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智慧”地学习
2019-10-18钱丽思
摘 要:信息时代,母语教育有两大要务须完成:信息的共享性,社会的娱乐化和文化的快餐性。然而,当下的母语教育,却面临诸多层面的压力和困惑,如何才能提升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把握能力?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构建必要的语言系统?怎样才算是抓住了语文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智慧学习;小学语文;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8-0146-01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廣泛汲取知识,学会积累
朱熹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它就成了无本之源、无米之炊,生活的源泉、时代的信息与学生的思想也最容易沟通,所以除让学生博览群书外,教师要还学生一个完整的多彩的生活,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可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生活,为写作积累充足的素材。为学生开出课外阅读书目及适合他们的报纸杂志,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如在书中圈点批注,要求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摘抄精彩的内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经过这样的指导与训练,学生慢慢将生活与写作联系了起来。
二、引导学生走进创造想象的天空
《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有这样一段精妙的创造想象(他婴儿时):在家里,坐在地上,把手抓住脚,他才决定草毯是条船,地砖是条河,他相信走出草毯就得淹死。别人在屋里走过的时候,全不在意,使他又诧异又生气。他扯着母亲的裙角说:“你瞧,这不是水吗?干吗不从桥上过?”所谓桥是红色地砖中的一道道沟槽。母亲理也不理,照样走过了。他很生气,好似一个作家在上演他的作品时看见观众在台下聊天。很细腻地让读者看到了婴儿充满伟大神奇创造力的想象天地。
接着,我通过作文指导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字眼“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我的思想飞向了天际,(宇宙、繁星等)”“我梦想着……”这些应该说都有想象。但这些想象有些俗套。为了让想象更有生命力,我带领学生一起尝试笔耕的辛酸,一起交流经验,一起咀嚼语言,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曾抛给学生“树”这个话题,让学生从分析材料构成的因素入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思索,展开想象,进行立意训练。
学生立意如下。
①绿叶对根的情义或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对祖国、家乡、母亲的赞美);②在前人种的大树下乘凉的同时不要忘了为后人种树;③增强环境忧患意识,保护环境;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⑤要做一棵遮风挡雨的大树;⑥生命之树常青。
于是,一篇篇富有个性色彩的文章问世了:“我不是一棵黄桷树,因为我没有她那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也不是一棵银杏树,因为我没有她珍贵的果实,高大的外形。其实我只是一棵不知名的小树,也许它叫贾柯树吧”“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骄傲,无名的小树也有,它热爱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它已经活过、拼搏过,它已经为这个世界献出了它的一片绿,哪怕人生留下了一点点遗憾也已然是幸福”“清王朝覆灭了,代表清王朝权力的树倒下了。即使再大的权威,到最后也是一场梦。”通过一系列激发学生想象作文的训练,我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块璞玉,经过教师的打磨必能放射出智慧的光芒。
有了想象力的学生,胆子放开了,开始自由轻松地操作,这时教师的任务便是和学生一起摸索“新颖想象”之路。我常找来一些逻辑思维方面的材料,特别是让学生训练扩散思维,逆向思维。
让我们用人生的智慧测量语文的体温,用语文的智慧驾驭生活的激情吧!因为语文的终极土壤是一样的,它的名字就叫智慧。不管身处何方,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壤,长出的植物,必定是茁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周应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读写算(教研版),2014(13):91.
作者简介:钱丽思(1989—),女,浙江瑞安人,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