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9-10-19张冰
张冰
急性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致死率极高, 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是当前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1]。本研究选取2016 年5 月~2018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94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 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5 月~2018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94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内科学(第8 版)》[2]中相关的诊断依据进行筛选, 患者NYHA 心功能为Ⅱ~Ⅳ级, 左心室射血分数<40%, 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 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 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不能够参与研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7 例。治疗组男29 例, 女18 例;年龄45~76 岁, 平均年龄(53.55±7.55)岁。对照组男27 例, 女20 例;年龄47~77 岁,平均年龄(54.78±7.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静脉推注10 ml普罗帕酮(35 mg)与20 ml 5%葡萄糖治疗。
1. 2.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初始剂量150 mg 胺碘酮与20 ml 5%葡萄糖静脉推注, 后以0.5~1.0 mg/ min 速度静脉滴注, 24 h 总剂量控制为<1800 mg。同时, 根据患者血压、心率, 酌情调整滴速, 疗程为24 h。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3]进行疗效评价, 显效:转复窦性心律, 心功能改善>2 级;有效:用药24 h 后未转复为窦性心律, 静息状态下心室率控制为70~90 次/min, 心功能改善1 级;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显效31 例、有效13 例、无效3 例, 总有效率为93.62%(44/47);对照组患者显效12 例、有效26 例、无效9 例, 总有效率为80.85%(38/4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有1 例腹胀和1 例静脉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2/47);对照组有1 例低血压, 2 例腹胀, 1 例静脉炎,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4/47)。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总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衰是患者器质性心脏病变导致心肌收缩乏力, 特别是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排血量下降, 导致患者心衰和脑卒中的风险性比较高。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急性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选择药物[4]。
急性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是比较多见的急症,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心衰症状加剧, 因此该疾病的患者死亡率高。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可以改善窦房结自律性, 对室性和室上心律失常提供治疗[5-7]。急性心衰是患者器质性心脏病, 患者的心肌收缩异常, 尤其是合并了心律失常的患者, 心脏排血量比较低, 心衰和卒中的几率非常高。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为急性心衰以及快速心律失常药物的主要选择, 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冠脉有较好的扩张作用, 让患者的心律得到改善, 让患者的心肌供血恢复正常, 降低房室的传导, 降低血循环的阻力, 调节内分泌系统, 改善人体心脏功能, 在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中有非常好的效果。现代药物动力学研究显示, 心衰和心律失常的治疗, 胺碘酮有双重效果, 能够对钠钾钙离子的活动进行抑制, 阻滞钙离子内流, 让附近的血管扩张, 促进冠状动脉的血流增加, 让患者的心功能重新恢复。药动力学结果表明, 胺碘酮分布广, 可以稳定的给心肌提供剂量。基础心率是胺碘酮的主要用药指征, 能够降低急性心衰患者的心率,防止病情的复发, 让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胺碘酮是对各种复杂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快速控制的有效药物, 主要优点就是见效快速,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总之, 急性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比较好,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临床中治疗效果显著, 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 临床中能够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