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源双能量CT对肝内肿块型胆管癌和肝脓肿的鉴别诊断

2019-10-19李桂来张雪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征象准确度胆管

李桂来,张雪宁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天津 300202; *通讯作者 张雪宁 .xuening3245@21cn.com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常见的肝内恶性肿瘤,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其中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mass-forming cholangiocarcinoma,IMCC)是最常见的类型[1]。IMCC的CT平扫征象多表现为肝内低密度肿块影,与其他肝内占位性病变较难鉴别。肝脓肿(liver abscess,LA)是一种炎性肝内占位性病变,与IMCC的性质、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差较大,但是两者的常规CT征象较为相似。本研究拟采用双源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对IMCC和LA进行定性和定量鉴别,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肝占位行CT检查的患者,其中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IMCC患者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54~79岁,平均(66.7±11.6)岁。经临床或穿刺病理确诊的LA患者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37~76岁,平均(57.4±13.1)岁。所有患者均采用DECT扫描模式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第二代双源Flash扫描仪(Somatom Definition Flash),患者行上腹部扫描,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肝脏下缘,先行定位相扫描和常规CT平扫,后行双期双能量扫描,动脉期25 s,静脉期 55 s。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 mg/ml),速度1.5 ml/kg,然后注射生理盐水30 ml,速度3 ml/s。平扫参数:管电压120 kV,自动管电流。双能量扫描参数:A球管140 kV,B球管100 kV,两球管电流比例为1∶3,转速120 r/min,螺距0.6,探测器准直64.0 mm×0.6 mm,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5 mm,重建层间隔为1 mm。按照50%的140 kV数据与50%的100 kV数据比率融合为120 kV的图像。

1.3 图像分析 将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Syngo mmwpVE31A),分别将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双能量扫描数据调入Liver VNC处理器得到碘图,分别测量每个病灶在动、静脉期的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和同层主动脉的碘浓度,并根据公式(1)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ormal iodine concentration,NIC)。选择“Monoenergetic”应用程序得到40~190 keV任意不同keV下对应的图像及感兴趣区对应的CT值,每隔10 keV记录保存1次,分析两种病变在动、静脉期的能量衰减曲线,根据公式(2)计算光谱曲线的斜率(k)。

1.4 定性分析 由 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对混能120 kV图像进行观察,主要内容包括:①与正常肝实质相比增强程度:轻度强化、中度强化及明显强化;②强化特征: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边缘及病灶内均可见明显强化)及环形强化(仅边缘强化),并记录特殊征象,包括双靶征(边缘强化为主,病变边缘内外均为低密度或强化程度较低)、簇形征(病变内较大的空腔)、病变周围正常肝实质的异常强化、包膜收缩、病变远端的胆管扩张及血管包裹等。当出现双靶征和簇形征时可诊断LA。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有意义的数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并记录临界值、相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计算约登指数,在约登指数最大时评价阈值,约登指数越高,鉴别诊断效果越好,AUC≤0.5无诊断价值,AUC 0.5~0.7诊断准确度较低,AUC 0.7~0.9有一定的诊断准确度,AUC≥0.9诊断准确度较高。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MCC和LA的常规CT征象比较 48例IMCC共48个病变,均为单发,其中肝右叶23个,肝左叶25个。39例LA共47个病变,其中33例为单发病变,4例为2个病变,2例为3个病变;肝右叶27个,肝左叶19个,肝尾状叶1个。IMCC多为不均匀明显强化,多出现包膜收缩、远端胆管扩张及血管包裹征象(图1A、B);LA多出现双靶征及簇形征、多为环形强化(图1C)。IMCC和LA的CT征象比较见表1。

图1 IMCC和LA的CT征象比较。病理证实为IMCC,动脉期肝右叶可见稍强化结节影,边缘可见一明显动脉影,邻近胆管扩张(A);静脉期呈明显延迟强化(B);临床穿刺病理证实为LA,静脉期肝右叶可见大片低密度影,内可见边缘稍强化结节影(C)

表1 IMCC和LA的CT征象比较[n(%)]

2.2 IMCC和LA的定量参数比较 IMCC的动脉期和静脉期 NIC均高于 L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静脉期NIC明显高于动脉期,见表2。以NIC作为诊断依据时,两期鉴别IMCC和LA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1%、71.3%和85.5%、74.3%,见表3及图2。

在单能量条件下,在40~110 keV之间随着keV增高,病变动、静脉期CT值逐渐降低,能谱衰减曲线均呈下降型,当高于110 keV时,CT值变化不明显。在同一keV条件下,IMCC动、静脉期CT值均高于LA。此外,IMCC两期的曲线均在LA的曲线上方,且衰减指数k值均高于LA,见图3。以k值作为诊断依据时,动、静脉期鉴别IMCC和LA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1.5%、85.9%和70.2%、88.7%,见表3及图2。

表2 IMCC和LA病变动、静脉期NIC及k值比较(±s)

表2 IMCC和LA病变动、静脉期NIC及k值比较(±s)

注:与LA比较,*P<0.01

分组NIC k动脉期 静脉期 动脉期 静脉期IMCC 0.092±0.027* 0.261±0.125* 1.690±0.695* 1.987±0.723*LA 0.031±0.0170.127±0.0621.067±0.7131.119±0.754

表3 NIC及k值鉴别诊断IMCC和LA的效能比较

图2 各参数的ROC曲线

图3 IMCC和LA两期的能谱衰减曲线

2.3 常规CT与DECT鉴别诊断IMCC和LA的比较以CT征象作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标准,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6.7%、70.2%和68.4%;以准确度相对较高的静脉期NIC和k作为诊断标准鉴别诊断IMCC和LA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7.5%、85.1%和86.3%,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常规CT征象,见表4。

表4 常规CT与双能量CT鉴别诊断IMCC和LA与病理结果比较(例)

3 讨论

IMCC与LA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肝内占位性病变,其治疗方法和预后具有显著差异,部分影像学表现典型的病变可以做出明确诊断,但是对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征象相似的病变,做出准确判断则比较困难。目前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常规 CT、超声或MRI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2]。IMCC和LA的常规CT征象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本研究中IMCC的强化多种多样,以不均匀强化为主要特点,主要是边缘和中心均可出现明显强化灶为著,可伴随远端胆管扩张、包膜牵拉收缩并侵及血管,主要是因为脓肿壁的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导致 LA以环形强化和形成双靶征为著。本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3-4]基本一致。然而,这一影像学征象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效能相对较低,准确度仅为68.4%,误诊的几率较大,且对病变的定性无具体数值进行评估。

目前随着功能CT的出现,CT灌注成像、能谱成像及双能量成像等均可提供较多的定量评价指标,为肿瘤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但既往研究中多探讨IMCC与肝细胞肝癌的鉴别诊断,且较多使用能谱 CT成像[5-6]。本研究采用双能量成像,DECT将传统CT单一的混合能量成像变为单能量成像,并提供了除 CT值以外的多个数及一系列衍生图像,如碘图、虚拟平扫图像、单能图像及融合图像等,能够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有助于诊断疾病的性质[7]。碘分布图能更准确地评价强化程度,便于检出微小病变、富血供病变以及判断病变血供情况、病变性质[8]。本研究主要利用碘图测量病变的碘浓度,进而判断物质的性质。此外,由于不同物质对X线的衰减程度不同,对于人体的不同组织或病变均可根据其对X线的衰减产生特征性的能谱衰减曲线及物质分离数据,从而实现对物质的定性及定量分析[9]。

为了消除个体差异,本研究以病灶同层面腹主动脉的碘浓度为标准计算NIC,以消除不同患者因注射速度、造影剂用量、体重指数及个体循环差异等因素对碘浓度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10]。本研究中,静脉期的NIC高于动脉期,主要由于静脉期对比剂到达病变相对更均匀,更能反映病变的碘含量,较动脉期更准确。IMCC的动、静脉期NIC均明显高于LA,主要是由于IMCC病变内具有更多的血供,随着血管数量的增加,病变内碘摄取含量越大;且LA病变内多出现液化坏死,从而降低了碘含量的摄取[11]。利用能谱衰减曲线对病变进行定性,在40~110 keV时,随着keV的升高,CT值逐渐减低,当高于110 keV时,CT值趋向稳定,通过计算该衰减指数进行物质的判定。IMCC动、静脉期的物质衰减曲线均在LA的上方,且k值均高于LA,主要是因为IMCC的碘含量相对较高。本研究利用静脉期较稳定的NIC和k值联合评估两者的性质时,鉴别诊断的准确度高达86.3%,该准确度明显高于常规 CT征象对两者的鉴别,提示DECT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与既往研究[12]结果一致。

总之,本研究利用DECT一系列参数为IMCC和LA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定量参数,较常规CT征象明显提高了两者的诊断效能。但本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①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差;②仅对能量衰减系数进行分析,对CT值的变化研究较少。

猜你喜欢

征象准确度胆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影响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准确度的因素分析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LI-RADS v2018 MR 辅助征象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 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i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论提高装备故障预测准确度的方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