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理念下多元化的校外美术作业设计

2019-10-18金悦

艺术评鉴 2019年17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新理念

金悦

摘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系统,促进校内外作业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最佳途径,充分挖掘个体潜力,提高美术素养及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各自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新理念   美术课程   多元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7-0142-02

作业是衡量学习成果的重要内容,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以往的美术作业通常都要求学生按照固定模式去呈现同样的主题,然后教师再统一评价。这种固定模式,通常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兴趣,会扼杀部分学生的个性,抑制他们的创造潜能,因此急切需要改革。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能力和创造水平,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美术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课堂教学、学习评价还是作业的设计,都需要遵循多元化和个性化。只有确保美术教学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才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设计多样化的作用形式

一般来说,同样的美术作品,通常是具有着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的。比方说,针对同样的一个主题,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一样的材料,采用不一样的表现方式,例如画、剪、贴等等……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自由地选择材料、工具以及作品的呈现形式,可以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并且提高创新水平。

比方说,在猪年的时候,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很多与“猪”有关的内容,例如猪型抱枕、印有猪的贺卡、明信片等等。因此,在设计美术作业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来设计:1.课下去收集与“猪”有关的美术作品,例如贺卡、工艺品等等。2.自己动手设计与猪有关的美术作品,比方说图案、贺卡等等。

从本质上来说,这种灵活的美术作业设计,是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而且,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他们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到美术造型的要素、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等等,从而在实践操作中把美术学习直接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他们可以亲身经历改造生活和美化生活的过程。

二、设计连贯的作业形式

在实际情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种连贯的作业形式,并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开展。比方说,一个模块的作业,可以通过连续的几节课来完成,学生每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便完成一部分作业。当然,这里的每一部分作业,又都可以独立起来,前面的是后面的基础,后面的是前面的延伸,各个部分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并逐渐深入。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一种完整的美术作品所需要涉及到的创作过程。并且,采用这种方式,还可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色调,自己去构图,自己去选择主体等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比方说,针对素描班级的学生,若是一开始学习素描风景画,然后再学习粉画风景画,那么教师就可以设计连贯性的作业。当然,在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提前向学生说明,这次的作业是一种连贯性作业,需要逐步去完成,然后再和学生一起去研究风景画中的房子画法、表现方式,之后再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表现。可用西方的明暗表现法,也可用中国传统的以线造型的方法。在第二节课中,教师可以和学生研究一些有关风景画的构图、取景等问题,然后再布置作业,例如:在上节课的作业中自由添加,使其成为一幅完整的美术作品。在第三节课上,教师便可以和学生探究粉画风景画的技法,然后再让学生们自己为自己之前的美术作品选择合适的色调,然后再上色。

从实际情况来看,采用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作业所具有的弊端。而且,这种作业之间又具有着极强的连续性,并且十分省时、方便。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学生也会感觉到更加轻松、简单。并且,这种作业设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想象创造的机会。而且,由学生发挥想象力完成的作品,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这些作品也就可以保存留作参赛或珍藏。

三、自选菜单式的作业设计

自选菜单式的作业设计将作业内容涉及多种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改善作业效果,如分出基础层面、深化层面、探究层面三个层次的作业,意在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天赋,使学生享受到做作业主人的快乐。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梅尔尼科夫美术馆“对话——俞晓夫与俄罗斯绘画”的现场观摩教学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些作业:1.说出俞晓夫的创作的作品特征,作品里面人物的表情、韵律与特征。2.用线、面临摹:临摹作品人物主题,突出材料的性能特点。3.用材料创作造型:运用生活中看到的各种质地的线材,创造富有自己性格的美术作品。

此作业设计让学生能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从而充分地体现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不同层次、不同各个性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选择的权利,都能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四、跨学科的作业设计

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引发美育系统结构的重构,是新课改的主流。笔者进行了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尝试,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从艺术综合的角度拓宽学科内容,形成大艺术观,寻找艺术共性的规律,以达到对学生进行艺术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

(一)与音乐学科的结合。与音乐结合的欣赏作业,主要是引导学生听音乐欣赏美术作品。笔者设计了“画音乐”的作业和与音乐结合的欣赏作业。学习梵高的《向日葵》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画家的主观因素对画面色彩的影响,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心境下能画出不同的画面色彩,设计了“画音乐”的作业练习:利用莫扎特主题音乐欣赏和绘画创作相结合的形式,以某一首乐曲为题,创作一幅表达色彩联想的作业。如听爵士乐欣赏蒙德里安的抽象作品《百老汇大街》;听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月光曲》欣赏印象派大师的《日出印象》,欣赏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通过几堂课的尝试证明,美术与音乐的融合,可以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同时发现,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更深刻了,而且也更好地拓展了艺术空间,增强了艺术趣味。

(二)与语文学科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体味课文的内涵和思想,然后再用美术的方式去呈现出课文情节,或者是为课文故事配插图等等。这种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促使他们可以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大胆尝试,并且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探究性的作业设计

如“问题作业”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结论。通过研究具象美术作品和抽象美术作品的区别,求证回答问题,如:1.收集达·芬奇是用什么办法把人物画得十分逼真,毕加索是用什么办法把人物画得“不像的”,他们的人物画艺术分别先进在哪里。2.对比达·芬奇和毕加索的人物画作品表现手法,求证回答问题:“像不像”是评价一幅作品好坏的标准吗?要求各组收集筛选资料、整理资料、写出研究报告、制作多媒体演示报告,并分组派代表演示、交流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形式是: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汇报时全体学生都动了起来,形成了热烈的讨论,答疑的课堂气氛,最精彩的是好多学生大胆的说:“我的观点是……据我研究……”还有的学生干脆在台下就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口才、思辨能力等都有了飞跃式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笔者发动学生人人自建“我的美术学习资料库”。从报刊、杂志、网上收集与美术学习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或分类整理成册,或在电脑上建立自己的美术资料库,制作网页。开展展示、评比、交流活动,好多学生还把自己的作品扫描到电脑里储存。学生在收集、分类、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一下子扩大了美术视野,增加了美术知识,使美术知识系统化。

实践证明,加强校外美术作业设计,可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巨大的作用。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了,审美水准提高了,对美术学习产生了广泛的兴趣,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近年來,学生参加全国、市、区级以上美术比赛,有50%学生参加过3次以上赛事,并且获奖。通过设计多元化的美术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完成作业。并且,这样还可以有效地发挥出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新理念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新课标下美术课程教与学的探索与研究
素质教育下中小学美术课程开设的作用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