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庭为中心”理念的手术护理模式对小儿手术的影响
2019-10-20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475000张林娜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475000)张林娜
手术作为一种常见应激源,极易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特别是小儿,更会导致应激反应加重。而且,多数家属过度担心患儿,焦虑情绪明显,影响遵医行为[1]。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小儿手术中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理念的手术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实施常规手术护理模式期间手术患儿58例,作为对照组。同样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理念下手术护理模式期间手术患儿58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男36例,女22例;年龄1~12岁,平均(7.23±0.95)岁。对照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1~12岁,平均(7.28±0.90)岁。两组临床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向患儿及家属口头介绍疾病知识、手术方式、全麻过程、注意事项等;入室到术毕麻醉苏醒均由医护人员照护。研究组则实施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理念的手术护理模式,内容包括:①术前护理。术前1d进行病房巡视,核对病例资料、手术方式等;向家属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并告知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理念的手术护理模式实施目的、意义、方法、配合要点等,使其知情同意;以儿童化语言与患儿交流,拉近与患儿距离,提升其对医护人员信任感和亲切感;告知围术期父母会陪同,消除其顾虑。②手术当天。由家属陪同患儿进入手术室,直至麻醉诱导期,安抚患儿情绪;协助一名家属正确着装、规范洗手,进入指定手术间,以抚摸、语言等方式稳定患儿情绪;麻醉后再进行相关有创操作。③术毕。完成手术后,家属陪同进入麻醉恢复室,直至麻醉苏醒;指导家属正确进行导管维护、切口观察等;麻醉清醒后家属及时鼓励患儿,稳定患儿情绪,避免导管脱落等不良事件。
附表 两组患儿围术期焦虑评分对比(±s,分)
附表 两组患儿围术期焦虑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术前访视 入室后 麻醉诱导 术后访视研究组 30.21±7.54 40.02±9.21 45.65±4.26 25.01±2.68对照组 30.65±6.23 55.62±6.87 64.02±5.60 31.05±4.02 t 0.343 10.340 19.883 9.521 P 0.366 0.000 0.000 0.000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①以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总分100分。未掌握为<60分,一般为60~90分,完全掌握为>90分。掌握度=完全掌握率+一般率。②观察两组患儿术前访视、入室后、麻醉诱导、术后访视时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分变化,分值范围为21~100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比 研究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4.48%(P<0.05)。
2.2 两组患儿围术期焦虑情绪对比 研究组患儿入室后、麻醉诱导、术后访视时mYP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理念的手术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强调让家属参与到患儿围术期护理中,以更好稳定其情绪,提升依从性。黄莹等[2]在肠造口手术患儿中应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结果显示患儿健康结局更为理想。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实施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理念的手术护理模式,并对比常规手术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更高,考虑与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理念的手术护理模式强调改良健康教育形式等因素有关。而且,自附表可以看出,入室后、麻醉诱导时,两组患儿焦虑评分均提升,提示手术应激可加重焦虑情绪,而研究组提升幅度较对照组小,提示研究组心理应激反应更小。而且,术后访视时研究组患儿焦虑评分较对照组低,考虑与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理念的手术护理模式应用连贯性有关,能更好缓解患儿围术期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理念的手术护理模式在手术患儿中应用效果更佳,临床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