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10-19赵拥军
赵拥军
近年来, 临床研究表明, 受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深化的影响, 脑梗死已成为中老年人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老年人普遍身体机能处于老化状态且自理能力相对较弱, 一旦出现脑梗死疾病肢体瘫痪后则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产生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 并且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出现失眠、便秘、尿潴留及腰背部疼痛等[1]。同时, 除规范治疗外, 临床护理对于患者疾病康复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一旦护理方法不得当则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 需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方案, 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近年来, 临床研究表明, 舒适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能够取得显著的作用。鉴于此, 本研究将本院两个时间段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3 月~2017 年3 月进入本院脑神经内科治疗的60 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 选择2017 年4 月~2018 年4 月进入本院脑神经内科治疗的60 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42∶18, 平均年龄(65.4±2.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43∶17, 平均年龄(65.3±2.1)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明确要求所有患者均在知情的条件下, 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以脑神经内科科室常规护理流程为依据, 实施相对应的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行舒适护理, 具体如下。
1. 2. 1 成立舒适护理小组 在神经内科科室内部及时成立舒适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主管护师、护师、责任护士、护士以及其他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讨论, 结合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化特点, 制定舒适护理计划方案, 包括在日常生活舒适护理、饮食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以及康复护理干预等。
1. 2. 2 日常生活舒适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经长期卧床治疗大大减少活动量造成胃肠蠕动日趋缓慢, 不同程度上削弱原有的消化功能导致便秘情况, 客观上要求护理人员保持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患者腹部, 叮嘱患者多吃富含粗纤维的瓜果蔬菜, 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方案, 针对便秘情况严重的患者则予以缓泄剂干预。此外, 护理人员于患者背部受压位置放置水垫, 温水擦浴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1 次/d, 定时更换床单、被褥, 开窗通风, 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 并且开展呼吸功能训练, 必要时予以雾化吸入治疗或吸痰处理, 清洁口腔2 次/d。
1. 2. 3 饮食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区别照顾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 使用鼻饲管予以营养支持, 不得食用辛辣刺激及过于坚硬的食物, 尽可能摄入略微粘稠的流质食物, 重视鼻饲管日常养护, 预防出现阻塞等问题, 并且每隔2 h 翻身扣背1 次,避免长期卧床出现组织受压或压疮等问题。
1. 2. 4 导管护理干预 受患者长期使用导尿管的影响, 要求护理人员仔细清洁尿道口及会阴处, 实行无菌化操作, 观察记录尿液的颜色、性质及总量, 尽可能将引流袋放置于低处, 预防出现导尿管松脱、扭曲及压迫等问题, 确保导尿管始终处于顺畅状态。
1. 2. 5 康复护理干预 在康复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 相关护理工作人员有必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比如根据患者肢体偏瘫情况、吞咽功能障碍情况、语言功能障碍情况等, 进一步开展相应的功能训练, 例如肢体康复、发音训练及吞咽功能训练等, 予以针对性及目的性的指导, 叮嘱患者保持合适的运动频率及运动时间, 注意训练过程的安全。
1. 2. 6 心理护理干预 因患者遭遇疾病的影响, 进一步引发一系列的心理症状, 较为常见的有焦虑、抑郁等。因此,需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在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的条件下, 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 使患者注意力得到有效转移, 进一步使患者消极心理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多鼓励、呵护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 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为了提高护理干预的舒适性, 在护理期间, 护理工作人员以礼貌、和蔼、谦虚的方式与患者沟通, 并做到充分尊重患者, 做好患者隐私的保护工作。除此之外, 还有必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指导工作, 指导患者家属日常多对患者给予关心及呵护, 让患者感受到亲情的可贵, 从而以健康、积极的心态积极面对医护工作的开展, 促进早日康复。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SAS 评分、SDS 评分。①不良事件包括失眠、便秘、导尿及压疮等;②选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本次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分成3 个等级,即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2]。③采用SAS 和SDS 对两组患者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进行评分, 评分越低, 表示患者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越轻[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 低于对照组的1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患者不满意14 例、基本满意21 例、满意25 例, 护理满意度为76.67%;观察组患者不满意4 例、基本满意27 例、满意29 例, 护理满意度为93.3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SAS 评分为(48.62±1.23)分, 护理后为(12.87±1.24)分;护 理 前SDS 评 分 为(49.87±1.45)分, 护 理 后 为(13.41±1.86)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SAS 评分为(48.65±1.21)分, 护理后为(25.83±1.23)分;护理前SDS 评分为(49.83±1.40)分,护理后为(26.46±1.78)分。护理前, 两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 多发于45~70 岁中老年人群体, 在脑动脉硬化及栓塞影响下, 易诱发此病。在临床中, 脑梗死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言语及智力障碍等。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持续加快, 使得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以昏迷失语及半身不遂为典型临床症状,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鲜明特点, 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一旦护理方法不得当则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4]。因此, 为了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积极医治的基础上,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 重点提到舒适护理方法的应用。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 舒适护理以出院指导、饮食干预、语言训练、肢体功能锻炼、并发症预防及病情观察为切入点, 着重强调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对于树立战胜疾病自信心及增强治疗依从性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5-8]。同时, 在舒适护理过程中, 注重为患者构建优良的住院环境,通过严格控制室内温度及湿度, 有助于预防呼吸道交差感染等问题。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 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 两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分别为(12.87±1.24)、(13.41±1.86)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3±1.23)、(26.46±1.7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 舒适护理方法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 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舒适护理, 能够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进一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