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突兀,关注,期待
2019-10-21金陵
金陵
我认识黄哲,要比黄哲认识我晚。
2018年3月,因为准备第三届翻转课堂本土创新暨微课程教学法教学观摩会,我到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做听课调研,学校领导推荐听黄哲的课。
黄哲,我似乎未曾与之谋面。借听课之机,我看到了黄哲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和课堂学习任务单。总体印象不错,学习任务“问题导向”,且与达成目标匹配,似乎得过指点。再看教学,虽年轻,却沉得住气,很少打扰学生,“胜似闲庭信步”,也应该得过指点吧?
然而,没有,我不认得她。这使我倍感突兀!
问过怎么会设计出不像“初出茅庐”的“任务单”,课堂上又不像大多数初学者那样忘不了让大家关注教师的表演?答案是,我指导他们学校的实验者时,她都在场。原来,她是一个学有心计、无师自通的年轻教师。自此,我开始关注黄哲。
第四届观摩会前,照例看到黄哲的学习设计方案。注意,微课程教学法讲究的是学习设计,而非教育技术界盛行的教学设计!黄哲的达成目标提炼还有点泛,直接影响学习任务的设计质量。感觉没看过“负面清单”。
不過,稍加点拨,一份目标具体精准、任务与目标匹配的“任务单”很快就发过来了。这使我感觉有点亏欠了这位默默修学的年轻人:假如多给些指点,她应该很陕进入出类拔萃之列。
课上得不错,于是有了这篇文章。文章读来感觉思路清晰,“任务单”目标具体精准,任务匹配目标,又有夺人眼球的视频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检测令人满意,微项目学习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当然,支持学习前台精彩的是后台教师的有心修炼。
值得一提的是,黄哲跨文化思考课程标准的批判性精神,也许是埋头教书的教师所未曾顾及的。她开始思考怎样让学生用批判性眼光辨析数据背后的真实意义,怎样让学生理解数据收集和展示所受的外界因素影响,从而对数据中可能出现的非客观因素或偏向性保持警惕,我想,如果这些设想付诸实施,对于生活在网络世界的“原住民”将善莫大焉。
当然,黄哲也许更愿意我兜头浇点凉水。那么,“水”来:
黄哲的“微课”做得很棒,但是,如果遵循传统的讲课套路,视频就不能很好地支持学生完成有难度的学习任务。走“需求导向”的资源建设之路,是黄哲实验微课程教学法要努力的方向。
微项目学习的宗旨不是加深理解(当然,事实上必然加深理解),而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理解与创意是两个不同思维发展与能力发展的层次,修到创意层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会水到渠成地开发出来,教学就会出神入化。
我在期待,期待黄哲精于研究达成目标,不拘一格,勇于创新,走到教改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