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宏观思考
2019-10-18卞莹玥陈霄
卞莹玥 陈霄
摘要:钢琴教学法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长期以来,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该门课程始终未得到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要充分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和特点,分析当下存在的不足和成因,为课程改革打好基础,推动学生钢琴教学素质和能力的切实提升。
关键词:高师院校 钢琴教学法课程 宏观思考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7-0103-02
一、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的性质
高师钢琴教学法是高师音乐和钢琴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学生掌握音乐专业知识和钢琴演奏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明确教学目的,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为学生今后独立教学做好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可以看出,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开展钢琴教学”的课程。受到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高师钢琴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着“会弹而不会教”的状况,即面对一首钢琴作品时,可以凭借个人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表现作品,却不知道如何教别人演奏。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钢琴教学本身是一个系统和科学的过程,施教者必须掌握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有所涉猎,才能顺利开展教学,否则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却倒不出来”。由此也凸显出了钢琴教学法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二、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的重要性
(一)中国钢琴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需要
“人”是一门艺术传承和发展中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了“人”,也就失去了源动力。钢琴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后,到今天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乐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高师院校是培养钢琴师资力量的主阵地,通过钢琴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准钢琴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得到丰富和提升,继而提升钢琴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钢琴人才。反之,如果钢琴专业的学生只会弹而不会教,或者教学质量十分有限,那么钢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就会受到根本性的不利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国钢琴艺术传承和发展源头所在。
(二)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之所以出现就业难的情况,除了大环境的影响外,与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有着直接关系。作为高师院校来说,“师范性”是其最突出的属性,也是培养师资力量的主阵地。多数钢琴专业毕业的学生,都要从事基础或社会音乐教育。如担任中小学教师、音乐培训机构教师等。所以只会弹而不会教,显然是难以适应实际需要的。现实中,很多用人单位不得不再次进行专门的钢琴培训。通过钢琴教学法课程,可以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掌握教学方法,毕业后在最短时间内走上讲台,实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接轨。
(三)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也形成了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对于地方高师院校来说,转型发展已经是势在必行。对此国家和教育部门提出,高师地方院校应朝着应用型方向发展,在服务地方发展的同时,培养出理论和实践素质俱佳的新型人才。钢琴教学法课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钢琴教学素质和能力,正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学生今后从事的钢琴或音乐教学工作,也可以有力推动地方文化发展。可以看出,钢琴教学法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可替代的,应该也必须通过全面的课程改革,使其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三、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特点
每一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的属性和特点,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也不例外,具体来说,其具有专业性、综合性、交叉性、概括性和实践性五个特点。首先是专业性。专业性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会弹才会教”。施教者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演奏技能,才能进行教学,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所以该特点也是其它几个特点的基础。其次是综合性。钢琴教学并非是简单的“我讲你听”和“示范模仿”,而是一种综合性的互动。除了钢琴知识和技能本身外,如教师的态度、理念等,也都会对教学产生决定性影响。再次是交叉性。钢琴教学法课程的交叉特点是十分明显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艺术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对师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有着较高要求。第四是概括性。所谓概括性,是指施教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精炼的语言和科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钢琴教学的要点,并有针对性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最后是实践性。学生仅知道“如何教”是远远不够的,最终目的在于在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教学知识和技能。所以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实践中丰富和历练自我。可以看出,钢琴教学法课程是一门特点鲜明的课程,也只有对这些特点的明晰,才能为课程开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问题及成因
(一)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问题
尽管钢琴教学法课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这门课程的开设情况却难言理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课程体系不完整。完整的课程体系,对于课程开设时间、内容、师资、评价等都有着明确的要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仅有少数学校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多数学校都在某一方面存在缺失,甚至没有开设该门课程。使钢琴教师只能在钢琴技能教学的同时,穿插一部分钢琴教学法的内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是师资水平有限。“钢琴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院校,具有理论知识较强、缺乏实践经验的特点。”[1]他们在求学期间,也没有对钢琴教学法进行过系统学习,所以在意识和能力方面都存在不足。陷入了“老师不会教——准老师也不会教”的尴尬境地。再次是教学内容随意。当下,在全国范围内尚未有专门的教材,市面上虽然有很多类似的书籍,但是由于编写时间、编写内容、侧重方向等各不相同,所以不具有普遍性。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向学生传授一些钢琴教学的内容。最后是学生意识欠缺。多数学生都是在走上岗位之后,才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并后悔不已。在校期间,学生都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方面,缺乏对就业情况的了解,继而导致了教学素质和能力的缺失。
(二)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问题成因
首先是历史原因。我国高师钢琴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以新中国的成立为起点的。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由应诗真教授编写了《钢琴教学法》一书,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也仅仅将“钢琴教学法”列入到选修课程当中。可以看出,与其它钢琴类课程相比,钢琴教学法课程起步晚、发展慢,一度成为了钢琴课程体系建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其次是人为原因。课程体系建设并不是一成不變、一劳永逸的,而是与时俱进的。从20世纪末开始,全国上下陆续掀起了“学琴热”,并对钢琴教师产生了大量的需要。这本是钢琴教学法课程大发展的最佳契机。但是多数学院校却没有认识到这种强烈的市场需要,也没有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足和完善,使课程建设落后了一大步,直到今天仍处于落后状态中。
综上所述,“钢琴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且社会各阶层和年龄段的人都参与到钢琴的学习中,这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挑战。”[2]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却一直处于薄弱状态中,与整体发展不相匹配。由此也凸显出了理念的滞后和目光的短浅。即只为教学而教学,没有从学生就业和中国钢琴艺术事业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并直接导致了“会弹不会教学”状况的出现。所以下一步中,要真正认识到钢琴教学法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并推动教学理念、内容、模式、评价的全面改革,将学生培养成为演奏和教学俱佳的复合型人才,为学生就业和中国钢琴艺术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帅.论高校钢琴教学路径的拓展[J].当代音乐,2018,(09):35.
[2]刘美环.我国钢琴教学的瓶颈与对策思考[J].当代音乐,2016,(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