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临床观察
2019-10-17吴荔
吴 荔
胃溃疡(Gastric ulcer)是消化道常见疾病,主要机制为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与黏膜的防御能力间失去平衡,胃酸对黏膜产生自我消化。常见病因为Hp感染、药物、遗传易感性及胃排空障碍。如果没有得到系统性的治疗,严重者容易并发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及癌变,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西药进行对症治疗,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疗效,但容易引起复发,对患者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临床开始逐渐向中医药领域过渡,本研究选取1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加味黄芪建中汤进行辅助治疗,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病例收集符合伦理要求,所有患者均满足本研究相关条件。患者本人意识清晰,能够正确掌握药物治疗方案,同时对相关注意事项知情。根据不同给药方法分组,观察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52.63±3.58)岁。对照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52.35±3.57)岁。所选患者均通过胃镜检查证实病情。2组临床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治疗依从性较高者;2)无脏器功能严重损伤者;3)4周内未服用过抗生素、中草药、抑酸药及铋剂者;4)无沟通障碍者;5)符合西医慢性胃溃疡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脾胃虚寒证候分类标准者;6)临床资料完整者[1]。
1.3 排除标准1)胃镜诊断为恶性肿瘤,有出血、穿孔、梗阻并发症;2)有计划生育的妇女,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3)多种原因导致中断治疗者;4)合并严重感染者;5)多种原因导致无法配合诊疗工作者;6)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7)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及脑器质性疾病者;8)合并精神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症等;9)对青霉素过敏者;10)患者不愿参加临床试验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生产单位: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916),每次口服10 mg,每天2次;同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生产单位: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1351。每次口服1 g,每天2次)、克拉霉素缓释片(生产单位: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236。每次口服0.5 g,每天2次)等药物。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方剂加味黄芪建中汤进行辅助治疗,方中药材主要包括:黄芪、饴糖各30 g,海螵蛸20 g,延胡索、白及、炒白芍各15 g,炙甘草、法半夏各10 g,蒲公英、大黄各6 g,干姜5片。清水煮沸后文火煎煮30 min,取汤汁服用,1剂/d,早晚分服。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此后对比临床效果。
1.5 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判断标准为[2]: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溃疡面愈合;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50%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出现病情加重表现。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胀痛、烧灼样痛、反酸症状评分,每项评分范围0~5分,分数越低表明症状越轻[3]。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Hp转阴率,对比溃疡消失时间、用药时间等情况。对比2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对溃疡直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做好详细记录与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1)χ2=5.566,1)P=0.019
2.2 2组患者症状评分对比2组治疗前胀痛、烧灼样痛、反酸症状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胀痛、烧灼样痛、反酸症状评分分别为(1.61±0.13)分、(1.36±0.35)分、(1.12±0.23)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症状评分对比 (例,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1)P<0.05
2.3 2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溃疡直径(1.35±0.21)cm,明显低于对照组(1.82±0.66)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转阴率为93.02%,对照组Hp转阴率为76.7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溃疡消失时间、用药时间分别为(11.08±2.42)d、(15.87±3.56)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Hp转阴率及溃疡情况对比 (例,
2.4 2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肝肾、心肺、血尿常规检查结果均正常。观察组轻度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轻度不良反应3例,轻度不良反应未经过特殊处理自行消失。2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1)χ2=0.836,1)P=0.129
3 讨论
胃溃疡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高,对患者生活产生长期影响。从目前报道来看,主要机制为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与黏膜的防御能力间失去平衡,胃酸对黏膜产生自我消化致。常见病因为Hp感染、药物、遗传易感性及胃排空障碍。胃溃疡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4]。多数文献报道认为,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病因之一,且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也会显著增加胃溃疡发病率。西医认为,在为胃溃疡患者开展临床治疗时,应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同时采用相关药物充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在此基础上,采取必要方法预防并发症,避免病情持续进展。现阶段,西医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方法进行治疗,最常见的治疗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可发挥一定抑酸作用,同时配合抗生素进行协同治疗,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疗效,但从长远来看,西医药物仅仅是对胃溃疡表面病理进行相应治疗,无法达到根治效果,因此复发率相对较高。
中医学认为,胃溃疡主要表现为胃脘痛及反酸、嗳气,归属“胃痛”“嘈杂”“胃疡”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气机阻滞或脉络失养,导致胃失和降,故不通则痛,失荣亦痛[5]。多由外感邪气、内伤情志、饮食不节所致[6]。《杂病源流犀烛·胃痛》指出:“胃禀冲和之气,多气多血,壮者邪不能干,虚者着而为病”。强调了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邪气犯胃乃是发病的关键。因此,临床治疗上应以健脾和中、温胃止痛为根本治疗方法。黄芪建中汤是传统中医古方,在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不仅治疗效果理想,同时可降低胃溃疡的复发率。黄芪建中汤中黄芪有益气补中的作用,饴糖、大枣可补虚健中,炒白芍、延胡索则有生肌止痛、活血排脓之效。海螵蛸能消肿生肌,在修复血管性损伤中发挥明显作用,因此对溃疡穿孔有明显缓解作用。与此同时,法半夏具有温中和胃功效。现代药理学证实,法半夏中有效成分可有效对抗幽门结扎性溃疡,发挥显著的消炎、止痛功效[7]。而蒲公英则具有消肿祛瘀、清热解毒之功效。方中添加的白及,可发挥收敛止血的作用,在修复胃溃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方中添加干姜和炙甘草,能够对上述诸位药材进行充分调和,共奏开胃健脾、温中散寒之功效。
寇侃曹[8]在其临床研究中,将黄芪建中汤与质子泵抑制剂进行联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疗效达到95%以上。另有文献研究认为,在采用西药三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胃溃疡患者中药汤剂,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病情预后,及时消除临床症状。本研究通过实践经验证实,黄芪建中汤中有效成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多种症状,如胃脘痛、烧心等,此汤汤性柔和,患者服用安全有效,是理想的辅助治疗用药。通过本研究证实,采用加味黄芪建中汤辅助治疗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同时治疗后上腹烧灼样痛、反酸及胀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溃疡直径明显缩小,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符,进一步证实中药汤剂在治疗胃溃疡中的临床价值。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显示,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也说明中药汤剂服用具有安全性。但是,本研究未对2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应在日后研究中适当增加该方面内容,从而不断完善临床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成果,为临床提供更多必要帮助。
根据实践工作经验总结认为,加味黄芪建中汤临床效果显著,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可进一步强化临床效果,改善临床多种症状,促进病情恢复,进一步突出临床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凸显中医治疗领域的科学性。在服药过程中,需加强用药监督,告知患者服用中药汤剂时,应规律进餐,切勿进食过饱,避免睡前进食,戒烟,戒酒,戒大量饮用浓茶或咖啡,忌食辛辣、荤腥、油腻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9],还需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10]。平时应慎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11]。通过上述事项,不断强化用药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加味黄芪建中汤临床效果明显,在改善胃溃疡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均比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