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的传播策略及发展研究

2019-10-18仓恺延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新趋势传播策略新媒体

仓恺延

摘  要  新媒体视域下,各地革命纪念馆通过多媒体交互式传播、网络互动传播、移动传播组成新媒体传播链,突破传统革命文物单向直线传播结构,形成多级传播效应,拓宽了信息传播广度,增强了受众互动意愿。未来,加速革命文物分众式内涵传播,开启IP化传播和创意传播,或成为革命文物传播新趋势,助力革命文物保护事业新征程。

关键词  新媒体;革命文物;传播策略;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6-0145-02

新媒体技术与革命纪念馆结合,是能够实现革命文物使命的最佳路径和战略。“革命文物”是中国特有的概念,指能够承载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1840—1949)中华民族的革命传统和红色精神的文献和实物;作为传播革命传统和红色精神的媒介,革命文物具有媒介组合和传播的功能,而且,从组织到传播都受到媒介环境变化的影响。2018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并实施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的意见》明确任务要求:融通多媒体资源,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传播问题的研究日趋重要。

1  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的传播策略

1.1  普及多媒体交互式传播

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交互式传播主要相对传统单向直线传播模式而言,各地纪念馆纷纷通过设置屏幕等装置,提供与展陈革命文物相关的信息、纪录片、革命文物故事微视频、革命旧址短片等,供实地参观者选择性查阅和观看。

普及多媒体交互式传播,一方面通过增加与参观者的互动性,激发参观者兴趣,突破革命文物传统的单向传播结构,革命文物不再是“墙上的历史书”[1],弥补了传统文物信息传播和沟通方式的不足;另一方面,多媒体交互式传播拓展了革命文物传播内容的广度,通过在纪念馆这样特殊的传播机构,在肃穆高尚的纪念氛围中,放映根据各地区不同的革命历史制作的革命文物故事短片,组合了传统纸质图片类媒介和电视媒介的传播特征,有助于引领参观者更深刻了解革命文化,抒发爱国主义纪念情感。

1.2  推进网络互动传播

延安革命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国内知名大型革命纪念馆正全力推动网络互动传播。纪念馆网站是纪念馆与网络用户互动的主要空间;网络在线互动传播与多媒体交互式传播的区别,在于前者突破了实体展厅的限制,借助网络随时随地可以实现互动与传播。

纪念馆网络互动传播,一方面,能够大量向非实地参观者提供革命文物的历史、文化等信息,供网络游客按照兴趣倾向选择查阅和研究;另一方面,参观者即便离开纪念馆,也可以随时随地对展陈的实物信息,通过网络做出反馈,这种参观者与文物实物、纪念馆与网络游客之间相互传播模式的形成,从扩展传播广度层面,实现了革命文物的延伸式传播,拉进了纪念馆与广大网络游客的距离,扩大了纪念馆的知名度,是目前各地纪念馆非常受欢迎和有效的革命文物传播方式,获得一致好评。

1.3  开发移动传播新路径

纪念馆本来是“一个用立体经验来表达的媒介”[2],但参观者一旦离开展馆,伴随实物在场性的消失,文物的立体性也就消失了。2018年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开启移动传播新路径,制作了3D虚拟景区及线上VR纪念馆,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在App专门设置的革命文物数字3D复原陈列区域,网络用户通过方向键操作,伴随对应的讲解,随时随地“拿出”革命文物旋转、放大细看,随时随地通过链接“追踪”相关联的文物及其信息的详细介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络用户无法实现“实物在场性”的遗憾,在线上空间实现了革命文物的立体式展示与传播,非常充分地借力新媒体技术“随时随地性”本质特点,缓解了实物传播在场性与非实物传播虚幻性的紧张感。

以上,新媒体视域下,各地革命纪念馆的文物传播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革命文物的热媒介性质,革命文物正逐步成为“参与程度高”的冷媒介,这些策略本身也表明,目前革命文物传播正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传播模式的转变。

2  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传播新趋势

新媒體视域下,革命文物“用什么形式传播”有助于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社会效益问题,得以初步解决。未来,在深挖、阐释和传播内容方面,依然大有可为。加速内涵传播,启动品牌传播和创意传播,有助于更好回答“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革命文物”这个问题,以及完成革命文物担负的特殊社会使命,为社会发展创造出全新的价值。

2.1  加速革命文物分众式内涵传播

新媒体视域下,加速革命文物内涵传播,首要问题是选择不同传播路径,向不同的受众群,深入浅出传播不同内容。革命文物承载的革命传统和红色精神内涵丰富,落实到每个人身上,都有其具体的理解,比如成年创业者结合现阶段个人经历,也许侧重理解红色精神内涵是艰苦创业,而中学生群体结合自身经历,可能侧重理解为坚忍不拔、钉子精神,等等,不同人群的认识都不空洞,都是基于他们曾接受过的历史史料。

鉴于以上,在深挖革命文物内涵基础上,可以梳理出文物之间的关联,分别以“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坚忍不拔”“钉子精神”“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等为主题,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革命文物故事微视频集锦,再综合借助上文提及的新媒体传播路径,分众传播革命文化内涵,逐步将革命文物信息传播路径公共化,彻底转变为个人化、定制化传播,有助于把丰富的革命文物内涵具体化,加速革命文物的内涵传播。

2.2  开启革命文物IP化传播

《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的意见》提出“迫切需要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阐释传播”的新目标,这也标志革命文物IP在政策的主导下,在新时代新媒体大环境下将完成复兴与再造。每件革命文物背后都有能夠体现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线索的独一无二的故事,比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馆藏《陈毅写给华恩的信》《赖传珠日记》等背后都有感人至深的新四军故事,一代一代盐阜人民自发认同这些故事,追随文物包蕴的新四军精神。从这个意义上看,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一个IP,拥有持续生产“头部内容”的价值潜能。

革命文物IP的形成,基于特定历史场景,有激起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悲恨和纪念情绪的力量,通过在革命文物故事中投射红色精神和革命传统的具体内容,链接IP与大众,在情感上形成共鸣,实现IP与大众在价值观上的深度认同。开启革命文物IP化传播,有助于赋予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在红色文化和参观者之间建立更牢固的文化链接,充分实现革命文物活态化保护。

2.3  力拓创意传播

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创意传播的核心内涵,主要指通过各种不同的实践,寻求实现革命文物使命的最佳新媒体技术和战略,而不是单纯指策划了怎样的展陈新主题,或者传播了怎样的文物新解读。

新媒体视域下,有创意的革命文物传播,一方面体现在全景式、立体化呈现单个的实物;另一方面,在于将革命文物背后典型的历史风貌,典型的历史意义,及由它们之间的联系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展示传播给世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两者综合,偏一不可,共同推助革命文物传播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3  结束语

新媒体视域下,各地革命纪念馆通过多媒体交互式传播、网络互动传播、移动传播组成新媒体传播链,突破传统革命文物单向直线传播结构,形成多级传播效应,拓宽了信息传播广度,增强了受众互动意愿。未来,深入贯彻《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的意见》,加速革命文物分众式内涵传播,开启IP化传播和创意传播,或成为革命文物传播新趋势,助力革命文物保护事业新征程。革命纪念馆不是一般的博物馆,在增强互动性、趣味性,探索革命纪念馆“好听、好看、好玩”传播模式中,始终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位,始终要在庄严、肃穆、高尚的氛围中,传播红色历史、激发红色基因和以红色文化感染人。

参考文献

[1]王殊男.从“墙上的书”到复原陈列[J].东南文化,1992(2):304.

[2]严建强.计算机网络时代博物馆展示的传播与体验[J].中国博物馆,2004(1):41-46.

猜你喜欢

新趋势传播策略新媒体
企业英才俱乐部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述宾式惯用语使用新趋势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