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临床影响

2019-10-19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程丽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9期
关键词:重症病情满意度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程丽霞

ICU为重症疾病监护病房,收治的绝大部分为病情危、急、重患者,ICU内护理不仅包括了病情管理,还包含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管理,因其独特的性质,造成了独特的护理管理模式[1]。有大量文献证明,心理情绪对患者疾病康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2]。本文旨在探讨ICU重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患者选自于2018年3月~2018年11月间我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为避免沾染效应,对照组患者选自于2017年9月~2018年2月。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63.38±12.03)岁;急性心肌梗死者11例,COPD伴感染10例,急性支气管哮喘7例,颈椎损伤5例,重症胰腺炎7例,呼吸衰竭8例,其他2例。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64.15±12.11)岁;急性心肌梗死者10例,COPD伴感染7例,急性支气管哮喘8例,颈椎损伤3例,重症胰腺炎10例,呼吸衰竭7例,其他5例。本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型等对比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ICU内接受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护理、一般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①患者清醒、病情相对平稳后,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治疗态度、经济状况、医疗保险种类等,告知患者病情,疾病发生原因、发展、治疗及预后等,帮助患者科学的了解疾病[3]。②在治疗过程中,随时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普及,使患者了解到疾病治疗过程中必须得经历的过程,推动患者参与疾病的康复、治疗中来,提高患者的治疗能动性[4]。③优化ICU内大环境,生活设施齐全,备有钟表等,提供书刊、报纸等,以丰富病情平稳期患者的生活;在治疗、护理中,尽量促进患者舒适,减少痛苦。④因ICU内密闭的环境及重症疾病特点,患者较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孤独、主观幸福感缺失等心理,正向诱导患者排解不良情绪[5]。ICU内有抢救事件发生时,对临近患者注意遮挡与保护,以免加重患者的恐惧。

1.3 观察指标 ①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SAS及SDS评分均以50分为界限,分数越高,患者的焦虑/抑郁越严重。总体幸福感评分,包括对健康的担心、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忧郁、情感等因子,共25个项目,分数越高,患者幸福度越高。②相关质量评分包括APACHE-Ⅱ评分、功能综合评价量表(FCA)及护理质量评分。APACHE-Ⅱ评分对患者的死亡风险进行评估,分值为0~71分,分数越高,患者死亡风险越高。FCA评分对患者的躯体机能进行评价,总分108分,分数越高患者机体功能越好。利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定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③在转出ICU时,利用本院的《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软件为本文的计算工具,相关心理指标及质量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表达,t检验;护理满意度用(%)表示,进行X2检验。P<0.05作为对比项目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对比相关心理状态指标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总体幸福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对比相关质量评分 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FCA评分、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见附表2。

2.3 对比护理满意度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47/5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0.0%(40/50),对比X2值为4.3324,P值为0.0374。

3 讨论

ICU是综合医院必要的组成部分,患者病情重,且危急,ICU内的人员、技术、设备为医院的最佳配置,以更好的监控患者病情变化,快速有效的落实治疗方案,以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临床上对ICU护理方式有较多的探寻与试行,以找到适合本院ICU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无论何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心理护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表1 对比相关心理状态指标(分)

附表2 对比两组相关质量评分(分)

心理护理贯穿于患者的整个ICU住院时间,不良的心理情绪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心理决定行为,ICU患者通常有负性情绪,若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可能发生自杀等行为。心理护理从患者关注的各方面进行,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动态,告知治疗报销情况,减轻患者对医疗费用的心理负担,给予患者治疗保障;讲述ICU内既往该类患者的成功治疗案例,协助患者建立疾病好转的信心;运用专业的心理技巧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本文结果显示,ICU重症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生转变,提高了对疾病及预后的接受度,对角色的变化接受良好,逐渐重建康复的信心,对疾病治疗及预后持乐观态度,有效排解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而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总体幸福感评分高于对照组。随着治疗的进展,加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遵医行为较高,个人情绪平稳,身体机能活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局限,激活机体的修复能力,加快疾病的恢复,APACHE-Ⅱ评分降低,死亡及残疾风险降低;自理能力提高,自主行为增加,观察组患者FCA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护理的强化,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时间,促使护理人员更加的了解、熟悉患者,在临床护理操作中更加的精细化与全面化,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侧面训练、培养了优秀的护理人才;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构建和谐医院。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有效的改善ICU重症患者的心理动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重症病情满意度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