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6年500例不同年龄段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9-10-18河南省汝州市中医院467599张会平
河南省汝州市中医院(467599)张会平
高龄产妇由于生殖功能衰退,产妇分娩风险较适龄产妇更高。此外,受传统生育观念影响,许多孕妇会过于重视孕前及孕期营养补给,认为营养越多越好,导致巨大儿发生比例不断升高[1]。本研究以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500例产妇分娩结局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指数产妇不良分娩结局,为孕产妇提供正确的营养指导,以确保产妇母婴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0例孕产妇的研究资料,所有孕产妇均为单胎足月产,且孕前身体健康,子宫及相关附件发育正常,同时排除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史者,肝、肾等重大器官功能障碍者及相关家族病史者。
附表1 各组一般情况(±s)
附表1 各组一般情况(±s)
组别 例数 年龄 BMI适龄组消瘦组 48 26.15±5.06 17.12±3.76正常组 156 27.64±4.12 21.67±3.38超重组 92 27.94±4.49 26.28±4.19肥胖组 56 28.67±5.17 30.11±3.89总计 352 27.65±5.12 22.14±4.28高龄组消瘦组 13 37.58±4.25 18.04±3.97正常组 79 37.41±4.31 21.96±4.12超重组 35 38.93±5.33 27.61±4.08肥胖组 21 39.41±4.37 32.92±3.61总计 148 37.97±4.67 23.95±5.04
附表2 各组新生儿体重比较
1.2 方法 统计各组孕产妇姓名、年龄、身高、孕周、身体健康情况等资料建立个人档案,同时统计分析各组孕产妇孕前体重、妊娠期及产后并发症、最终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一般情况 根据孕产妇的年龄分为高龄组(≥35岁)148例,平均年龄(37.97±4.67)岁,和适龄组(22~34岁)352例,平均年龄(27.65±5.12)岁,又根据孕产妇的孕前体重指数(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亚洲人BMI标准及我国成人体重特点)将两组再分为消瘦组(BMI<18.5kg/m2)、正常组(18.5~23.9kg/m2)、超重组(24.0~27.9kg/m2)及肥胖组(BMI>28kg/m2)。见附表1。
2.2 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适龄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11.65%(41例)、1.42%(5例);高龄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为14.86%(22例)、2.70%(4例),高龄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适龄组(P<0.05);适龄组产后出血、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0.80%(38例)、44.60%(157例);高龄组产后出血、贫血发生率为14.19%(21例)、47.97%(71例),高龄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适龄组(P<0.05)。
2.3 各组妊娠方式比较 适龄组剖宫产率为31.82%(112例),高龄组剖宫产率为41.89%(62例),高龄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适龄组(P<0.05);另两组孕产妇随着BMI的增长,剖宫产率均呈现增高趋势。
2.4 各组新生儿情况比较 适龄组新生儿体重低于高龄组,高龄组巨大儿比例11.49%高于适龄组11.36%,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随着BMI的增长,新生儿体重及巨大儿比例均呈现增高趋势,见附表2。
3 讨论
本研究500例孕产妇中适龄组BMI(22.14±4.28)kg/m2;高龄组BMI(23.95±5.04)kg/m2,高龄组BMI显著高于适龄组(P<0.05),两组随着年龄的增长BMI均呈现增高趋势,该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由于高龄产妇的宫颈一般比较坚韧,高龄产妇剖宫产率更高,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亦有所提升[2]。研究表明[3],孕前体重指数过高孕妇血脂水平也会增高,同时孕妇体内氧化酶也会增加,导致血小板聚集,胎盘功能不良,而高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发生率较普通孕妇更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适龄组,(P<0.05);高龄组产后出血、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适龄组(P<0.05);两组孕产妇随着BMI的增长妊娠期并发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增高;适龄组剖宫产率为31.82%显著低于高龄组4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随着BMI的增长,剖宫产率均呈现增高趋势,表明高龄及孕前体重指数过高的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发生比例显著增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孕前体重指数超重或肥胖的孕妇体内雌激素含量和脂肪组织过高有关,此类患者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及胰岛素分泌功能增强,增加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率[4],进而造成孕妇体内血糖过高,影响胎儿体重及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生率。当然,孕前BMI并不是越低越好,本研究中消瘦组产后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因此对于BMI较低孕产妇也应时时关注母婴健康状况。此外,国外研究表明[5],孕前体重指数为超重与肥胖的孕妇新生儿体重及巨大儿出生几率是正常体重指数的1.2~3.7倍。但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孕产妇随着BMI的增长,新生儿体重及巨大儿比例均呈现增高趋势,适龄组新生儿体重低于高龄组,高龄组巨大儿比例高于适龄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及我国人口饮食结构特异性有关,针对该问题今后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高龄及孕前体重指数过高的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显著增高,因此控制孕产妇孕前BMI,注重营养摄入的合理性对于提升孕妇在妊娠期间的身体质量及产后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