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夏防暑 谨防“矫枉过正”

2019-10-21崔海燕

家庭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香薷温服酸痛

崔海燕

吴先生体胖,一向怕热,进入六月底以后,每天都是热得大汗淋漓,只好一头钻进空调房,一边开低空调温度,一边猛吃冰品。结果刚开始是拉肚子,接着是头晕,感觉全身肌肉酸痛,医生说是伤暑了……

陈女士在公司一连几天加班,感觉很疲劳。在公司办公室里尽吹空调,出了办公室回到家里,还是开大空调。结果早上醒来出现了发热、出汗、没力气、喉咙肿痛、流鼻涕等症状。医生说这是伤暑了,陈女士想不通,这样热,人都热坏了,怎么还感冒了呢?

盛夏,酷暑难当,时常会有人因在室外烈日下活动而中暑。为了避暑,人们常常喜欢晚上到院坝或溪沟河边纳凉休息,或用凉水洗澡;有的则大量喝冷饮、吃西瓜,整天呆在空调屋,并且调的温度很低,更有甚者,干脆在室外铺上凉席睡上一觉。殊不知一觉醒来后,会出现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喉疼咽干、四肢酸痛、肌肤发热而无汗、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医生说,这是患了“伤暑”证。有人会问,中暑应该是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工作劳动过久才发生的疾病,为何夜晚纳凉避暑,反而会导致“伤暑”呢?

祖国医學认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而引发。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

人们对阳暑的预防较为重视,但对阴暑证往往认识不足。正如清代名医雷丰在《时病论》所说:“暑热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者犯之者少。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阴暑居其八九。”阴暑的发病多是因为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换而言之,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所以阴暑不像中暑那样明朗化和发病急骤。阴暑病程比较长,湿邪粘滞,如果治疗不对路,患者极为苦恼。现代医学认为,发生阴暑的原因是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大,抵抗力减弱,当遇到气候突然转凉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后,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诱发中风及半身瘫痪等病症。阴暑主要表现为身热无汗、恶寒头痛、肢体酸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甚至会诱发中风瘫痪等严重病症。因此,得了“阴暑”,若误以为是“内火”太大,不加辨证地大量服用苦寒的清热药,会适得其反,引邪入里,使症状加剧。

预防阴暑,室内空调温度设定要适宜。一般室温应以24~27摄氏度为宜,睡眠时应再提高1~2摄氏度,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7摄氏度为宜;当大汗淋漓进入空调房时,应先换下湿衣,擦干汗水,不要对着空调图一时之快;不要贪凉过度,吃过多清凉食物或饮过多冷饮;不要在深堂、湿地或星月下露宿,或睡着时电扇、空调不离身。

一旦患阴暑,治疗宜用辛温解表之法,可选用中成药六一散、藿香正气丸(水)内服;或用中药香薷、桔梗、杏仁、陈皮、藿香、淡豆豉,水煎温服,1日2次;或选用香薷、厚朴、扁豆花、苏叶、佩兰、陈皮、茯苓,水煎温服,1日2次。头重如裹者,可加羌活、蔓荆子;寒邪犯胃,致胃气当降不降、腹部胀满、纳食不香者,可加草豆蔻、法半夏、神曲。

猜你喜欢

香薷温服酸痛
练肌肉不必追求酸痛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空调病”腰腿酸痛有克星
黄连香薷饮中4种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行为
香薷挥发油对湿困脾胃证模型大鼠的作用
治支气管炎
香薷传统栽培技术及应用研究
新加香薷饮医案6则
治疗宫血的民间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