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逐瘀化痰汤治疗湿瘀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2019-10-17霍光
霍 光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脊柱关节病的一种类型,起病隐匿且呈慢性进行性,一旦病情进展至脊柱强直、疼痛,多不可逆转,极大程度降低生活质量。临床对于本病多采用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是保守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非甾体抗炎药能暂时改善症状、体征等,并不能延缓病情发展,且长期服用有明显的胃肠道不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1]。AS是骨科疾病,也是中医的优势病种,近现代中医治疗的经验总结及临床实践证明了其治疗优势。中医治疗讲究辨证与辨病、分型与分期相结合,以补肾、逐瘀、化痰为主,在缓解AS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2]。有学者认为中药治疗AS可能与抗炎镇痛、免疫抑制、骨代谢等作用相关。随着医学和科研水平的进步,学者在AS病因病机的探讨和中药药理的研究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3]。现代医学认为,炎症因子和骨代谢因素贯穿AS的病程发展始终[4]。为进一步验证,笔者选用补肾逐瘀化痰汤为治疗方案,探讨其对湿瘀痹阻型A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医学伦理委员会监督下,临床观察时间为2014年2月—2016年11月,选取我院诊断及治疗的湿瘀痹阻型AS患者78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29例;年龄23~61岁;病程1~13年。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2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相互间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参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的AS诊断标准,腰痛、僵直时间≥3个月。2)自愿参与原则,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订用药同意书。3)无肝、肾异常,遵医嘱正常治疗。
1.2.2 排除标准1)存在肝、肾功能不全,或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缺陷。2)脊柱炎病情较为严重,脊柱严重变形。3)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精神、神志疾病患者。4)1个月前曾服用过抗风湿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5)过敏体质,对研究药物存在禁忌。6)研究期间中断治疗或失访病例。
1.3 治疗方法以《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5]为治疗依据,非药物治疗:1)维持正常姿势,行走、坐位和站立时挺胸收腹,睡觉时睡硬木板床,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早、晚各俯卧30 min。2)避免负重,在寒冷、潮湿季节中,更应防范症状复发。3)戒烟酒,按时作息,规律的体育锻炼,每周5次,每次30 min。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甲氨蝶呤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5 mg×100片)口服,10 mg/次,1次/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25 g×12片×5板/盒)口服,1.0 g/次,2次/d,可采用镇痛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逐瘀化痰汤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 g,党参30 g,茯苓20 g,炒薏苡仁20 g,法半夏15 g,陈皮10 g,杜仲25 g,菟丝子30 g,独活20 g,川芎20 g,牛膝15 g,骨碎补10 g,土鳖虫15 g,炙甘草10 g。随证加减,煎煮前浸泡2 h以上,加1000 ml水煎取400 ml,分早晚2次分服,1剂/d。2组持续治疗2月为一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期间记录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状况,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来反映患者感受疼痛的程度,在一条10 cm的线段上,起始为0,表示无痛;终点为10,表示剧痛,中间不同位置表示疼痛的不同程度。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显效:晨僵、腰骶部及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或不影响正常生活,VAS评分降低≥70%;有效:晨僵、腰骶部及关节疼痛好转,对正常生活轻微影响,VAS评分降低≥30%;无效:晨僵、腰骶部及关节疼痛无太大改善,影响正常生活,VAS评分降低<30%。将显效、有效所占比值计为总有效率[6]。
1.5 检测方法
1.5.1 样本收集在无菌条件下,入选病例治疗前后收集血液标本,为空腹肘静脉血5 ml,置入EDTA-2K抗凝真空管,在离心机下进行分离15 min,设定参数:离心半径12 cm和转速4000 r/min,收集上清液测定,置入多个冷冻管中,立即送入检验科,如不能立即送检,则置入-20 ℃冰箱中保存。
1.5.2 基本步骤1)细胞因子指标:应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及配套试剂(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数值。2)骨代谢指标: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配套试剂(美国R&D公司生产)测定血清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及I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等数值。以上过程均遵循试剂盒说明书中时间、加液量及加样顺序进行操作。
1.6 安全性分析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治疗过程中定时随访,门诊或住院检测,2周一次,记录不良反应事件,包括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胃肠但反应、皮疹、发热等。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细胞因子指标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TNF-α数值降低,血清TGF-β1数值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数值较低,血清TGF-β1数值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TGF-β1数值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t1、P1为2组治疗后数据比较
2.3 骨代谢指标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BGP数值升高,血清TRACP、CTX-Ⅰ数值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GP数值较高,血清TRACP、CTX-Ⅰ数值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GP、TRACP、CTX-Ⅰ数值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t1、P1为2组治疗后数据比较
2.4 安全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中断治疗及失随病例,治疗期间无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出现,除对照组2例恶心呕吐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AS在我国一直属于高发的态势,大多数医院均有本病的报道。我国AS的发病率为每年(0.5~14)/10万[7],发病率稳定,随着病情进展,逐渐累及脊柱、骶髂关节等,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种因素参与其中,其免疫与遗传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AS尚缺少根治性方案,需早期发现及治疗,尤其是女性,早期潜在症状并不明显,觉察时病情恶化及进展,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8]。临床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常用的方法为糖皮质激素、镇痛等,存在疗效不稳定、停药后易复发等问题。近年来,对该病的进一步研究,使AS的治疗方案有所扩大[9]。中医学治疗AS历史悠久,在整体、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下,针对性治疗AS效果显著。就中医而言,中医药治疗AS的辨证分型未统一,辨证及用药结果有所不同,统一的治疗方案及作用机理也尚未明确[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依靠现代检测技术对AS病因病机及中药药理进行深化,配合中医的辨证论治,可拓宽AS的治疗思路[11]。
中医古籍中并未见“强直性脊柱炎”的记载,根据脊柱、关节的病理改变,可归属于“痹症”“骨痹”等,早在《素问》中就提及过其临床特点,“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客气至,名曰骨痹”。 随着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完善,诸代医家对此病多有论述[12],本病本虚标实,虚为先天不足,肾气亏虚;实为痹症日久,血行不畅,痰瘀互结而阻碍脉络而发病。痰瘀阻滞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贯穿本病发病始终[13]。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痹证有瘀说”,故对于此类型的AS,中医药治疗常用化痰逐瘀,补肾健脾疗法[14]。全方中黄芪、党参、茯苓、杜仲、独活、菟丝子补肾健脾,使肾气充足,肾不亏则生髓无碍,髓有余则骨有所养;川芎、牛膝、骨碎补、土鳖虫活血祛瘀;炒薏苡仁、法半夏、陈皮理气去湿化痰,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起到化痰逐瘀、补肾健脾之功。学者利用中药实验[15],发现骨碎补、杜仲等补肾舒脊药物有较好的抗炎及镇痛作用,能有效改善大关节的活动功能;黄芪、杜仲、牛膝、川芎等药物抑制AS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改善骨代谢。
目前,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及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成为热点,AS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合成、分泌的紊乱,与健康人比较,AS患者的骶髂关节活检组织、葡萄膜炎患者房水中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GF-β降低。另外,AS存在继发性骨质疏松征象,且随着病情的发展,骨量下降更为明显,表明骨代谢紊乱是导致AS患者骨质疏松病理改变的一个方面。血清BGP、CTX-I是骨形成与破坏中的2个重要指标,较好地反映人体破骨与成骨状态。现代药理学证实,中医药治疗AS以滋补肝肾、化痰逐瘀为主要方法,调节相关生物学指标,作用机制多与抗炎镇痛、免疫抑制、骨代谢等相关。本次研究发现,经补肾逐瘀化痰汤治疗后血清TNF-α数值较低,血清TGF-β1数值较高,血清BGP数值较高,血清TRACP、CTX-Ⅰ数值较低,且临床疗效显著升高,说明了补肾逐瘀化痰汤对湿瘀痹阻型AS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与改善细胞因子和骨代谢指标相关。药物安全性也是骨科疾病治疗所关注的重点,不应因药物导致新生不良反应出现[20]。本次发现补肾逐瘀化痰汤治疗后无不良反应出现,证实了补肾逐瘀化痰汤治疗AS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