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PAP模式与持续CPAP模式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疗效比较

2019-10-19葛姝君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呼吸内科辽宁大连11604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9期
关键词:桡动脉百分比内皮

葛姝君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呼吸内科 (辽宁 大连 116041)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模式与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模式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58例OSAHS患者分为BiPAP组、CPAP组各29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睡眠呼吸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SpO2<89%占睡眠时间百分比、低通气指数(AHI))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全身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SpO2均升高,SpO2<89%占睡眠时间百分比、AHI均降低,BiPAP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桡动脉PWV、SVR、PVR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iPAP组低于CPAP组(P<0.05)。结论:BiPAP模式治疗OSAHS可更有效缓解睡眠过程中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具有高危险性的睡眠呼吸紊乱,高发于中老年人群[1]。研究发现,OSAHS患者血管内皮障碍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2]。本研究分别采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与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治疗OSAHS,并观察其对睡眠呼吸相关指标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58例OSAHS患者分为BiPAP组、CPAP组各29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29)

纳入标准:①多导睡眠检测仪结合临床表现确诊;②年龄18~65岁;③此前未接受过相关治疗;④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接受治疗前1d喝咖啡、吸烟、剧烈运动;②心脏疾病未得有效控制。

1.2 方法

BiPAP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迈瑞特),通气模式设置为双水平正压通气S/T。CPAP组:采用持续正压呼吸机(美国德百世),通气模式设置为持续正压通气模式。

指标检测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分析诊断系统(凯迪泰)检测血氧饱和度(SpO2)、SpO2<89%占睡眠时间百分比、低通气指数(AHI);采用全自动无创动脉硬化监测仪(日本科林)检测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全身血管阻力(SVR)=(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1000×心率;计算肺血管阻力(PVR)=右心房室瓣反流压差(TRPG)/右心室流出道时间流速积分(TVIRVOT)。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睡眠呼吸指标(SpO2、SpO2<89%占睡眠时间百分比、AHI),血管内皮功能(桡动脉PWV、SVR、PVR)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专业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睡眠呼吸指标

两组治疗12周后SpO2均升高,SpO2<89%占睡眠时间百分比、AHI均降低,BiPAP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见表2。

表2. 睡眠呼吸相关指标比较(n=29,±s)

表2. 睡眠呼吸相关指标比较(n=29,±s)

组别 时间 SpO2(%) SpO2<89%占睡眠时间百分比(%) AHI(次/h)治疗前 92.04±2.15 21.06±9.35 32.13±8.39治疗12周后 98.76±0.92 12.66±6.46 22.67±5.56 t 23.575 5.722 7.304 P 0.000 0.000 0.000 BiPAP组治疗前 91.95±2.11 21.27±8.56 32.24±7.95治疗12周后 96.12±0.97 16.82±7.64 28.71±6.46 t 14.582 2.959 2.638 P 0.000 0.005 0.011 t组间 10.934 2.239 3.072 P组间 0.000 0.029 0.003 CPAP组

2.2 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桡动脉PWV、SVR、PVR均较治疗前降低,BiPAP组低于CPAP组(P<0.05),见表3。

表3. 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比较(n=29,±s)

表3. 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比较(n=29,±s)

组别 时间 桡动脉PWV(m/s) SVR(wood单位) PVR(wood单位)治疗前 8.28±0.85 1254.56±232.43 1.55±0.42治疗12周后 7.58±0.53 1018.48±208.47 1.14±0.29 t 5.463 5.767 6.219 P 0.000 0.000 0.000 BiPAP组治疗前 8.32±0.82 1266.89±227.29 1.59±0.37治疗12周后 7.97±0.61 1135.92±212.37 1.31±0.25 t 2.636 3.208 4.864 P 0.011 0.002 0.000 t组间 2.599 2.125 2.391 P组间 0.012 0.038 0.020 CPAP组

3.讨论

OSAHS是一种氧化应激性疾病,以睡眠过程中间歇性缺氧而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为主要特征,可增加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的发生风险,导致精神功能障碍或代谢紊乱,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3]。

针对缺氧患者常采用无创呼吸机行辅助治疗,气道正压通气指在患者自主呼吸,有适当潮气量与呼吸驱动力的条件下,在呼吸周期内施以人为的气道内正压,以防止气道萎缩,调节肺顺应性,加强氧合作用,目前被认为是除手术之外治疗OSAHS较为有效的手段,可有效改善缺氧症状[4]。BiPAP与CPAP是常用的呼吸机给氧模式,CPAP通过在呼吸周期内给予一定的气道正压,减少呼吸肌做功,改善患者心率和血压。患者回心血量缓慢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脏前负荷,改善心肌负氧平衡。BiPAP是一种双向正压通气呼吸模式,患者治疗期间肺部灌注压升高,左心室功能不全导致的肺动脉气压持续上升得到改善,肺部血压交换能力有所提高。

本研究发现,BiPAP组SpO2、SpO2<89%占睡眠时间百分比、AHI以及桡动脉PWV、SVR、PVR均较CPAP组改善更为显著,提示BiPAP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睡眠呼吸状况以及血管内皮功能。CPAP模式可有效改善OSAHS患者的呼吸状况,但该模式是一种单行正压通气呼吸模式,当患者的病情较严重,呼吸功能较弱时,这种给氧模式则难以满足治疗需求。BiPAP模式治疗期间,患者的肺泡毛细血管液体渗出减少,肺灌注压力升高,肺部血压交换能力改善,同时其外周血管阻力相应降低,左心室逐步充盈,进而可有效改善心功能[5]。

综上所述,BiPAP模式治疗OSAHS可更有效缓解睡眠过程中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猜你喜欢

桡动脉百分比内皮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