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苏醒护理对手术室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9-10-19青海省人民医院810007孙翠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9期
关键词:躁动全麻苏醒

青海省人民医院(810007)孙翠兰

苏醒期躁动是行全麻手术患者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之一,患者易合并定向能力障碍、兴奋、语无伦次、呻吟或哭喊、妄想思维、肢体的无意识动作等,可引起循环系统波动,甚至增快心率、升高血压,诱发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降低生活质量[1][2][3]。因此,针对此类患者实施必要的麻醉苏醒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对手术室腹部手术患者行麻醉苏醒护理干预后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与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接诊的120例行全麻腹部手术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7.96±2.31)岁;手术类型:泌尿系统手术5例,胃肠道手术27例,肝胆手术18例,妇科手术3例,其他7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57.91±2.26)岁;手术类型:泌尿系统手术7例,胃肠道手术26例,肝胆手术19例,妇科手术4例,其他4例。纳入标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无麻醉禁忌症;认知功能、言语功能正常;年龄≥18周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术前访视与宣教、麻醉后导尿、术后等待患者苏醒等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麻醉苏醒护理:①术前护理。护士主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麻醉原理、操作方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说明留置胃管、尿管和术后设置各类引流管的必要性,并给予充分的安慰、鼓励,减轻患者麻醉苏醒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②术后护理。确保患者处于去枕平卧位,防止术中器械、体位不当而压迫神经、血管等。定期调整使用约束带患者的松紧程度和体位。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针对存在循环或呼吸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药物依赖者,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意识状况。术中医生会按患者实际情况适量使用镇静、镇痛药物,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几率,但随着麻醉药物药效的逐渐消退,患者的感官痛觉意识会逐渐恢复。针对此类情况,护理人员需及时告知医生患者情况,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如镇静、镇痛药物,必要时可行自控镇痛泵镇痛,减少或避免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部分患者会因全麻后药物的残留出现上呼吸道梗阻或呼吸不畅,可能会诱发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使患者烦躁、头痛,而引起躁动。护理人员需遵医嘱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并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强烈躁动,需多人强行制动为3分,存在躁动,需制动为2分,吸痰等操作时会有肢体躁动,安慰护理后可改善为1分,无躁动为0分。(1分+2分+3分)例数/总例数×100%=躁动率。②记录两组术前、苏醒期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指标差异。③参考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4]对两组患者术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附表1 两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分值分布情况比较[n(%)]

附表2 两组苏醒期血压、心率比较(±s)

附表2 两组苏醒期血压、心率比较(±s)

组别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心率(次/min)术前 苏醒期 术前 苏醒期 术前 苏醒期对照组(n=60) 82.01±8.59 94.22±11.27 132.37±11.51 148.33±13.37 71.96±8.54 87.06±8.34研究组(n=60) 82.68±7.43 85.17±10.46 131.32±10.89 135.69±12.58 72.22±9.36 76.28±10.52 t 0.457 4.559 0.513 5.333 0.159 6.220 P 0.649 0.000 0.609 0.000 0.874 0.000

附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附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 对照组中躁动发生率为28.33%(17/60),高于研究组的1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3,P=0.043)。研究组躁动程度分值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血压、心率指标 对照组术前血压、心率值与研究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2.3 生活质量 术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个人卫生、社会兴趣、社会能力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躁动程度分值、躁动发生率、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较低,术后个人卫生、社会兴趣、社会能力评分较高,提示联合麻醉苏醒护理效果更佳。对患者而言外科手术是一种极强的应激源,加上术后部分药物的残余作用,患者对感觉的反应与处理将受到直接的影响。部分患者对麻醉药物引起的生理效应的认知较为缺乏,若受到任何外界刺激或不适感均可能出现反射性反抗。麻醉苏醒护理中术前护士要耐心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全面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身体不适感、感官异常而诱发反射性反抗等,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与支持,使患者的认知提升,建立心理防御机制,维持围手术期内分泌的稳定,促使全麻苏醒期焦虑、恐惧减轻,降低躁动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气与疼痛感,给予其镇痛、镇静药物,并保持术后呼吸通畅、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最大限度消除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躁动的外界环境刺激。

综上所述,麻醉苏醒护理可减轻行腹部手术治疗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程度并减少躁动的发生,血压、心率波动较小,并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猜你喜欢

躁动全麻苏醒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