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9-10-20河南省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454000张佩霞王清芬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肌力偏瘫肢体

河南省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454000)张佩霞 王清芬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患者及家属均已知晓研究内容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59~73岁,平均年龄(65.24±3.31)岁。观察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57~72岁,平均年龄(65.16±3.25)岁。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即患者入院后2~3天开始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疏导、鼓励、支持等方式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介绍康复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增强康复信心。(2)认知干预。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讲解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训练和护理的方法,告知患者遵医行为对疾病康复的影响。(3)行为干预。①肌力训练。护理人员采用辅助性肌肉运动、肌肉收缩训练等方式训练患者的偏瘫肢体,并指导患者利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②良肢体位摆放。定时变换体位,侧卧位和仰卧位交替使用,维持肢体功能位,每1~2小时1次。③肢体关节活动。应对于偏瘫程度较高患者,即无法自主活动,护理人员应给予关节被动活动,先健侧后患侧,由近端到远端,力度由小到大,每天3次,每次20~30分钟;对偏瘫程度较低患者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肢体关节的主动活动,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以自身能耐受为宜,告知患者活动时应保持关节活动度处于最大范围。④肌肉按摩。按摩时力度适宜,每天2次,每次30分钟,以防肌肉萎缩。⑤依据患者康复情况逐渐开始进行主动活动、主动翻身、坐起、转移、站立等训练,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钟,逐渐延长训练时间。

附表 两组患者肌力对比[n(%)]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主设计的遵医行为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遵医行为越好。采用Brunnstrom分级评价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分为6级,即Ⅰ级(无任何运动)、Ⅱ级(引出共同运动)、Ⅲ级(随意出现共同运动)、Ⅳ级(脱离共同运动模式)、Ⅴ级(肌力逐渐恢复,有分离精细运动)、Ⅵ级(运动接近正常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遵医行为 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9 0.1 2±4.8 1)分较对照组(84.67±4.73)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9,P=0.000)。

2.2 肌力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肌力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较高,肌力较优,说明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可提升遵医行为水平,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肌力,这与王晶晶[1]等研究结果一致。范云霞[2]等认为,大多数脑梗死偏瘫患者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肢体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等,容易产生抑郁、自卑等情绪,加之长期的治疗,极易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影响康复效果。同时常规的护理模式影响神经功能的重建,容易降低预后效果。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早期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能有效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重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认知干预,能促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和治疗,有利于提升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通过康复训练,即肌力训练、良肢体位摆放、肢体关节活动等训练,能明显促进肌肉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躯体功能。但在临床工作中仍加强护理人员康复技能的培训,以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增强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有利于促进肌力恢复。

猜你喜欢

肌力偏瘫肢体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