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2019-10-20刘晋文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机遇挑战

刘晋文

摘 要:海绵城市是针对我国城市存在的水涝情况提出的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打造海绵城市,加强对雨水的利用,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随着绿色环保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海绵城市的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开始变得广泛。本文主要研究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关键词:海绵城市;挑战;机遇

上世紀80年代,我国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化速度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城市洪灾问题,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损失。为了解决城市旱涝问题,2015年提出海绵城市理念,打造试点项目,先后选择10个城市进行试点,建设目标在于打造一个“不积水、不内涝、水体不臭、缓解城市热岛”的节约型城市。在政府的推进之下,海绵城市取得迅速发展。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海绵城市面临一定的挑战,我们应该勇于应对挑战,赢得发展机遇。

一、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一种绿色生态理念,是指将城市打造成“海绵”一样的功能,可以根据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等作出应对,也就是具备很好的“弹性”。下雨时自动地蓄水、吸水、渗水和净水,当需要利用水资源时,可以将储备的水分加以释放利用。纵观国内的城市排水系统,不难看出,排水困难是许多城市的通病,一旦遇到下雨季节,经常出现路面好多水,难以下渗的情况。打造海绵城市,则是发挥城市的吸水和渗水功能,有效储存水分,避免城市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

二、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尽管推行海绵城市有着许多积极地作用,但是从国内海绵城市的建设情况来看,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包括技术层面、环境层面、资金层面、社会层面、机构层面。

(一)技术层面的挑战

海绵城市做为一个尚不成熟的理念,在城市的建设方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地指导文件,需要通过实践进行经验总结。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发展相应的绿色基础设施行业,比如,绿色屋顶、树根保护、雨水花坛等绿色基础设施的支持,国内绿色基础设施行业发展比较滞后。海绵城市缺少建设方法、测评数据、维护成本数据等,限制海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层面的挑战

海绵城市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海绵城市对于地域、气候、地理特征有着一定的适用性,部分区域在寒冷、炎热、干旱、阴雨等气候下,无法发挥其设计的效能。比如,湿陷性黄图区、陡坡、地下水高区、洪泛区、受污染区域、水源保护区等区域,不适合采取大雨下渗的措施。因此,海绵城市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三)资金层面的挑战

海绵城市不仅在建设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在后期的运营过程中,运营和维护的费用也很大。海绵城市存在生命周期和性能的不确定性,我们难以对其生命周期内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政府投入海绵城市建设资金有限,开放商也无法接受高投入的生产模式。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推进,需要大量地资金作为支持。

(四)社会层面的挑战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占据较大地空间,海绵城市系统很大部分位于地上区域,很多设施放置到居民小区、私人住宅等,影响公众的生活。所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考虑公众对于项目的理解程度,是否支持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其成功与否的关键。让公众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做好培训和宣传工作。

(五)机构层面的挑战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多个部门的参与,包括交通、社区、生态系统、降雨径流、水质等多领域的内容,各机构之间加强合作十分重要。跨职能部门的合作,难以做到相互理解,难以保证通力合作,影响着海绵城市的发展。

三、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

正所谓挑战与机遇并存,海明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通过解决问题,将挑战变为机遇,给海绵城市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做好流域综合治理

海绵城市的建设目的在于通过解决城市化发展的问题,打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采取流域多尺度综合治理方法,加强对源头、社区、区域、流域等方面的管理,打造生态系统,避免出现生态内部孤立或者分割的情况。通过多尺度地分析水域情况,力争其更好地实现自然保护、生态维护、防洪和水资源保护的目的。

(二)绿色和灰色结合

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绿色和灰色结合的方式。传统的管网、污水处理设施、闸泵等设施是城市的雨洪管理骨架。选择绿色雨洪设施和灰色雨洪设施结合,实现和谐统一。相较于灰色雨洪设施,绿色设施有着投资少、简单易行和见效快的特点,但是单一使用绿色或者单一使用灰色,都未必是最经济的选择。所以,建设海绵城市雨洪基础设施时,需要考虑建设地区的特性,打造灰色和绿色结合的雨洪系统。

(三)创新融资机制

资金问题是限制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探索和创新融资机制,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各城市在建设海绵城市的同事,考虑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条件,探索适合自身的融资渠道。可以利用财政资金或者使用非财政的奖励方式,鼓励城市、个人、社会机构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里面。

(四)加强海绵城市地宣传教育

人们对于海绵城市是否重视,决定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情况。加强对海绵城市地宣传教育,例如,通过新闻、门户网站、信息推送等方式,宣传海绵城市理念,让城市居民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自觉接受和配合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同时加强对海绵城市的研究,从多个领域探究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建设和评估标准、指导文件等,为海绵城市建设打下思想基础。

(五)政府主导,机构合作

政府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应该起到一个主导作用,引领各机构开展通力合作,保证海绵城市的顺利实施。政府指导是指政府给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各地着手打造海绵城市;制定海绵城市的规范性指导文件,明确海绵城市的标准、目标、评估要求等。机构合作是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区域和领域交广,提前打好招呼,做好项目建设的沟通和交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成为做为新颖的城市发展理念,对于城市的发展,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等都有着积极地作用。目前,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包括:技术层面,技术研究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层面,各地地质环境、水文环境各不相同;资金层面,资金支持力度不大;社会层面,宣传教育,提升认知;机构层面,政府引导,机构之间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性的城市。

参考文献:

[1]汤文静, 田光. 新时期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浅析[J]. 山东水利, 2015(11):49-50.

[2]高磊. 合力探究海绵城市建设之路[J]. 城乡建设, 2017(7):8-10.

[3]高耀平. 浅析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J]. 建材发展导向, 2016, 14(1):256-257.

[4]孔宪贵, 程平.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面临的新挑战——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的矛盾[J]. 城市建筑, 2016(29):28-28.

[5]周文.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生态要素研究与应用探讨[C]//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016.

[6]戚波, 韩强, 冯鹤鸣,等. 浅析海绵城市对人类生活的意义[J]. 建材与装饰, 2018(1):189-189.

[7]佚名.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J]. 城市, 2018, 224(11):59-63.

[8]徐宗学, 赵刚, 程涛. “城市看海”:城市水文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中国防汛抗旱, 2016(5):54-55.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机遇挑战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机遇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