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结核门诊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探究

2019-10-20郑竹梅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9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结核结核病

郑竹梅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结核门诊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门诊收治的110例结核患者随机分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为92.73%,较对照组72.73%高,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36%,较对照组80.00%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结核门诊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让患者更满意护理服务。

【关键词】结核病;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0)09-0194-01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病死率也逐渐增长,对患者身心健康威胁极大。目前,临床对结核病主张药物治疗,而遵医嘱用药为治疗的关键所在。但由于部分患者的思想负担较重,易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等情绪,甚至有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了敌对的心理;再加之部分患者对疾病、治疗缺乏认知,致使其治疗依从性欠佳,最终影响患者预后[1]。因此,对结核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本次研究对55例结核门诊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门诊收治的110例结核患者随机分两组,各55例。实验组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5.57±5.79)岁;病程8个月-18年,平均病程(8.52±3.10)年;病理类型:肺结核28例,结核性胸膜炎17例,结核性脑膜炎1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55.43±6.12)岁;病程7个月-17年,平均病程(8.46±2.95)年;病理类型:肺结核30例,结核性胸膜炎16例,结核性脑膜炎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理类型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基本信息查对、日常宣教等。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1)心理干预:①个体干预:由于大多数结核病易反复、久治不愈,患者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所以护理人员需耐心和患者沟通,了解其情绪变化,做好心理疏导工作;②家庭支持: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除了监督患者用药外,还需多与其交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2)健康教育:由于很多结核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識的认识较浅,所以护理人员需亲切耐心地向其讲解结核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等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和临床治疗的认知。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依从性:采用本院自拟的治疗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估,分为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完全遵医嘱用药评为依从;1周内未遵医嘱用药1-2次为部分依从;1周内未遵医嘱用药≥3次为不依从,治疗依从性=依从率+部分依从率。②患者满意度:采用本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评分0-10分,分别满意(9-10分)、一般满意(6-8分)及不满意(6分以下),患者满意度=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 实验组治疗依从性为92.73%,较对照组72.73%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36%,较对照组80.00%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结核病易反复、久治不愈,加之部分社会人员担心被传染而躲避且歧视患者,致使结核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及抑郁等情绪,进而导致其治疗依从性降低,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另外,由于部分结核患者对于自身疾病与临床治疗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无法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影响治疗效果[2]。因此,对结核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对55例结核门诊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后,结果发现:实验组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与张雪萍等人[3]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由此可见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于结核门诊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性作用,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分析原因:个体心理干预可通过一对一沟通的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进而帮助其减轻不良情绪,促使其更满意护理服务;家庭支持可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有助于减轻其不良情绪,促进患者更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健康教育可让患者正确认识结核病与治疗方法,促使其可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更积极配合治疗[4]

综上所述,对结核门诊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蔡穆,黎永华.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8,35(6):913-915.

[2]刘颖绘,方越,刘凡平.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7,36(1):51-53.

[3]张雪萍,陈彬.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在耐多药结核病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9):1322-1326.

[4]薛芳果.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对矽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4):2456-2457.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结核结核病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门诊发热患者心理应激状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的影响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生命至上 全力投入 终结结核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长得丑?但价值无限!
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观察
背上长“包”,小心结核作怪
为什么全球结核病人数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