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查丙肝结果差异分析

2019-10-19贾伟建杨清梅李朝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9期
关键词:免疫吸附丙肝化学发光

贾伟建 杨清梅 李朝辉

丙肝主要是因丙肝病毒感染所引发的一种疾病, 具有传染性, 严重时可引发肝硬化及肝癌,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及时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1]。临床常见的检查方法有常规肝功能检查、丙肝抗体检测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主要是经抗原抗体之间专一性的特征, 从而进行检测, 而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查是临床新型检验方法[2]。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在丙肝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2 月本院收治215 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107 例)与Ⅱ组(108 例)。Ⅰ组男57 例, 女50 例;年龄最小33 岁, 最大68 岁, 平均年龄(50.50±7.83)岁。Ⅱ组男60 例,女48 例;年龄最小31 岁, 最大68 岁, 平均年龄(49.50±7.1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Ⅰ组患者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查。Ⅱ组患者采取化学发光微粒子进行检查。在空腹的状态下抽取3 ml 血液, 然后将其置于促凝管中进行处理, 设置为2000 r/min, 离心时间约100 min, 检测应在2 h 内完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经全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 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查经化学发光仪检测, 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及检测所需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比较 Ⅱ组患者阳性检出率89.8%高于Ⅰ组的79.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比较[n(%)]

2. 2 两组患者检测所需时间比较 Ⅱ组患者检测所需时间为(33.4±2.7)min, 明显短于Ⅰ组的(126.8±10.9)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检测所需时间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检测所需时间的比较

注:与Ⅰ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所需时间Ⅰ组 107 126.8±10.9Ⅱ组 108 33.4±2.7a t 86.416 P <0.05

3 讨论

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性、母婴等途径进行传播, 目前我国丙肝病毒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丙肝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分为两种, 一种为免疫介导(如先天性免疫反应等), 一种为丙肝病毒直接损伤(病毒的基因型等)。丙肝病毒感染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受到长期使用有肝毒性药物、饮酒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不仅加速了疾病的发展, 更加重了病情。当丙肝病毒侵入机体后, 最先发生的是丙肝病毒抗原,然后发生相应的抗体。针对抗-丙肝病毒来说并不是中和抗体, 因此对机体不会产生保护的功效。当抗-丙肝病毒为阳性时可作为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 然而在急性与慢性感染人群中抗-丙肝病毒有着很大的不同。通常在急性患者中以免疫球蛋白M(IgM)型为主, 而慢性患者则以免疫球蛋白C(IgC)型为主, 对于抗-丙肝病毒阴性人群中也不能彻底排除丙肝病毒感染[4], 分析其原因为存在检测窗口期。

针对丙肝的发病机制来说临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但是通过大量实验证实, 大部分丙肝患者的肝脏病变部位有单核细胞浸润, 出现炎症与坏死的症状, 主要是因为病毒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反应, 进而损伤了肝细胞。丙肝病毒的传染源为急性、慢性、没有丙肝病毒症状的携带人群。丙肝的预后效果比较差, 临床并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 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6]。

在本次研究中, 将到本院进行丙肝抗体检测的受检者分别予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查, 通过对比发现, 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查效果较为理想, 且检测时间比较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丙肝病毒的特异性比较高, 是临床检查常用方式, 但是通过临床实践证实, 在检测时极易受到抗原、抗原体变异的影响, 再加上使用试剂盒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不同, 所以检测的结果有着一定的差异。另外试剂盒的生产厂家对于丙肝病毒基因重级抗原质量与各抗原片段包比例使用不同, 对诊断阈值(Cut-off 值)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因此极易出现漏检的情况。即使使用第三代试剂进行检测, 也具有一定的漏诊率。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查具有重复性强、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等特点, 缩短了丙肝病毒感染诊断的窗口期, 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查避免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手工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及交叉感染, 进而缩短了检测的时间。

每一种检测方法均不能百分百的保证在样本中包含低量的丙肝病毒抗体, 尤其是在窗口期早期时, 所以针对检测结果为阴性时也不能完全排除受到病毒感染的可能, 在样本中因生物活性物质比较复杂, 再加上抗原抗体的特异性, 因此会导致检查结果出现假阳性的现象, 所检测出来的阳性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阳性[7-9]。一旦检测到的值与临界点比较接近时, 想要进一步确认是否为为丙肝病毒感染, 可使用其他的检测方法再次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 化学发光微粒子在丙肝检查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具有阳性检出率高、检测时间短的优势, 为有效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猜你喜欢

免疫吸附丙肝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探针构建及应用进展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免疫吸附疗法让风湿类患者绝处逢生
78%的国人不知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西药联合免疫吸附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食品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初探
荧光/化学发光探针成像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化学发光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
氧化锌纳米颗粒增强鲁米诺EDTA化学发光测定咖啡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