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期心脏康复训练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19-10-20郑州人民医院450000张艳丽路广利赵红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卧床康复训练入院

郑州人民医院(450000)张艳丽 路广利 赵红霞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既往临床主张早期绝对卧床休息,以缓解心脏负荷[1],但近年来,随着临床对AMI病理研究及心脏康复训练研究的不断深入了解,有研究指出[2],对无合并症的AMI患者进行早期适量活动训练有助于降低致残、致死风险。对此,本研究将对近年我院收治的78例AMI患者于住院期间开展I期心脏康复训练,并取得满意度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6例AMI患者,均符合《内科学(第八版)》中的诊断标准[3],且经心电图、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及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经急救处理后无其他合并症,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史、意识障碍、言语理解功能障碍、对本研究训练依从性较差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其中观察组男40例,女38例;年龄45~78岁,平均(56.3±2.5)岁。对照组男43例,女35例;年龄46~80岁,平均(57.9±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急救处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活动护理,即第一周绝对卧床休息,第二周适当活动,但仍以卧床休息为主;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由专职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I期心脏康复训练,具体操作如下:①入院当日。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2h,引导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对心理过度紧张者予以必要的心理安抚;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床上被动训练,活动各关节、上肢伸展、屈伸下肢、下肢直腿抬高等,被动训练幅度易缓慢、训练幅度不宜过频。②入院2~3天。向患者讲解心肌梗死的相关疾病知识,并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价值,列举成功治疗案例,提高训练依从性;指导患者主动床上运动训练,动作内容同入院首日,以患者耐受为佳;指导患者早床上自行洗漱、进食、床上排便。③入院4~5d。指导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准备,由坐卧于床上、床边坐,逐步过渡到下床站立、由他人搀扶下在病房内缓慢行走,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过渡劳累;向患者讲解诱发心肌梗死的风险因素,如吸烟、饮酒、熬夜等,为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④入院6~10d。引导患者在脱离他人搀扶下能行走15min,或可上下2层楼,且能完全或大部分生活自理;向患者宣教心肌梗死日常用药,使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和用药方法。⑤入院11~14d。为患者制定有强度的活动计划表,模拟出院后活动,并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对患者进行出院前指导,宣教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记录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②记录两组康复恢复情况,包括左室功能(LVEF)、心功能、心绞痛程度、6min步行距离、生活自理能力及住院天数。

1.4 评定标准 采用纽约心脏病协会提出的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定心功能;采用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劳累性心绞痛(CCS)的分级标准评定心绞痛程度;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arthel)》评定生活自理能力,其中100分为无需依赖,61~99为轻度依赖,41~60分为中度依赖,≤40分为重度依赖。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标识,比较用t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84%,低于对照组的24.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LVEF<50%率、NYHA分级Ⅰ级率、CCS分级Ⅰ级率、生活无需依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附表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AMI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易出现各种心血管不良事件,既往因AMI疾病特征,临床常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缓解后,在进行运动康复指导,但长期卧床不利于血液循环,增加冠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且会降低心脏储备能力,不利于心功能的恢复[4]。近年来,随着临床对AMI康复训练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对无合并症的AMI患者早期适度活动,有助于扩张冠状动脉,对建立冠状动脉侧枝循环有积极作用,从而有助于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动脉压,减慢心率,提高心脏储备能力,且还可减少血小板聚集,减少冠脉血栓形成,继而有助于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5]。

近年来,随着PCI广泛应用于临床,AMI病死率已经显著下降,但如何尽快恢复患者心功能、改善心血管结局则成为临床医护人员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研究对经积极抢救的AMI患者,在无复发缺血性不适、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合并症基础上开展I期心脏康复训练,在入院当日卧床休息12h后,即予以被动训练,再通过渐进性低强度的运动训练,逐渐过渡的到有强度的主动活动;在运动指导基础上,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及心理疏导,使患者在运动康复中,逐渐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用药知识、诱发疾病的因素等,以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日常生活习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临床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对AMI患者进行I期心脏康复训练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率,并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对AMI患者于入院后开展I期心脏康复训,可提高康复质量,减少不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卧床康复训练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