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格突变竟是脑膜瘤作祟

2019-10-21张宝华

家庭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脑膜瘤脑膜生长

张宝华

年近半百的郝阿姨原本是一个成天有说有笑、性格开朗的人,可是最近家人发现,郝阿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不说也不笑,郁郁寡欢,还老犯困,无精打采。家人带她去当地三甲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郝阿姨脑中长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脑膜瘤。

脑膜瘤多发于中年人

脑膜瘤,顾名思义是发生在脑膜上的肿瘤。从严谨的医学角度来讲,是起源于颅内蛛网膜细胞的肿瘤。

在人的颅骨与大脑组织之间有三层膜,从外到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合称为脑膜。脑膜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的凸面、颅底和鞍旁区域等部位,是神经外科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仅次于胶质瘤,居于第2位。脑膜瘤以成年人为多,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左右,老年人与儿童较少。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的发病率会比较高一些,约为2∶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膜瘤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且越来越年轻化,如今我国每年新发病的人群大概是8万到10万。

目前,脑膜瘤确切的发病原因还没有找到,一般认为与自身内环境和遗传因素相关。脑膜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大多数脑膜瘤是良性的,仅3%为恶性脑膜瘤。

脑膜瘤早期的可疑症状

脑膜瘤早期症状一般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行为或精神异常等。因此,一旦发现以下精神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脑膜瘤,应及时就诊。

情绪变化  可表现为焦虑、紧张、易怒、易激动;或正好相反,表现为情绪淡漠、消沉,对任何事都无所谓和漠不关心,生活懒散。

人格变化  如由原来的宽宏大度变得斤斤计较;由原来的随和谨慎,变得经常口出恶语或满嘴脏话,而且不在乎所处的环境和说话对象。

机体功能下降  ①认知功能下降(痴呆),表现为空间判断力下降,如经常迷路和找不到家门;②执行功能下降,如做事虎头蛇尾,不能完成工作任务;③命名困难,如能说出某物品或人的特征和特点,但无法正确说出名字;④记忆力下降,主要表现为瞬时记忆或近期记忆的下降,可以清楚地记得很多年以前的事,但可能说不清楚刚才吃的是什么饭;⑤此外,还可能伴有注意力、计算力和语言逻辑等方面能力的下降。

脑膜瘤分良恶可控可治别害怕

良性脑膜瘤  多生长在脑神经组织外,组织分化良好,一般不会扩散,没有远处脏器转移,生长缓慢。如果在早期及时手术治疗,并配合伽马刀辅助,可以保证完全切除。如果是晚期良性肿瘤,可能会压迫脑组织,出现一些后遗症,所以手术后需要配合一些康复训练、合理饮食等,可达到一定的恢复效果。

恶性脑膜瘤  某些良性脑膜瘤逐渐发生恶性变化。其主要特点是会扩散。如果是早期恶性肿瘤,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调理,可以达到相应的恢复效果。如果是晚期恶性肿瘤,已经扩散至全身,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控制。

总而言之,脑膜瘤是一种可控制、可治愈的疾病,并没有那么可怕。大部分脑膜瘤的生长位置并不深,手术切除后并不会影响脑部功能。如果脑膜瘤较小,而且其生长位置靠近功能区,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密切观察。如果脑膜瘤生长已经影响到血管神经,无法进行手术全切,也可采用中药治疗抑制肿瘤生长。脑膜瘤发生后,只要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治疗,一定可以战胜它。

日常生活中防范脑膜瘤的5点建议

脑膜瘤对身体及生活会造成很多的影响,因此及早预防脑膜瘤的发生至关重要。

⒈保持良好的心态:应乐观开朗,劳逸结合,排除压力,因为压力是癌症的重要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可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以及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瘀、毒火内陷等。

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做到持之以恒,多在阳光下运动,以增强体质和防癌能力。

⒊合理飲食:注意营养平衡,饮食清淡,少荤多素,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污染及变质的食物,戒烟限酒,防止病从口入。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增强机体免疫力。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保持正常体重,防止肥胖。

⒋平时要注意防止辐射伤害:如应和电器保持一定距离,尽量减少手机、电脑微波炉等的使用时间,多吃一些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食物,如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可以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尤其是要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检查等。

⒌积极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不要粗心大意。有病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擅自滥用药物,以免增加脑膜瘤的发病风险。

猜你喜欢

脑膜瘤脑膜生长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家畜的脑膜脑炎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疗效观察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不同病因致脑膜强化特点的MRI分析
脑膜癌病与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
脑膜癌病7例临床分析
颅颈交界区巨大脑膜瘤完整切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