应用策略

Abstract:Micro-course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system i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food specialty in transforming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ed and analyse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cro-course and its causes. It discusseed the orientation and choice of micro-course systematization i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system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micro-course i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Key words: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Micro-course construc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Applic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712

近年来,微课建设成为高等教育领域课程改革普遍重视的问题,微课是顺应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过程以及学习素材“碎片化”的数字资源体系[1]。微课在高校课程改革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学习者的喜爱,学习内容的“碎片化”能够更直观、更准确、更容易为学习者接受,但对于学习者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后续学习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准确处理微课课程建设过程中学习内容“碎片化”和“体系化”的关系,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原则,正确把握微课在专业课程建设中的体系优化和选择应用;本文以转型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微课体系优化和应用策略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1 转型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微课建设现状

1.1 现状调查

以吉林工商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白城师范学院3所转型高校食品类专业微课建设情况为调查对象[2],调查问卷设定问题54个,围绕“微课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如何?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系化?微课体系应如何建立?微课在课程建设中的定位,微课应该如何根据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微课体系优化策略”为核心问题,通过预调查、修订问卷问题、后期调查,采用SPSS9.1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共有32门课程进行了微课建设,占总课程的比例为16%,其中建设完整的微课课程占8%,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的为6%,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的占9%,因投入不足建设不完整的占2%。按照课程性质分,通识课程占3%,基础课占5%,专业课占4%,选修课占4%;可见地方转型高校微课建设的比例还较小,并未起到明显的教学作用,单门课程及整体课程的微课体系建设不够合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1.2 成因分析

结合调查问卷,分析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微课建设体系不够完整以及发挥作用不明显的原因。

①认识不足。约12%的参与微课建设的教师对“什么是微课”的概念模糊,7%的老师认为是为了上课方便,只有6%的教师对微课有充分的认识。②投入不足。绝大多数教师在微课建设中需要自己投入资金,严重影响了教师建设微课的积极性。③课程管理者未能公平公正的进行微课管理,部分教师切实需要建设微课,但得不到名额,有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存在,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对课程体系没有进行调研分析,应按照课程性质进行区分,微课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因此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进行微课建设管理。④对微课质量的把控不严,经简单的录课、后期处理后就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学生接受度低,有厌学现象。⑤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性把握不足,即不能将“碎片化”与“体系化”相协调,“头重脚轻”,重难点混乱。

2 微课体系化在课程建设中的定位和选择策略

2.1 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

微课相对于传统课程教学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成功典范,相比较传统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①具有普遍意义的经典问题得到解决,能缩短教学时间,接受度较高。②教学内容少,相比较传统课程,微课更能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问题聚焦,主题突出。③情境再现,利用视频的形式,真实再现情境[3],并能使学生获取“隐性知识”“默会知识”。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主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碎”与“整”的处理

微课的“微”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并不意味着将课程整体割裂开来,“微”与“整”是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形式上“微”,但内容却具有完整性,因此在微课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即微课虽“微”,但内容是完整的,微课存在于整体课程中,从“微”处辐射到整体,“微”是整体的浓缩,二者不能割裂。

2.3 微课在课程建设中的定位及选择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课程,比传统教学优势更加明显,但是不是所有课程都适用于微课,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性质和内容往往决定了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分析调研也是微课开发必不可少的环节;微课虽然与传统课程不同,但也离不开传统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微课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程,相反,传统课程仍旧占据最主要地位,因此,微课建设的定位应是以传统教学为基础,微课为辅助,创新传统课程。综上所述,微课的选择应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学生特点等方面综合考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为宗旨[4]。

3 微课在课程建设中的体系优化策略

3.1 加大微课体系建设的投入

微课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于食品类专业课程改革,微课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由食品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地方转型高校在微课建设中,应加大投入,鼓励教师进行微课制作,培训学生适应并且学会微课学习,因而,仅靠教师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学校及课程管理者应加大微课建设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组织微课体系的开发,保障微课建设这一工程能够落到实处,能够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微课程群。

3.2 根据课程性质及课程需要合理选择

微课建设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包括对课程性质的充分认识,课程内容的分析,对学生的接受水平和认知水平进行评估,教师对微课的认知以及微课的制作水平、应用能力,课程体系与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经过系统的调研分析,建立起微课课程建设团队,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微课建设必须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需要合理选择,打造传统课程与现代课程相结合的模式,用于转型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3.3 处理好“碎片化”与“整体性”的关系

“碎片化”是微课的主要特征,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在微课建设中,不能顾此失彼,要认真领会教学内容,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特点、课程内容发展的新动态、行业发展的需求融为一体,制作精良的视频,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深入化;真正处理好碎片化内容与整节课程的关系、一节课程与整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突出一个问题忽视其他问题,不能为了突出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而忽视了整门课程其他部分,应做到协调、合理、完整且系统化,使得一门课程重点内容突出,难点内容易接受,疑点问题易消化,其他问题围绕着重难疑点,破立结合,做到碎片化与系统性相统一。

3.4 充分考虑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微课开发不是教师想当然的自学自画,教师应该认识到微课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复杂性,更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因此在课程开发之前,必须围绕着“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学生能够学到什么?学生怎么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进行充分论证,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微课,才能开发出学生易接受的微课;同时,要将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纳入到微课建设的调研范围,微课建设的出发点和终点是教师和学生因為社会需求而共同追求高质量课程并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师生通力合作完成教学的必然要求,这是由教育服务社会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微课建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课程开发和微课建设中,要将学生纳入微课建设团队中,师生共同努力,相互调适,开发微课。

3.5 提高教师制作微课的技术能力

微课是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从国外到国内,历经了近20年的发展,不断发展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中,在微课建设开发中,提高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尤为必要,高质量的微课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由于教师专业的限制,在微课开发中可以借助专业团队,如教育科技公司的力量,学校可以以项目的形式公开招标,帮助教师提高微课制作能力,同时,加强培训,训练教师的微课开发、制作、创新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廖晓虹.微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3):46-49.

[2]魏 登,李凤林,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过程中课程改革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8):68-69.

[3]郭宏伟.“互联网+”高等教育环境下微课资源建设研究——以中医学专业系列微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4):141-145.

[4]王 暖.基础英语分层教学改革中的微课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122-124,155.

猜你喜欢

体系优化转型发展应用策略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杨梅iPBS—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绿水集团公司融资战略体系优化研究
合肥周谷堆农产品市场物流配送体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