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韩国盘索里保护现状下的五音戏传承与发展初探

2019-10-20张迁迁

商情 2019年45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迁迁

【摘要】韩国与中国不仅是近邻,而且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容易做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五音戏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和文化消费形式多样化的冲击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然而,韩国在盘索里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却可以为我国五音戏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借鉴作用,从而助力五音戏走出“红而不扬,振而不兴”的怪圈。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音戏 传承与发展

在东亚,中、韩两国唇齿相依,文化相近,共处于儒家文化圈,并都有自己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因而韩国在传承与保护其地方戏曲方面所取得经验,对我们保护和发展地方戏曲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长期以来,中韩两国在这个戏曲领域缺乏必要的艺术与学术交流,再加上相互间类属称谓的迥异,未能互相沟通而建立起相应的学术共识,相互间关于地方戏的经验交流更是一片空白。鉴于此,笔者将研究对象定位在韩国的盘索里与淄博地区五音戏的比较研究上,试图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角度,解读韩国盘索里的保护现状对五音戏传承与发展的启示,为政府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为淄博地区五音戏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盘索里是朝鲜民族的一种传统长篇说唱艺术,17世纪产生于朝鲜半岛南部的全罗道,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音戏是在齐鲁大地上土生土长流传于山东淄博、章丘一代的山东独有剧种,至今已有三百年地历史,2006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一切民间文艺一样,盘索里和五音戏这两种戏曲艺术都成长于民众的生活中,同历代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联系着,是民众借以表达心理诉求和情感的释放,是极富地域性和乡土气息的;它们继承和发展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成果,与民众生活相辅相成、双向互动。然而,在社会发展节奏变快的今天,如何保护其生存空间,进而更好地传承传播下去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学术界对于五音戲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仅仅是局限在其戏曲本身的艺术性研究上,主要包括:①五音戏的源流考证;②唱腔、伴奏、剧目种类、音韵审美特征等音乐建设方面的探讨研究;③五音名角艺术造诣及贡献的叙述。虽然研究内容涉及面比较广,但多为基础性研究,基本都是客观梳理于总结,分析不够深入,角度不够宽阔,缺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与传承方面的理论成果,更缺少国内外比较视角下的研究,有着较大的研究空间。

然而,韩国对于盘索里的研究除了以上基本要素研究外,大大扩展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并针对其艺术特征本身,结合当地现实状况,提出了很多具有戏曲艺术普适性的多角度的传承保护对策,对我国五音戏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笔者通过搜集、整理韩国历史文化遗产名录、淄博地方志文化志及等国内外对于韩国盘索里与淄博地区五音戏的相关研究资料,对其中基于两者的比较研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角度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对韩国盘索里与淄博五音戏形成了一个较为理性全面的认识,并试图从中提取出韩国盘索里的保护现状对淄博五音戏传承与发展的启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其保护、传承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设想。

第一,政府改变单纯的投资扶持模式,采取“陪同投入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五音戏的市场化运作,达成双赢。变五音戏剧院的行政体制为市场体制,在争取国家政策扶植的同时,努力适应当今文化市场的发展现实;恰到好处地与“齐文化”主题相衔接,与企业合作走产业化之路,通过一系列经济运作延伸附属产业及文化产品,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第二,充分顺应大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借助新兴的信息载体,创新五音戏传播方式,以新时代审美包装五音戏,让五音戏“活起来”。将五音戏作为一档本地固定的电视戏曲节目,可以通过明星真人秀的模式,借助明星影响力传播五音戏,也可以以类达人秀的模式对五音戏进行综艺化包装,通过各种人们喜闻乐见的现代化传播方式,如网络在线直播、快手、抖音等视频软件潜移默化地科普五音戏知识,转化年轻受众,将其打造成淄博市民都能听懂的流行艺术。

第三,创新五音戏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方式,探索出一条两者密切配合、双向互动受益的长远传承之路。针对学生的年龄及学习活动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义务教育阶段可将五音戏与学生课间操、读书角等活动相结合;高等教育阶段既可将五音戏与音乐、舞蹈等艺术类专业学习相融合,也可与高校学分制、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相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同时五音戏也得到了有效的宣传与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作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音戏是鲁中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虽然当前遭遇经济转型、文化转型导致的多元文化的冲击而陷入暂时的发展困境,但只要在政府的保护、扶持及引导下,树立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通过多种媒体的综合传播、推介,并与企业、旅游业合作获得常态化的演出,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五音戏一定会恢复往日的辉煌,重新响彻齐鲁大地。

参考文献:

[1]王婷,刘晓静.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实—以山东五音戏为例[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4.

[2]张世均.韩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西华大学学报,2011.

[3]王梓民.五音戏与鲁中乡土文化研究[J].文艺杂谈,2010.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淡德宏瑞丽傣族传统舞蹈迦楼罗舞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民歌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