尪痹胶囊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2019-10-17王春芳刘娟云
王春芳 刘娟云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疾病,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RA好发于青壮年人群,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1]。目前对RA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西医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疼痛及关节损害、维持关节活动功能等;但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引起较明显的不良反应[2]。RA属中医学“痹症”范畴,一般辨证用祛风止痛、化痰祛瘀、除湿散寒、活血通络、益气补血、培肝补肾等中药治疗。因该病病程长,患者需长时间用药治疗,因此如何减轻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收集96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每组48例,分别采用尪痹胶囊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和单纯甲氨蝶呤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科就诊的RA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单号者纳入中西医结合组,双号者纳入西医组,每组48例。中西医结合组男20例,女28例;年龄20~47岁,平均(31.7±6.9)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平均(3.2±0.9)年。西医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21~48岁,平均(33.5±6.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平均(3.3±0.8)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对比差异无显著性,符合可比性要求。
1.2 诊断标准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订的RA诊断标准[3]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制定的寒湿痹阻证标准[4]:关节疼痛,遇寒加重,遇热减轻,关节肿胀或变形,晨僵,关节屈伸不利,肢体沉重感,恶风寒,舌淡,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20~50岁之间;3)肝、肾功能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正常;4)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入组前1个月内使用了与本病相关的药物;2)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3)伴有结核、恶性肿瘤、糖尿病、痛风性关节炎者;4)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禁忌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西医组单纯给予甲氨蝶呤片(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2022674,规格:2.5 mg/片)治疗,口服,每次10 mg,每周1次。中西医结合组则口服甲氨蝶呤片每次7.5 mg,每周1次,同时用尪痹胶囊(尪痹胶囊,国药准字Z20080096,规格:0.55 g/粒)治疗,口服,每次5粒,一日3次。治疗12周为一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对比2组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变化情况。ESR采用魏氏法检测,CRP采用浊度法检测,RF采用胶乳凝集试验检测。
1.6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5]评定。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率达75%及以上,ESR、CRP、RF正常或接近正常;进步: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率达50%及以上,ESR、CRP、RF有明显改善;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率达30%及以上,ESR、CRP、RF有改善或无改善;无效: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率低于30%,ESR、CRP、RF无改善。总有效=显效+进步+有效。同时对比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中西医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例,%)
注:与西医组比较,1)P<0.05
2.2 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对比2组治疗前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均较治疗前减少,晨僵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中西医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较西医组明显减少,晨僵时间较西医组明显缩短(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西医组比较,2)P<0.05
2.3 2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对比2组治疗前ERS、CRP、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RS、CRP、R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ERS、CRP、RF水平较西医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见表4。
表3 2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西医组比较,2)P<0.05
表4 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例,%)
注:与西医组比较,1)P<0.05.
3 讨论
RA具有反复发作、慢性进展等特点,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6]。RA患者关节以频繁发作滑膜炎及增生而形成血管翳,引起关节囊、骨、关节软骨破坏为主要病理特征,这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畸形、病残的主要原因。目前西医治疗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避免或减少关节损伤、维持关节功能。药物一般选用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和糖皮质激素,但长期使用存在较大的不良反应。非甾体抗炎药存在消化道反应及肝肾损害作用等;抗风湿药长期使用可出现骨髓抑制、黏膜损伤、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则会增加骨质疏松、高血压、肥胖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严重者可引起风湿性血管炎或心包炎等严重并发症[7]。
RA属于中医学“痹证”“历节风”“尪痹”范畴。中医对RA的治疗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证型主要包括寒湿闭阻型、风湿热型、痰瘀痹阻型及肝肾不足型4个证型,针对不同证型采用辨证论治法进行治疗。目前,RA并没有特异有效的治愈手段,且多数医家认为单用一种疗法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指出,RA是一种病因复杂、病变部位多样、病理属性不明确的慢性疾病,单药单方疗效不理想[8]。魏志强等[9]认为,RA病情复杂多变,单药单方疗效多欠佳,主张联合多种方法治疗,一方面能提高疗效,还可减少药物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有研究者将西药与中医药联合治疗RA,效果显著[10]。
中药制剂治疗RA除了发挥中药本身治疗作用外,还可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同时提高西药的疗效。甲氨蝶呤是目前RA药物治疗的首选,能较明显地改善患者病情,它是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减少尿嘧啶向胸腺嘧啶转化的数量,进而抑制免疫活性细胞的DNA生成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临床用量一般为10 mg/次,每周1次[10]。尪痹胶囊是中成药,药物组成为淫羊藿、熟地黄、续断、威灵仙、羊骨、桂枝、附片、独活、防风、知母、伸筋草、白芍、红花等,其中淫羊藿补肾壮阳、强健筋骨;熟地黄、续断补血滋阴,补精益髓;威灵仙、羊骨补肾生血,强壮督脉;桂枝、附片、独活有补肾助阳,逐风祛寒除湿;防风、知母、伸筋草能祛风胜湿、缓筋急、润肾滋阴;白芍、红花可活血祛瘀。诸药合用具有补肝益肾,强健筋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效。临床上长期使用甲氨蝶呤存在较明显的不良反应,故笔者将尪痹胶囊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用于RA的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组患者的RA临床症状较西医组明显改善,RA的相关指标ERS、CRP、RF水平较西医组明显降低,疗效较西医组明显提高,且减少了甲氨蝶呤用量,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安全性较高。但因RA为慢性免疫性疾病,且本研究随访时间短,样本偏少,尪痹胶囊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RA的疗效及安全性尚待扩大样本,延长随访期加以证实。
综上,尪痹胶囊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RA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减少甲氨蝶呤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