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9-10-20朱琴孙雪王琼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4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朱琴 孙雪 王琼

摘 要:“PDS”培养模式以国家大力推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解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本文对该模式进行介绍,PDS”培养模式对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供来自实践并接受现实检验的对策,为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进而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PDS”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创新教育

2012年,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过该政策实施,高等院校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申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实践创新学习作为第二实践课堂,同时把科研学分作为毕业考核条件之一。通过该实践改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高等院校培养人才以此适应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大学高校需要完善创新教育环境,构建适合现有国情的创新教育体系,高校要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优势专业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创新教育体制。在校园生活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真正使学生参与到创业教育中来。大学生创业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让创新教育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国家大力推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解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学生申报、参与科研项目作为第二实践课堂,引导学生在科研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能融合专业知识、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其组织、沟通、写作、自我学习、科研创新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PDS”培养模式对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供来自实践并接受现实检验的对策,为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进而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PDS”培养模式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是指构建一个培养模式,简称“PDS”培养模式,该模式中P(Plan)计划,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在本科一年级主要学习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完成技能的掌握与知识储备。结合我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教育管理模式,由专业老师作为导师对其指导的学生进行基础科研训练与准备科研项目申报。D(Do)操作,学生在本科第二与第三学年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围绕公共事业管理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选题、申报、设计与完成大学生科研项目。S(Summarize)总结,学生在本科第四学年根据课题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发表论文、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卫生管理人才为目标。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存在以下教学问题需要解决。

(1)在理论教学中,专业的多门课程单独开课,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体系不能全面把握,知识发散性扩展性不足。通过学生参与完成大学生科研项目,有利于学生学会整合与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对公共事业管理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发展有一定认知,其专业理论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对其专业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2)培养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主要接受课堂知识,自我主动学习积极性不够;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寻找创新和有研究意义的课题、积极申报大学生科研课题、主持与完成课题、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等系列实践训练,能够更多地了解和感受科研的整个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的理解更全面,同时对学科专业前沿知识有一个全新的理解。

(3)随着专业学科知识更新的频繁,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主要来源之一,教材是学生知识学习的主要资料,但是纸质书籍内容更新速度不能及时反映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引入课堂教学中,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学生申请的大学生项目紧密围绕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完成的科研成果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素材来源。而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会更加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实现科研成果促进教学改革,教学与科研“相长”,目前学生的科研成果作为素材已经运用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中,包括《衛生事业管理》、《卫生政策》《医院管理》《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卫生监督学》《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健康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等。

三、“PDS”培养模式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PDS”培养模式解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科研活动,学生申报、参与科研项目作为第二实践课堂,引导学生在实施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教学内容,实现科研项目教学化,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和素质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科研项目教学化采取2种方法。

第一种是由本科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自主申请的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科研项目,学校每年都定期组织专家召开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审批工作和结题验收会议。在项目结题时,每个项目负责人都要进行课题总结,提交项目报告以及相关的论文、设计、专利和支撑材料,经过教务科验收合格的项目,其项目组成员可以获得创新学分。

第二种是由学生承担教师研究助理的工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加入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团队,学科专业教师对其进行科研课题指导,学生可以选择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在课题研究中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文献检索、实地调研、统计分析、论文或研究报告撰写等科研活动。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所培养人才的整体素质。

四、“PDS模式”的作用

“PDS模式”设计结合学生培养方案与专业学年制设计,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与可行性,通过“PDS模式”可以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得到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锻炼,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所培养人才的整体素质。学生完成科研项目取得的成果可以被专业教师作为教学素材运用于教学中,丰富了教师的课程内容。

通过学生参与完成大学生科研项目,有利于学生学会整合与运用多学科知识,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对公共事业管理學科领域的最新动态发展有一定认知,其专业理论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对其专业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寻找突破口、积极申报大学生科研课题、主持与完成课题、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等系列实践训练,可以更多地了解和感受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加深对现有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创新、团结协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以此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PDS模式”经过实践证明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申报项目的立项成功率和课题完成率,学生完成科研项目取得的成果已经被专业教师作为教学素材运用于教学中,丰富了教师的课程内容。自2012年以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已经成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4项、省级13项、校级15项,获奖论文10篇,发表论文8篇。发表以下代表性论文:《成都市乡镇中小学周边包装零食食品安全现状》《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施的现状调查及相关建议――以成都市为例》《医师多点执业的SWOT分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满意度现状研究》等。

五、结语

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进行教学改革着力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推动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发挥高水平科研对课程教学的促进和提升作用。“PDS模式”以科研支持教学改革,教学与科研互动,教学与科研“相长”,有利于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和科研创新优势,从而全面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内在功能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周继芳,朱德超,王绪伦.新形势下医学生核心能力探析.中国医药导报,2012,9(5).

2.夏雪,张翔.美国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医学与社会,2011,24(7).

3.任毅,陈星位.健全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模式培养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医学信息,2008,21(3).

4.沈雁华,金兴玉.增强大学生创业意愿和能力的教育体系探索.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7).

5.雷冬梅.从非智力因素看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时代意义.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3).

6.郭晓娜.独立学院大学生软实力现状及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