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冲突与和解
2019-10-21张瑞晞
张瑞晞
现在时代的发展要求之一是培养人才,以及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然而从现实的角度考虑,素质教育的发展成果并不理想,在执行个人素质教育和学校应试教育中两者存在矛盾。社会发展包含教育,从整体出发讨论教育问题,需要人们进一步明白素质教育问题的源头,从而能够通过现象了解本质。这将对解决我国如何解决个人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有建设性意义。
1 个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特性
在教育部规定“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后,教育科学中的根本原则是重视素质,其中的含义注重在人的后天发展不仅仅立足于先天天赋,还需要根据后天教育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展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素养。而人民群众可以根据许多方面了解素质教育,就从静态来看,素质教育包含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生理心理健康等方面,这是一个具有全体性的教育。
现在学校应试教育的发展在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矛盾,其中主要目的是选拔少数人升学,手段是考试,片面地灌输了知识和题目考核,这样的教育模式是应该逐渐被淘汰的,因为其中以单一的成绩考核局限了学生的发展,且抑制了学生的天性和创新能力。所以说,在这样具有局限性的学校应试教育下,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创新发展水平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这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是有害的。
2 个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冲突与矛盾
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发展以及个人的向上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与推动社会的流动,其中教育所含的价值导向,结构,制度的影响至关重要。新社会制度本质上是一个现代阶级社会,也就是一个不再以社会的等级区分人民群众,而是以人民的教育水平,习俗等方面来形成差异的流动社会。而社会流动中的资源包含了学校的教育制度。然而其中个人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从指导思想出发,个人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涵养,不仅是身心健康还有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等等方面,注重促进个性发展。而学校应试教育注重提高升学率,只针对考试试题安排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问题,且更多时候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这一种教育行为偏向急功近利。
第二,从价值观角度出发,个人素质教育和学校应试教育两者之间的价值取向完全相反。素质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内涵,即教育活动的意义,注重開发人的潜能和提高学生的涵养。学校应试教育则是将教育活动作为升学的主要工具,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提高素质。
第三,从教育的根本结果出发,个人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体发展,成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的人才。而学校应试教育较为片面,将主要的师资力量集中在少数成绩较高的学生身上,结果是大部分的学生利益都被牺牲了。
第四,从教育的功能出发,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人生打基础,教书育人。而学校应试教育更多地使得学生成为了考试机器,片面强调了考试的选拔功能,省略了关注学生的精神发展。
第五,从教育手段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虽然学校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入式”教学,单调海战术,以及频繁的考试。并且,从教育的评价标准,虽然素质教育对于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手段,它不把考试作为唯一的手段,强调评价标准应该是多元化的。
3 个人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和解优化措施
3.1 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新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了解到,教师,学校以及家长心中的“素质”是代表着良好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是受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校园中,如何进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现阶段施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步骤之一。如果教师,学校和家长不改变教育观念,依旧在陈旧的观念下进行素质教育,这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不同。从古至今,我国教育主要是以分数的高低作为教育质量的评估,这与素质教育的倡导所背离,所以在现实中实施困难。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全体人员都需要改变陈旧的想法,建立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升国民素质,且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何做人以及做好人,学会主动学习,劳动以及与人沟通,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现如今更加倡导社会上各界人士主动摆脱学校应试教育中的禁锢,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将这一工作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3.2 树立多元人才观
在农村中,初中老师的整体素质较低,对于人才的理解局限于成绩好,以及未来的升学。这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的整理素质的发展较为省略。所以,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推动教师们的观念转变,使学校以及社会重视学生的全身心发展,而不只是学习成绩。
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一贯主张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希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能够得到发展。现如今人们对于人才的理解较为偏颇且局限,将人才的定义为能够获得好的成绩,工作而已。在这样的人才观影响下,学校教育只会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对于其余同学的关注度就会降低。
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我们应该清楚了解如果能够给予青年一定程度的关注度,这将有利于他们未来进入社会后向上发展。如果仅仅将人才发展局限于升学率,这样的教育机制不利于中国的未来发展。在现阶段,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注重为了学生走向社会而打基础,开发学生的潜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有着不同的层次和类别的,而每个人的人生发展各有不同,定义教育是否成功在于每个人在接受教育后是不是能够得到素质的提升。国家不是仅仅需要高端技术人才,还需要高素质的劳动人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这对于我国发展更好的劳动力资源有着极大的帮助。
3.3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评价有着指导作用,如何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在于制定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根据前文可以了解到,现如今的教育体制的设定有所缺失,主要在于重视分数的高低,这是唯一评判学生升学标准,缺失了学生的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关注。
这种评价的结果是学校单方面追求分数,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而忽略大多数的同学,并导致学生丧失信心,导致他们的身体和精神伤害导致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个阶段,初中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升学成绩。可以说,无论是学校由教育机构和公众舆论,或在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的评价,他们的考试成绩非常明确的认识。考试成绩仍是高中和大学的学生选择的主要依据。追求在中学高考成绩好的学生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可以得出,目前的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目的应该从“选择和选择”改为“教育为本”。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应该改变教育教学的传统评价体系。只注重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的选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做法。素质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注重人的长远发展,是奠定人生基础,并强调教育的教育功能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的评价应根据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评价的发展,诊断和淡化选拔功能,以突出教育的育人功能。
其次,改变基于“只有智育”目前的招生制度,把“五个教育”作为重点教育项目,在实际操作中选择能够加强素质教育发展的招生制度。在素质教育体系,学校的质量和效益应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改进针对学习成绩的片面评价。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实际且可衡量和比较的评价体系。对于素质教育的评价,教育部还需要有效评估进行素质教育的学校。对于那些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模式的学校,应给予人力和物力支持。如果上级部门和上级招生部门可以评估学校,学生得以获得高质量的素质教育,那么,素质教育将不再是空中楼阁,且在未来可以更好地发展。与此同时,更高层次的学校也应该评估按照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而不是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