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战略意义和时代使命

2019-10-21李锡炎

党政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想建党自我革命主题教育

李锡炎

〔摘要〕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始终保持思想统一、意志坚定、力量强大的重要法宝。新时代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仅对于确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时代的呼喚,现实的需求。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肩负着人民的期待和时代使命。

〔关键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主题教育;党的建设;自我革命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9)05-0049-0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1〕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2017年9月29日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他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2〕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再一次强调“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问题。“理论强党”这一新论断,是着眼于新时代我国由“大国”走向“强国”,我们党从“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向“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迈进的大背景大目标提出来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强党引领强国,强国必先强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新论断新要求,是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生机活力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有效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始终保持思想统一、意志坚定、力量强大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来的独特经验,形成的独特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思想建党,是从思想政治切入,解决党员从思想上入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以入党初心和使命激发全体党员为理想信仰奋斗终身。理论强党,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思想建党是理论强党的基础,理论强党是思想建党的发展。虽然在层次和角度上有所不同,但是二者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中,习近平總书记把“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作为主题教育的指导原则和根本要求,郑重地提到全党面前,不仅对于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成效,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使命,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着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制度形态、社会形态、意识形态和文明形态等方面展现强大的创造力,迸发出更强大的理论创新力、政治领导力和话语掌控力,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求。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肩负着人民的期待和时代使命。

使命之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全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大发展大变革中的理论思维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恩格斯还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增强善于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思维。

当今党的建设和我国发展,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从中国发展的大坐标大格局来看,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但是,我国仍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将长期存在,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全面深化改革仍然是任重道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还需要付出复杂而艰苦的努力。从世界形势深刻变化和发展大势来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许多深刻而积极的变化,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不断孕育和成熟,人类的生产模式、生活模式、交往模式必将发生革命性变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也将迈向前所未有的新阶段。随着一大批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的态势更加明显,全球治理的理念、机制和形式都在发生显著变化,人类社会的文化、观念、思想和制度正在变得日益多元化。世界范围的利益、权力和观念格局正悄然发生重大转变,国际社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历史大变革的发展大势,如何认识,怎样应对?我们党有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增强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思维。在世界大变局和中国大变革之时,我们全党的学习风气应当浓厚起来,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变化、分析变化、应对变化。从历史大视野中进行深度哲学思考,用历史望远镜冷静观察世界发展大势,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以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未来。把中国自身发展置于国际体系深刻变化大势之中,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清醒认识中国的历史方位和世界作用,把握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互鉴,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战略定力,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沉着冷静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伟大斗争应对百年变局,毫不动摇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使命之二:坚持理论武装,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新时代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一条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坚定全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论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坚持理论武装,就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科学内涵、精髓要义、精神实质上,深入系统学习,全面准确理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是时代赋予新时代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历史使命,是统一全党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关键环节。我们党在贯彻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原则,坚持理论武装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坚持用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理论,提高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二是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6〕坚持用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理论,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事关理论武装的得失成败,直接关系到全党是否真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指导实践的全局性问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一定要同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为推进“四个伟大”,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原著原文原理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坚持理论武装,一定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千万不要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教条,只求“背功”和“说功”,只搞搞“知识竞赛”和“学分积累”,那种追求在网上出名、在屏上出镜的花架子和形式主义,是要不得的。

加强理论武装,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长期任务。毛泽东在1938年曾说: “ 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7〕毛泽东曾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8〕。我们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理论学习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上心走深,上手走实,在实践中培养出一大批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真懂真信而不是做表面文章的理论家实干家。

使命之三:坚持理论自信,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坚持理论自信,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既是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前提和初心,也是新时代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呈现出利益格局多元化、文化传播多样化、社会思潮复杂化的态势,不时冒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和历史虚无主义等奇谈怪论。面临思想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驳斥这些谬论,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根本原则。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四个自信”的一项根本任务。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坚定理论自信,是建立在对科学真理的深刻认识和对时代变化的科学把握之上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9〕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深刻认识,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依据。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原则和每个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石。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0〕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朿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我们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自己的方针,所以才能取得胜利。”〔11〕他特别指出:“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1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变革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揭示了蕴含在大变革中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新时代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就是要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要更自觉地把握时代特点,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全党全国的指导思想,自觉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治党治国治军的各个方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使命之四:加强理论转化,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3〕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学习理论,认识世界,仅仅是问题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是把理论转化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第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强定力。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客现真理,是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精神武器。新时代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就是要让真理武装头脑,让真理指引我们的理想,让真理坚定我们的信仰。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化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力量。

第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事创业敢担当的强大魄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属性。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为大多數人谋利益”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曾说,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精通马克思主义,为的是把马克思主义转化成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造福于人民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守初心、担责任的精气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敢担当的实干魄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清正廉洁作表率的感染魅力。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到我党我国的革命领袖,为了追求真理、为了人类的崇高理想,坚守清廉,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和奋斗精神,不仅贯穿在自己的著作中,而且体现在一生的行动上。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白求恩这样的国际友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情,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品质,永远教育和鼓舞着我们。还有像张富清这样的有赫赫战功的英雄模范,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乐于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精神永放光彩。从马克思恩格斯到革命领袖和无数英雄模范的言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宽阔胸怀、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是我们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转化成清正廉洁影响力的最好教科书。党的领导干部以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懂真信真用的一言一行,带动学思用的贯通和深化,以自己廉洁从政、大公无私的实际行动教育影响群众,是一种无声无形的强大感染力。这种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真理力量,是我们今天为群众服务解难题、干事创业敢担当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成上下同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磅礴伟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无论是群众掌握理论,还是理论掌握群众,都离不开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离不开用马克思主义凝聚人心,积聚力量。十九大后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指出:“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就是一次让群众掌握理论、让理论掌握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洗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进一步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成上下同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使命之五:推进理论创新,把党建成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新时代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最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四个自信”,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灿烂的真理光芒。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推进理论创新,稳固强党之魂。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高扬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但是,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正确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现实之问,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使党具有强大的思想引导力和政治领导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守正创新性,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推进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新时代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发展,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险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时代赋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大历史使命。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夯实强党之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党依靠人民创造伟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是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党的根本立场根本宗旨,是不会改变的。但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人民的需要和期待在发展变化,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只有在群众路线群众观念方面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真正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判者和最终评判者。是否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民生活是否真正改善,人民是否真正满意,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无论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中,还是以后的工作实践中,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不断提高人民对党的信任和信心,使人民衷心拥护党的领导,使党具有强大的民心凝聚力和群众组织力,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第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把握强党之要。新时代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能动的自我革命性,在伟大的社会革命中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巨大政治勇气,敢于刮骨疗毒,去疴治乱,真刀真枪解决问题,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不仅夺取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而且党内政治生态进一步改善,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焕发出更强大的生机活力。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新时代的强党之要。

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问题相统一,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相统一的原则,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把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与制度治党结合起来,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防源头、治苗头、打露头,堵塞制度漏洞,健全监督机制,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稳固强党之魂,筑牢强党之基,使我们党具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民心凝聚力、自我革新力和社会感召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9-06-01.

〔2〕 〔5〕〔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67,67,66.

〔3〕 〔4〕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2,875,873.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813.

〔7〕〔8〕 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533,533.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人民出版社,2012.644.

〔11〕〔1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人民出版社,1993,191,191.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人民出版社,2012.140.

【责任编辑:刘彦武】

猜你喜欢

思想建党自我革命主题教育
反腐败“成绩单”令种种质疑论调不攻自破
简政放权,“自我革命”从国务院开始
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与新形势下党建解析
增进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实效性之应然选择研究
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体制化、常态化
“中国梦”哲学逻辑视域下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95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党建规律有哪些?
幼儿园主题教育背景下的环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