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假山设计

2019-10-20潘然杨舜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

潘然 杨舜

摘 要:假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标志性元素,设计制作长期以来以工匠传承为主要手段,由于山石材料形态上的差异,导致设计及表达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假山的设计应注重师法自然、汲取文脉,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基础上体现假山的观赏、游览及生态修复等具体功能,传承创新,制作精品。

关键词:师法自然;丘陵地貌;传承创新

中国传统园林以师法自然为造园宗旨,山石是自然景观的主要载体之一。叠石构山源远流长,从两晋南北朝置石开始,宋朝时期出现寿山艮岳,到明清时期进入鼎盛。不论北京皇家宫苑还是苏州私家宅院,都把假山作为表现重峦叠嶂、林泉雅致等艺术形象的主要手段。历史上,假山曾经是少数富有阶层精神享受的奢侈品,而在中华崛起、追梦圆梦想的当代,在城市公共空间、居住区、道路广场绿地中,假山的使用不断增多,从营建景观到修补自然创面,其作用在观赏和使用上得到了全面体现。但由于山石艺术的设计及施工长期以来是以师徒传承的方式发展,相关的设计理念及原则较为宽泛,为进一步做好相关设计,梳理总结其设计原则如下:

一、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是以自然山水景致为师,揣摩其布局构成,评判其优劣,择其优效法其形,灵活运用到设计之中,展现不同的景观形态。自然山水人工再现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丘陵起伏重峦叠嶂

丘陵地貌由多个土丘聚合延展而成,坡峰起伏构成山体主脊。主脊两侧坡面延展变化形成边坡和侧脊,在立面上重叠成屏风状,表现出重峦叠嶂的景观形态,很多假山的布局就是以此地貌为效法对象,构筑景观。

(二)悬崖耸立奇峰峭壁

丘陵地貌亦常出现石峰和石壁的景观形态,石峰独耸或群立,形状千姿百态,如石林;石壁面阔,表面天工斧凿,纹理纵横交错。这两种石景地貌是假山石峰的主要模拟对象及表达方式。

(三)溪涧蜿蜒流水跌宕

丘陵地貌主脊与侧脊之间、侧脊与侧脊之间形成凹陷,通常落石堆积,聚水汇流,形成溪涧。上端或为瀑布,或为涌泉;中段块石散置,曲折错落;末端滩石满布,和缓流水漫溢湖潭;呈现出丘陵地貌的典型特色,是设计假山、瀑布及溪涧的基本布局形态。

二、汲取传统文脉精髓

假山设计应借形态表达文脉,形式是表象,意境为内涵。在传统园林中山石艺术借鉴山水画、诗词歌赋等文化作品的历史源远流长,假山设计应善用其精华,为设计作品增加文化内涵。

(一)借鉴山水画的构图,揣摩山体延展、块石争合,从而解读假山的形态布局。古今山水画家的采风多流连于丘岭壑涧,体悟峰石组合,凝练其精华于笔端,为假山设计提供了自然景观的完美再现。南朝画家董源的笼袖骄民图,描绘出两千年前金陵丛岭绵延、溪流河湖环绕的丘陵景观;北朝画家巨然的匡庐图,峰崖壁立、高耸入云;元代画家倪瓒,以高树浅坡基衬石的形态,表达出丘坡、石块和树木等元素组合的基本形态,变化百形千态;宋代郭熙山水画论中提出山体布局的近中远层次;清代龚贤的石课图,是不同大小石块组合的范本。这些作品对假山的设计都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二)文学家描述观感,寄托情怀,赋予了自然山水独特的意境,提炼了文化的灵魂。因而览阅诗词歌赋中的山水篇章,感悟真意对于假山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极其重要。淮南王招隐赋中,小山丛桂成为园林假山主题;小石潭记描绘山潭乱石的形态,表达了作者的遭遇和心情;“横看成岭侧成峰”则点出了山峦的不同视觉形态。这些都可使设计师借助辞赋诗文体味自然山川的不同之美,领略山水意境。

三、继承创新

中国园林假山堆叠历史悠久,设计应继承往贤术业,吸收融合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积极创新。

假山的堆叠历史在经历了庭园赏石、置石到叠石峰的发展过程后,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其间佳作不胜枚举。部分专业文献如园冶等详细总结了假山的设计施工方法,具有极高的专业水平和参考价值。因此,设计师应仔细研读前人留存的造园总结,为设计的山石布局提供借鉴;参考经典名园案例,如皇家宫苑的静心斋庭院、北海濠濮涧,私家园林的网师园小山丛桂、环秀山庄壑涧及瞻园精妙堂南丘北嶂等,获取假山堆叠的感性认知;研究南北组石字诀,领悟山石拼接的基本规律。

此外,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三维虚拟成像及BIM技术的出现,设计上可多维度、精确地呈现假山的预设形态,同时,山石材料的加工及制作工艺也出现了较大的进步,几年前出現的置块假山等较为新颖的制作形式现已广泛应用。因此,假山设计应与时俱进,汲取科技进步的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变化,将山石堆叠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四、体现功能

假山设计应与文保及场地改造等融为一体,全方位体现保护、观赏、游览及生态修复等使用功能:

(一)保护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构筑物及植被,将假山作为场地空间布局的前景、障景或主景,营建视觉焦点。

(二)营造地形,衔接场地的不同高差

假山堆叠场地一般为缓坡地形,节点处常以块石组合遮挡衬托较陡的坡面,防止雨水冲刷。在多个不同高差面会和处,使用置石过渡,分隔或衔接不同坡面;踏步与坡道边侧斜面的连接,也可通过置石处理高差,配以植栽体现景观效果;高差较大的标高面用踏步衔接,平面距离不足的可通过调整踏步平面线型,增加踏步数量,满足衔接要求。

(三)结合水体,围衬点缀池壁河岸

池壁叠石可改变壁边围合形态、增加变化,丰富水体表面和侧壁的景观表现。河岸驳石,可减缓水流、阻挡河中急流及地表径流对滨水岸面的冲涮。

(四)修补遮挡场地的自然创面

道路、隧、桥施工和矿坑开采结束后,可采用叠、塑大型假山的设计手法修复宕口陡坡等施工创面,设计上营造人工石壁、石槽和石穴,于可种植区域内填土种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减缓岩面风化并防止落石,一段时间后可形成植物群落,修复生态环境。

五、保障安全

设计应注意保障安全,具体到假山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地基稳定

设计场地的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假山及上部结构的荷载要求,设计基础应满足抗滑移和抗倾覆的要求。

(二)结构牢固

叠塑石体本体构造形态应重心稳固,承重结构计算满足规范及安全使用要求,使用材料质量检验合格。石块连接牢固,挑悬垂块与压靠块接触面应咬合、稳定,无脱落风险。石块与构筑物的连接应表面贴靠紧密,采用埋件系扣做法应有图示说明。

(三)观览安全

观览假山,人与山石距离较近,设计应使游客脚底无磕绊,头顶无碰触、身体无刮擦。游客拉靠、攀扶、驻留点位和通道口的石块、石组,应尤其注重安全、牢固。

六、结束语

假山体现了人近山水、融自然为一体的愿景,在当今条件下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因石块无常形、聚合无定式,设计及施工具有不确定性,设计通常只能做到表达山形、控制整体、引导局部、包容细节这一层次。因此,假山的设计要与施工紧密配合,设计师需深入现场,根据具体材料形态及场地条件,与施工人员共同商量,修改变更图纸,解决现场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设计思想,制作假山精品。

参考文献:

[1] 王昕. 苏州太湖石假山传统技法及鉴赏研究[D].浙江大学 2013

[2] 陈雯婷. 中国古典园林掇山置石艺术研究[D].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2008.

[3]  王劲韬,Wang Jintao. 中国园林叠山风格演化及原因探讨[J]. 华中建筑 2007.doi:10.3969/j.issn.1003-739X.2007.08.057

作者简介:潘然,男,汉族,1968年4月出生,江苏省南京市,本科学士,南京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南京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公司高工, 从事园林设计。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
融通道侗文化传承创新创客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基于智慧城市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路径研究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创新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发展
舞蹈艺术素质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