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艺术素质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2015-06-29姜韵宜

创新时代 2015年6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舞蹈

姜韵宜

摘要:本文从舞蹈的特性出发,分析了舞蹈的本质、价值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探讨了在职业院校开展舞蹈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落实教育部关于“把美育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探索出了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三进两结合”的舞蹈素质教育体系。

关键词:舞蹈;艺术素质;传承创新

在2015年3月举行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把美育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面、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而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舞蹈,始终都是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并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究竟舞蹈是什么和舞蹈的本质是什么,艺术家、文学家、人类学家、民俗学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诠释着,无论人们怎样探索,舞蹈会增强人们的文化艺术素质则成为了人们的共识,这对以动手能力强为特征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正像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黄坤明所指出的:“强调艺术教育既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以美育人,教育引导人们学习艺术、认识艺术、实践艺术,普及与提高艺术素质的基础工程。”舞蹈艺术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塑造了“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的职业品格素养;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了学生艺术品位和艺术鉴赏能力。它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舞蹈的本质与职业教育方法的一致性

舞蹈是什么?舞蹈的本质是什么?各国的舞蹈家、美学专家都对舞蹈下了各种定义,我国出版的《辞海》中把舞蹈解释为“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是“舞蹈艺术是一种有节奏的,常合着音乐节拍的身体动作,用以表达情感、思想,表现故事情节,或仅仅是为了娱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哪种解释,都离不开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动作;二是情感。我认为舞蹈是通过动作来表达一种意境、一种情感的活动。由此从本体论来说,不管人们是采取抽象方式,还是具象方式,是现实主义,还是表现主义,只要你能透彻表现自然与社会,并在最基本的人体动作、动态与律动中表现人的真切情感,就应视为舞蹈,舞蹈是一种本能,人类可以没有文字,甚至婴幼儿时期没有语言,但动作是始终存在的,实际上肢体的摆动就是一种“语言”,而这种“语言”是通过动作表达的。“动作性”是舞蹈的最本质特性。

从职业教育的教育方法论来看,主张的是“教学做合一”“做中学、学中做”。强调的也是“动”,一切知识能力的习得,均来自动手实践、来自身体力行。因此,舞蹈的本质与职业教育方法的本质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舞蹈教育的开展在职业院校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二、舞蹈的作用与职业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把职业教育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总体目标。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较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外,高素质还应体现在较高的人文素质上,而舞蹈在人文素质中起着一定的辅助、促进作用。

(一)舞蹈具有伦理道德教育的作用

伦理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早在西周时期就有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其中乐代表着器乐、诗歌、舞蹈等。由于乐是礼仪中不可缺少的基本项目,所以乐除了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外,更在于通过美学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习乐实际上成为习礼的基本训练。《礼记·文王世子》记载道:“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并称便是这个道理。时至今日我们在重要的仪式上,迎宾、庆典、婚礼都要有音乐、舞蹈的陪伴,因此,礼与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礼是乐的外在表达,乐是礼的内涵所在。人之德的养成,都是在礼乐的伴随下、在各种礼仪中;在修行中、在爱中得到培育。

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中,也正是通过成人礼、拜师礼、谢师礼以及升旗仪式、颁奖仪式、表彰仪式等礼仪来强化秩序、仁爱、师道,感悟敬畏,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行动。

(二)舞蹈可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从舞蹈艺术内涵来看,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诗化的写意性、形象的直观性、深层的哲理性和广泛的综合性。通过舞蹈动作、舞蹈节奏、舞蹈表情、舞蹈构图展现出来,而这一过程的每一步便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

从舞蹈艺术外延来看,人们会注重从动作欣赏、服装道具欣赏、主题与情节欣赏、舞美灯光欣赏、音乐欣赏等角度来评价美与欣赏美。只有会欣赏美的人才能够创造出美,一个不懂得欣赏美的人绝对创造不出美的作品。审美能力对培养一个人的创造性才华有着重要作用,美学家乃至物理学家对此都有过重要论述。

观点一:科学家的代表人物爱因斯坦,他提出了“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此后钱学森也多次论述:“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1]科学与艺术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其目标是统一的。科学与艺术是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以不同手法去探索世界的奥秘,揭示事物的真理。学校要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文艺习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观点二:著名美学家叶郎教授认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定具有宽广无私的胸怀,而这种情怀的获得,也一定来自于美育。人的创造来自激情,而激情来自对美的冲动,需要靠美育来培养和熏陶,而不是靠智育。美感就是人真正能放飞心灵、海阔天空,从而获得的某种心理感受。舞蹈便是其中一种既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又有助于创造力的发挥。[2]

(三)舞蹈使人和谐

在古希腊曾有过舞蹈对动物与人的区别的有关论述,体现在对和谐与节奏的快感、对秩序的辨别的感受上。人可以识别节奏和感受到秩序和谐,而动物在其舞蹈中,是感知不到节奏和秩序,以及和谐的。

人们都需要有个优美的体魄和优雅的举止,舞蹈训练,可以发展人体的力量、速度、柔韧、灵活及耐力,使人变得纤长而富有弹性,身体挺拔、动作优美,从而改善人的一些不良动作习惯。人在舞蹈时,需要手、脚、身、脑、眼等器官同时运动,而这种运动一定是统一的、和谐的,脑子里要表达喜悦时,就要做出相应的喜悦动作,身、脑、心、动作的表达一定是和谐的。因此,一个经过舞蹈训练的人,一定是体型优美、动作协调、身心和谐。

(四)舞蹈是心理疗伤的工具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有这样一个重要发现,即许多心理疾病与身体语汇之间有很大的相关度,患有一定心理疾病的人,往往会呈现出不同于常人的行为举动,人类学家在研究人类语言的模型时,发展出一套肌肉运动知觉动力学,通过分析人类身体沟通的方式,相互喜欢就拥抱、赞同就鼓掌、气愤就握拳、紧张就咬牙、悲痛就捶胸顿足,这些身体语汇都与人的情感相联系。每个人总有一些潜藏于内心无法以言语表达的情绪,如压抑的情感或冲突的感觉,这些情绪如没有得到适当或及时的宣泄和排解,终将带来这样或那样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于是在十九世纪初除心理治疗外,产生了一种叫做艺术治疗或舞蹈治疗的方法,即通过艺术媒介来转化情绪出口,以缓解压力达到非语言的沟通互动,并经由舞蹈与心灵的对话,达到自我探索、自我发展、自我疗伤及自我成长的目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在酣畅淋漓的舞蹈之后,往往会让人感觉心情舒畅、身体轻松,这说明舞蹈训练能稳定情绪、改善心境。

因此,舞蹈对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创新意识、和谐身心、健全人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三、舞蹈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

舞蹈的训练过程与职业教育的途径同样具有实践性。我们自幼就接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教育理念,认为音、体、美是可有可无的,表现在用音体美的课时来补数理化的课程。到了大学又开始注重学科、注重专业、注重技能,音、体、美在各种升学过程中除了可以作为特长的砝码用以加分之外,别无他用,从未真正领会过艺术对人生的重要价值和重要影响。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也体现在对美育的重视上,体现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美国各级学校大都开设舞蹈课,在全国艺术教育协会联盟,研制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说到:“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3]这份关于艺术教育的“国家标准”,已经在美国甚至全世界产生巨大反响。这是一个在国家政府直接干预下对美育的重大决定。还有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强调了舞蹈距离青少年的天性最近,因此舞蹈在美育中的地位也同样十分重要。英国对此也有相关的规定。在我国,除了艺术院校或专业团体在组织舞蹈训练外,各大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很少专门系统开设舞蹈课程,而能够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系统研究、开发、创意到舞台表演的则更不多见。

舞蹈的训练过程主要概括为“三进两结合”:“三进”,即一进培养目标;二进学生社团;三进选修课堂。“两结合”,即舞蹈与专业活动结合;院校与艺术团体结合。

(1)一进培养目标:习舞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财经商贸类专业特色编辑虚拟现实影像、出版画册、编辑教材。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郑和下西洋中发掘古代商人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开拓商路的勇于探索的敬业和创新精神;从有着600多年商业史的京商发展文脉中,找寻服务顾客要周到热情富有爱心;经商要讲童叟无欺诚信经营;对社会要有担当的重要职业特质。把学习舞蹈的过程作为培养职业精神的过程。

(2)二进学生社团:习舞与学生社团建设相结合,构建组织。以社团为单位成立艺术团,下设舞蹈队、民乐队、合唱队,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一方面通过组织形式,确保舞蹈训练的持续进行;另一方面通过舞蹈增强团队意识,因为集体舞是需要配合,尤其是造型、托举等高难度动作,需要合作者之间的彼此信任与默契才能完美顺利完成。

(3)三进选修课堂:开设选修课,大学三年可连选,确保其连续性。编撰相关舞蹈背景的教材以及虚拟现实资料片。通过教师讲解、观看资料片对会计发展史以及商业发展的文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理解基础之上,再通过舞蹈来表达。作用之一是作为课程就具有评价考核的功效;作用之二增加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正如朱熹的《童蒙须知》就主张用历史故事、道德诗歌来教育儿童,并开展“咏歌舞蹈”等文娱活动,以引起他们的乐趣;作用之三是针对大学生还有探索、创新的作用;作用之四是满足学生个人对舞蹈的爱好。

(4)舞蹈与专业活动结合:舞蹈表演与各种庆典活动相结合,彰显专业特色。在院庆、表彰、迎新、送老等活动中渗透舞蹈元素,在老字号进校园时,表演反映京商文化的舞蹈;在会计文化节时表演算盘舞;在运动会上表演百人的茶马古道。通过舞蹈还能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舞蹈训练的过程是辛苦的,甚至是乏味的,如果能够顺利地坚持下来,那么在未来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也会知难而上、勇于进取和坚忍不拔。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

(5)院校与艺术团体结合:引进艺术专业院团,协同发展。与中央民族乐团民乐团合作已六个年头,聘请乐团中的国家一级演员做为授课教师,开设了5门器乐,一门合唱课程,每周授课一次,作为学生的选修课。如遇重大活动,乐团与师生联袂演出,形成了专业乐团与学校共建、共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亲眼见证了一个原本不自信、有自卑感的学生,通过舞蹈训练、演出,增强了自信,成为每次演出的“剧务”,掌管服装、道具。后来还肩负着舞蹈传承的任务,凡是有新队员入队,她都会被派去教授学院的保留舞蹈,真正由内而外散发着青春、活力、美好。

舞蹈同音乐一样本身包含有开启智慧、表达情感、培养德性、陶冶心灵的多种功能。学校美育的任务正是教会学生感知美、理解美,进而创造美,但最重要任务则是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然和社会中的美看出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恳,进而在自己身上确立这种美,成为一个和谐的人。

【参考文献】

[1]奚启新.钱学森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绪论[J].舞蹈,2002(3).

(本文作者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舞蹈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我和舞蹈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创新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