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开展本土文化教学的思考

2019-10-21王功平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教学思考渗透

王功平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本土文化教学的方法,即以同类联想和横向比较的方法渗透教学、以反向对比渗透本土文化教学、学生自主开展本土文化学习、应景插入或角色表演的本土文化教学等,从而将乡土文化的传承與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弘扬本土文化,培养学生根在乡土、情系中华的思想,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本土文化 渗透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B-0006-0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这说明语文课程资源引入本土文化的必要性。让本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教学,既能使语文课堂容纳山川海洋,也可演绎风土人情;既可使语文教学更接地气,体现地域文化,也可拓宽语文课空间,增加学生对本土社会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与理解。本文以百色高级中学为例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本土文化教学。

一、语文课堂开展本土文化教学的准备工作

语文教师应认真发掘乡土文化和高中语文篇目的内在联系,努力构建两者的融合桥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更高程度上实现语文课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的教学目标。

开展以本土文化为核心的校本教材教学一般准备工作有:其一,录制乡土文化影音资料,展示本土文化风采。如《新寨瑶族拦路酒》《玉洪壮族婚庆唢呐》《泗城夜婚》等。其二,拍摄乡土文化图片,如《菜香》《石人石马》《荷花池与中山纪念堂》《两江上郡》《啸天龙》等,直观留存摩崖石刻等文化景观。其三,收集相关乡土文化记载书籍,制作成资料库。其四,制作微课、视频、音频或PPT等,以备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其五,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终端,如电脑、手机等,网上查找相关本土文化信息,作比对与整理。其六,采谈录音像资料整理,如当地戏剧演出资料、民歌对唱等。

二、语文课堂开展本土文化教学的方法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教师应以教材为媒介,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有效地将本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课堂,使本土文化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本土的热情。

(一)以同类联想、横向比较的方法开展教学,融入本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可用本土文化导入相关的课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或相似的主题,或相近相关思想感情上,作联类思考,让学生既能对教材篇目学习更深刻更透彻,又能增强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一举两得。

例如,在《归去来兮辞》教学中,我们为陶渊明的厌恶官场、归隐田园而感动时,作相似联想,对本土文化—— 泗城府土司岑云汉的《归隐诗》进行学习。教学中,播放岑云汉《隐退诗》相关视频或 PPT。学习本诗:“归去来兮今已归,紫衣不换绿蓑衣;百年但有青山在,两鬓何妨白雪飞?晓梦不惊晨吏报,家贫正喜鳜鱼肥。多情最是潭心月,夜夜邀人上钓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想感情、作者人生经历等方面与《归去来兮辞》作对比分析。

引发学生讨论并得结论:辞官归田的《隐退诗》作者,那份闲云野鹤之志与《归去来兮辞》的作者陶渊明是何其相似;人生经历、追求何其相当。这样的融合比对,学生对乡土贤者的推崇仰慕自不言说,而站得更高、享誉更远、作品更出色的陶渊明在学生心中的位置自然更高。这样的融合,学生定会更积极主动,具体可感地去了解陶渊明的为人,学习、掌握他的作品思想主题。

这样的语文课,淡化了工具性,加强了人文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努力实践语文课程新课标教育理念。

(二)以反向对比渗透本土文化教学。本土文化中有很多是精品文化,极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乡土文化的“乡土味”“乡土气息”,鲜明地突出当地独特的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特征和社会概况。反向渗透,既可以突出原教材学习,也强化了本土文化的教学,增强了对学生的思想熏陶。

如本土诗《悼亡诗》刻于墓碑之上,原件毁于“文革”时期,仿品现存凌云县博物馆,是丈夫为故去的妻子所题。全诗为:“(其一)逝水年华取不回,空留香骨依山隈。伤心恨煞人千古,触目愁看土一堆。芳草绿时蝴蝶梦,夕阳红处杜鹃哀。茫茫未了今生愿,结发还期再世来。(其二)已断姻缘未断恩,伤怀往事怕重论。月明环佩销声响,花落胭脂湿泪痕。早识黄金难买寿,谁言红粉易招魂?断肠最是清明节,芳草凄凄认墓门。”相爱却不能白头偕老,面对阴阳相隔,只能抒发慨叹。其中哀婉凄切,当属千古绝唱,也当为当日山城百姓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写照。读罢,令人无不动容。这样的优秀乡土文化积淀,可激励后人珍惜爱情、热爱生活,也是高中语文课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和情操熏陶。融入课堂,在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下,意义是巨大的。

《悼亡诗》可用于爱情的忠贞,可渗透到《氓》《长恨歌》篇目教学中。《长恨歌》中李杨的爱情悲剧,《氓》的“士也罔极”,都可以融合、拓展。对比反照中,体会《氓》中负心男子的情感轻薄,令人不齿。

(三)学生自主开展本土文化学习。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引导学生以“我熟悉,我有感,我来说”的方式强化本土文化课堂教学。

位于广西西部的凌云县,有数百年州府置地的历史,乡土文化积淀丰富。笔者在实地调查并收录后将其命名,如《岑王老山的传说》《狮子口墓及传说》《隐退诗》《凌乐壮歌》《摩崖石刻》等,既在教学中可自然拓展渗透,也给学生在收集本土文化工作方面提供范例。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通过给学生布置本土文化搜集作业,给课题、给方向,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网站搜索、寻访遗迹、请教长辈的方式,了解本土文化,然后通过语文课堂的或共赏或讨论乃至文化板报的展示,极大地丰富课堂的本土文化教学。

学生对文化寻访作业很重视,有收获。比较成功的作业有《家乡的三月三》《朝里风流节》《凌云夜婚的故事》《壮家除夕守夜习俗》《红七军和我的家乡彩架》《岑王老山的傳说》等,可以成为本土文化的有益补充。这正吻合了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杨东平的观点:“基础教育应立足本土,来源生活,如果只是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和统一,将成为缺乏生活联系的无根教育。”因此,学生积极地参与,可以发掘完善乡土文化内容,这是自下而上的教育,是有根的教学,对学生基本素质、情感、文化、价值的养成都有重大意义。范围扩大到百色,有百色起义纪念馆、粤东会馆等,包含的可用于课堂教学的本土文化相当丰富。

(四)应景插入或角色表演的本土文化教学。借鉴电视广播等节目插播短片以激发观众兴趣的做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寻机插入本土文化的教学。如教授《窦娥冤》,笔者播放了凌云县传统戏剧——朝里壮剧;在《孔雀东南飞》课中,让学生展示本土山歌对唱,激发兴趣。

总之,在渗透融入角度上,可以从内容、主题、情感、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相似、相近、相通或相反作考量,作联系、比较、鉴赏,做到扩展联系自然,水到渠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真切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进而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做好本土文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本土文化丰富多彩,与衣食住行相关,与过去与未来相关。重视乡本文化,就是因为乡土的可亲性、地域性,乃至它与众不同的特色。但选择什么样的文化融入教材,走进课堂,是必须有所取舍的。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本土文化走进课堂,是个人价值倾向与国家教育要求的结合,是体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正能量的导向。正如我国台湾学者沙培德说的,“教科书本身告诉我们的是,当时的精英分子希望传达给年轻一辈的是什么”。选取泗城府土司的《隐退诗》为本土文化教材,就是因为本诗展现的就是不羡慕功名利禄、淡泊人生的情怀,与物欲横流、贪婪无度的灰色人生恰好针锋相对,和当今反腐倡廉的时代要求特别吻合,这就是选材上的正能量取向。

第二,乡土文化的摘录、引用,必须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出现资料谬误,不出现知识错误,避免以讹传讹,贻害无穷。例如摩崖石刻,就必须准确它的雕刻作者,也要知人论世,明确文字主旨。凌云石刻、石雕最具石山区特色和州府治地特色,是人文景观文化的重要代表。大都为地方官吏、社会名流所题,有题额、对联、诗词、联诗、散文、碑记等。最著名的有“第一洞天”“激浊扬清”等。“第一洞天”石刻处于水源洞洞顶最高的石崖上,为乾隆四十三年(1778 年)左江观察使王玉德所题,字体雄伟苍劲。这些文化引入课堂,必须真实且准确无误,绝非杜撰。

第三,本土文化须有代表性、典型性。如凌云县的岑氏家族,世代为泗城府土司,在流官未行之时,势大权盛,岑氏的狮子口墓葬,有文化生活的典型性;同样,为作古府置地,当时文化政治中心,摩崖石刻,具备文化的典型特征。如水源洞洞口的“佛”字,字正丰满,笔锋若现,书法功底深厚,大有心正即佛在的意思,相传为耄耋老人刘璜在道光年间所书;“普陀岩”则为少有的阳刻石刻,手法精湛,立体感强;“问心”石刻为复制品,含劝善、和反省修行之意。这是历史传承的经典,很有代表性。

第四,本土文化要与时俱进。网络时代知识膨胀,知识更新快,本土文化的归纳整理要与时俱进,焕发时代的风采。例如书独秀峰“静观”“播琴”“菜香”,它虽然是古代官吏的为官理念、执政思想,但融入打黑除恶、和谐家园等时代内涵,在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教育意义。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本土文化教学,应强化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本土文化信息,增进语文教学陶冶人、培养人的目的,提升高中语文课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家国情怀,增强语文课的教学效果,使语文的教学更有生活的气息,更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黄 平.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M].北京:三联书店,2007

[3]钱理群.乡土知识与文化自觉——关于乡土教材编写的断想[J].天涯,2009(5)

[4]李 新.国学保存会与清末乡土教科书之编撰[J].课程教材教法,2014(3)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教学思考渗透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