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的培养目标及实现途径之我见

2019-10-20徐爱兰

知识文库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中职

徐爱兰

当前中职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相当于高中阶段文化水平的新型劳动者。这就要求中职生要在完成相当于高中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很明显,中职生必须花费比高中生更长的时间(至少相等)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那些为追求办学效益而开办的中、短班(二年、一年、半年)培养出的学生根本不可能达到中职的培养目标,更不能满足高职招生的要求。因此,中职内除了面向社会开办的实用技术培训或职前、职后、再就业培训等短班外,从初中生中招收的中职生应开三年制的长班,以利于学生掌握国家规定的中职课程,真正具有高中文化水平和一定的专业技能。

1 制订切实可行的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都是国家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教学计划体现国家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要求,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管理的要求,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和行业部门或省级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制订的指导性教学计划的统一原则性要求,制订体现学校专业特点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第一,培养目标要具体化。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明确每个专业的具体化目标。包括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哪些工种岗位,是初级还是中级技术工或者第一线的管理人员,能否继续升学等,都作清晰的表述,使教师和学生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在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上要有科学合理的安排。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类专业,一般以就业为主,升学为辅,少数是升学为主,就业为次的原则设置课程及安排教学时数。对以升学为主的专业在完成基本技能教学的前提下增设与升学相关的课程,并加大文化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时数。就业为主的专业适当增设有关企业经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课程,加强创业意识和“财商”方面的教育。为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新生入学时作必要的含有志向内容的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学习原始动机,提高教育教学绩效。

1.1 合理选定教材

教材是办学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学校必须严格实施教材管理,力求规范、高效,原则上按规定渠道和要求选订文化课、专业课的各种大纲、教材,对于升普通高校为目标的少数专业,大胆选用普通高中文化课教材,并及时沟通教研信息。

1.2 开展专业改造,开拓新专业

职业学校要有稳定的长线专业,也必须根据发展的需求对原有专业进行必要的改造,使旧专业焕发新的活力。

2 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无论领导和教职员工都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中、高职衔接的认识。把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理论水平与就业素质的培养并重起来;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继续深造的能力并重起来。把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中级技术人才和为高职输送合格生源作为中职的两大培养任务,并为此而转变自己的工作方法,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要重视教师的进修和培训,鼓励教师苦练内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估制度,鼓励先进,帮助落后,共同提高,努力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以适应中职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第三,对中职生要“宽进严出”,严把质量关。中职的招生由于生源紧张,招生标准普遍较低,学生素质普遍较差。中职学校应对这些“宽进”的学生,加强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强化学生管理,加强学习指导,严格考试制度和学生学籍管理。通过三年的严格训练和努力学习,把他们培养成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合格的中级技术人才。

第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是不同于普通高中教学的特殊教育方式,不能为追求升学率而照搬普高的教学模式。而现行的中职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存在许多不适应对中职生进行就业和继续教育两大能力培养的因素。这就要求中职教师要刻苦钻研、积极探索、认真总结适于中职教学的新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内部教学结构,建立科学的中职教学模式。从而大幅度提高中职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和高职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3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第一、课程体系:通过课程讲授,均衡学生的知识结构。这个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是与专业教育互为补充的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通过这样一种课程体系来完成人文、社会、科学常识的获得,使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博中有专,专中有博,博专结合。为未来职场打拼和自我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第二、活动体系: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素质形成于实践活动。这个活动体系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决不是漫不经心、可有可無的单纯休闲和娱乐,而是要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兴趣、专业特色、职业要求等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是教育课程在课堂外的活泼延伸和生动补充。

第三、环境体系:通过环境熏陶,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我们都知道,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文化背景,这个文化背景投射到个人身上,就是一种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进而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一种能够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科学与民主、充满理性和自由之光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浸润其中的人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的自然生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冲破职业教育功利化价值取向和工具性思维的桎梏,避免培养出工作“机器”、单纯的技能操作工这样的“半人”。当然,要达到这样理想的境界确实是不容易。但是,也正因为其不易,所以我们要有一种“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把教育进行到底。我们应当有这样的理想和追求。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来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总之,我们只有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创新,以掌握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为教育目标,以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为手段,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设置专业为平台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创新。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太行职业中专)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中职
初中生体质健康实施运动干预的实践研究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优化材料力学教学计划,培养创新人才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