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宏观思考

2019-10-18卞莹玥陈霄

艺术评鉴 2019年17期
关键词:高师院校

卞莹玥 陈霄

摘要:钢琴教学法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长期以来,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该门课程始终未得到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要充分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和特点,分析当下存在的不足和成因,为课程改革打好基础,推动学生钢琴教学素质和能力的切实提升。

关键词:高师院校   钢琴教学法课程   宏观思考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7-0103-02

一、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的性质

高师钢琴教学法是高师音乐和钢琴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学生掌握音乐专业知识和钢琴演奏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明确教学目的,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为学生今后独立教学做好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可以看出,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开展钢琴教学”的课程。受到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高师钢琴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着“会弹而不会教”的状况,即面对一首钢琴作品时,可以凭借个人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表现作品,却不知道如何教别人演奏。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钢琴教学本身是一个系统和科学的过程,施教者必须掌握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有所涉猎,才能顺利开展教学,否则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却倒不出来”。由此也凸显出了钢琴教学法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二、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的重要性

(一)中国钢琴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需要

“人”是一门艺术传承和发展中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了“人”,也就失去了源动力。钢琴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后,到今天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乐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高师院校是培养钢琴师资力量的主阵地,通过钢琴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准钢琴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得到丰富和提升,继而提升钢琴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钢琴人才。反之,如果钢琴专业的学生只会弹而不会教,或者教学质量十分有限,那么钢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就会受到根本性的不利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国钢琴艺术传承和发展源头所在。

(二)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之所以出现就业难的情况,除了大环境的影响外,与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有着直接关系。作为高师院校来说,“师范性”是其最突出的属性,也是培养师资力量的主阵地。多数钢琴专业毕业的学生,都要从事基础或社会音乐教育。如担任中小学教师、音乐培训机构教师等。所以只会弹而不会教,显然是难以适应实际需要的。现实中,很多用人单位不得不再次进行专门的钢琴培训。通过钢琴教学法课程,可以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掌握教学方法,毕业后在最短时间内走上讲台,实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接轨。

(三)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也形成了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对于地方高师院校来说,转型发展已经是势在必行。对此国家和教育部门提出,高师地方院校应朝着应用型方向发展,在服务地方发展的同时,培养出理论和实践素质俱佳的新型人才。钢琴教学法课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钢琴教学素质和能力,正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学生今后从事的钢琴或音乐教学工作,也可以有力推动地方文化发展。可以看出,钢琴教学法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可替代的,应该也必须通过全面的课程改革,使其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三、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特点

每一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的属性和特点,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也不例外,具体来说,其具有专业性、综合性、交叉性、概括性和实践性五个特点。首先是专业性。专业性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会弹才会教”。施教者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演奏技能,才能进行教学,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所以该特点也是其它几个特点的基础。其次是综合性。钢琴教学并非是简单的“我讲你听”和“示范模仿”,而是一种综合性的互动。除了钢琴知识和技能本身外,如教师的态度、理念等,也都会对教学产生决定性影响。再次是交叉性。钢琴教学法课程的交叉特点是十分明显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艺术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对师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有着较高要求。第四是概括性。所谓概括性,是指施教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精炼的语言和科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钢琴教学的要点,并有针对性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最后是实践性。学生仅知道“如何教”是远远不够的,最终目的在于在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教学知识和技能。所以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实践中丰富和历练自我。可以看出,钢琴教学法课程是一门特点鲜明的课程,也只有对这些特点的明晰,才能为课程开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问题及成因

(一)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问题

尽管钢琴教学法课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这门课程的开设情况却难言理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课程体系不完整。完整的课程体系,对于课程开设时间、内容、师资、评价等都有着明确的要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仅有少数学校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多数学校都在某一方面存在缺失,甚至没有开设该门课程。使钢琴教师只能在钢琴技能教学的同时,穿插一部分钢琴教学法的内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是师资水平有限。“钢琴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院校,具有理论知识较强、缺乏实践经验的特点。”[1]他们在求学期间,也没有对钢琴教学法进行过系统学习,所以在意识和能力方面都存在不足。陷入了“老师不会教——准老师也不会教”的尴尬境地。再次是教学内容随意。当下,在全国范围内尚未有专门的教材,市面上虽然有很多类似的书籍,但是由于编写时间、编写内容、侧重方向等各不相同,所以不具有普遍性。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向学生传授一些钢琴教学的内容。最后是学生意识欠缺。多数学生都是在走上岗位之后,才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并后悔不已。在校期间,学生都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方面,缺乏对就业情况的了解,继而导致了教学素质和能力的缺失。

(二)高师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问题成因

首先是历史原因。我国高师钢琴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以新中国的成立为起点的。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由应诗真教授编写了《钢琴教学法》一书,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也仅仅将“钢琴教学法”列入到选修课程当中。可以看出,与其它钢琴类课程相比,钢琴教学法课程起步晚、发展慢,一度成为了钢琴课程体系建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其次是人为原因。课程体系建设并不是一成不變、一劳永逸的,而是与时俱进的。从20世纪末开始,全国上下陆续掀起了“学琴热”,并对钢琴教师产生了大量的需要。这本是钢琴教学法课程大发展的最佳契机。但是多数学院校却没有认识到这种强烈的市场需要,也没有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足和完善,使课程建设落后了一大步,直到今天仍处于落后状态中。

综上所述,“钢琴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且社会各阶层和年龄段的人都参与到钢琴的学习中,这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挑战。”[2]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钢琴教学法课程建设却一直处于薄弱状态中,与整体发展不相匹配。由此也凸显出了理念的滞后和目光的短浅。即只为教学而教学,没有从学生就业和中国钢琴艺术事业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并直接导致了“会弹不会教学”状况的出现。所以下一步中,要真正认识到钢琴教学法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并推动教学理念、内容、模式、评价的全面改革,将学生培养成为演奏和教学俱佳的复合型人才,为学生就业和中国钢琴艺术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帅.论高校钢琴教学路径的拓展[J].当代音乐,2018,(09):35.

[2]刘美环.我国钢琴教学的瓶颈与对策思考[J].当代音乐,2016,(19):38.

猜你喜欢

高师院校
论赏识教育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师院校禁毒防艾课程中的应用
高师院校大学生如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探讨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中反思的现状与对策
高师院校非师外语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建研究
结合学科定位谈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文化多元视野下吉林省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多元视野下吉林省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中国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