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芴母核的新型水溶性弱酸性荧光pH指示剂

2019-10-17李华锟廖永芳刘阳平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甲醚柱层析核磁

李华锟,廖永芳,刘阳平

(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天津市临床药物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0)

细胞内pH的动态变化被认为是理解细胞中许多生理功能调节机制的关键[1]。pH值的有效控制对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十分重要。目前细胞内pH值测定方法主要有光化学法、弱酸弱碱分布法、微电极法、核磁共振法等几种。其中光学方法有响应时间快,高信噪比,无创性和良好的pH敏感性等几个优点。自从首次捕获到细胞内的pH探测器6-羧基荧光素后,Thomas等[2-3]已经描述了很多pH指标性质[1,4-11]。

为了定量的测量pH值,需要指示剂的pKa与实验系统的pH值相匹配。溶酶体与内涵体是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亚细胞结构,在细胞的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这些细胞器的定位与追踪,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溶酶体和内涵体的pH值分别在4~5和5~6之间,因此开发高效的弱酸性pH荧光指示剂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此,笔者报告一种基于新型芴衍生物的敏感的弱酸性荧光pH指示剂。

芴衍生物以其高荧光量子产率和优异的光稳定性著称[12-13]。最近芴基共轭化合物因为其中具有高双光子吸收(2PA)横截面,也被报道为优异的双光子荧光(2PF)材料[14-18]。因此本文基于芴母核进行衍生化以期得到可以指示弱酸性pH的荧光探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二乙二醇-2-溴乙基甲醚、2,7-二溴芴、正丁基锂(n-BuLi)、碘化钾(KI)、二乙胺和2-氨基苯硫酚等试剂购买于阿拉丁试剂公司。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基亚砜(DMSO)购买于Sigma试剂公司。干燥的THF经过金属钠干燥处理制备。核磁数据采集于Bruker 400M核磁共振波谱仪上。

1.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及合成步骤 见图1。

1.2.1 化合物9,9-二乙二醇甲醚乙基-2,7-二溴芴2的合成 将2,7-二溴芴(0.907 g,2.8 mmol)、二乙二醇-2-溴乙基甲醚(1.294 g,5.7 mmol)溶于DMSO(7 mL) 中,当然后加入 KI(0.049 g,0.3 mmol)和KOH(0.665 g,11.9 mmol),在氩气保护下室温搅拌1 h。将反应液倒入水中(50 mL),乙酸乙酯萃取3次(20 mL×3),有机相水洗,无水 Na2SO4干燥,减压浓缩。浓缩液经硅胶柱层析纯化(PE:EA=10:1)得黄色化合物 2(1.328 g),产率 77%。

图1 目标化合物5的合成路线Fig 1 The synthetic route of target compound 5

1.2.2 化合物9,9-二乙二醇甲醚乙基-7-溴芴-2-甲醛3的合成 将原料2,7-二溴芴(1.18 g,1.914 mmol)溶于干燥的 THF(7 mL)中,冷却至-78 ℃,然后缓慢滴加n-BuLi(1.6 mol/L正己烷溶液,1.28 mL)。滴加完毕后 20 min,加入 DMF(0.21 mL,2.693 mmol)与 THF(0.37 mL)的混合溶液,反应液在此温度下反应1.5 h,然后缓慢升至室温反应1 h。反应液冷却至5℃,加入盐酸水溶液(2 mol/L,1.5 mL)淬灭反应。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40 mL×3),合并有机相并用饱和NaHCO3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蒸浓缩得粗产品,经硅胶柱层析纯化(PE:EA=8:1)得白色目标化合物(0.806 g),产率78.4%。

1.2.3 化合物9,9-二乙二醇甲醚乙基-7-二乙胺基芴-2-甲醛4的合成 将化合物3(0.679 g,1.2 mmol)溶于干燥的DMF(4 mL),然后加入二乙胺(0.877 g,12 mmol),氩气保护油浴加热回流反应12 h。反应结束,将反应液倒入水中(50 mL),乙酸乙酯萃取3次(20 mL×3),1N 盐酸水溶液洗涤(20 mL),水洗(20 mL),无水NaSO4干燥,减压浓缩。浓缩液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化合物4(0.468 g),产率70%。

1.2.4 化合物9,9-二乙二醇甲醚乙基-7-二乙胺基-2-(2-苯并噻唑)芴的合成 将化合物4(0.329,0.59 mmol)和 2-氨基苯硫酚(0.18 g,1.48 mmol)溶于DMSO(3 mL),油浴加热195℃反应 2.5 h。反应结束将反应液倒入水(30 mL)中,乙酸乙酯萃取3次(20 mL×3),饱和 NaHCO3洗涤,水洗,无水 Na2SO4干燥,减压浓缩。浓缩液经硅胶柱层析纯化(PE:EA=5:1)的黄色目标化合物(0.265 g),产率68%。

2 结果

2.1 目标化合物和中间体核磁数据的表征 在碱性条件下对2,7-二溴芴的9位进行双烷基取代得到化合物2,然后n-Buli拔溴与DMF反应得到化合物3,随后再与二乙胺发生亲核取代发应得到化合物4,化合物4与2-氨基苯硫酚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5。并对各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进行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化合物 2:1H NMR(400 MHz,CDCl3)δ7.53-7.45(m,6H),3.54-3.52 (m,4H),3.50-3.47(m,4H),3.40-3.38(m.4H),3.34(s,6H),3.22-3.19(m,4H),2.77(t,J=7.6 Hz,4H),2.33(m,7.6 Hz,4H)(图 2)。

化合物 3:1H NMR (400 MHz,CDCl3)δ10.05(s,1 H),7.92(s,1H),7.88(dd,J=7.6,1.2 Hz,1H),7.79(d,J=8.0 Hz,1H),7.62(d,J=8.4 Hz,1H),7.63(d,J=2.4 Hz,1H),7.51(dd,J=8.0,1.6 Hz,1H),3.51-3.44(m,8H),3.36-3.33(m,10H),3.18-3.16(m,4H),2.79-2.75(m,4H),2.47-2.34(m,4H)(图 3)。

图2 化合物2核磁表征Fig 2 MNR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ound 2

图3 化合物3核磁表征Fig 3 MNR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ound 3

化合物 4:1H NMR(400 MHz,CDCl3)δ9.96(s,1 H),7.83 (s,1H),7.78 (d,J=7.2 Hz,1H),7.60-7.51(m,2H),7.68-6.57(m,2H),3.51-3.18(m.26H),2.84-2.72(m,4H),2.45-2.26(m,4H),1.21(t,J=7.2 Hz,6H)(图 4)。

化合物 5:1H NMR (400 MHz,MeOD)δ8.15(s,1H),8.01-7.98(m,3H),7.65-7.39(m,4H),6.80(s,1H),6.75(d,J=6.4 Hz,1H),3.49-3.18(m,26H),2.93-2.80(m,4H),2.51-2.34(m,4H),1.28-1.21(m,6H)(图 5)。

图4 化合物4核磁表征Fig 4 MNR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ound 4

图5 化合物5核磁表征Fig 5 MNR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ound 5

2.2 化合物5紫外吸收变化与pH值的关系 质子化的化合物5的最大吸收峰在341 nm,中性态化合物5的最大吸收峰在409 nm。紫外吸收光谱随pH值的变化如图6所示,随着pH值的增加,化合物在341 nm的吸收强度逐渐降低,而409 nm的吸收强度逐渐升高,并在355 nm处形成一个等当点。由于与芴相连的二乙胺基氮的碱性明显高于苯并噻唑氮的碱性,因此质子化优先发生在二乙胺基氮的位置。根据文献报道的方法,对341 nm处的紫外吸光度进行非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化合物5的pKa为5.75±0.12。

图6 在磷酸缓冲液中(50 mmol/L),化合物5(25 μmol/L)的吸收光谱显示为pH依赖性,箭头显示吸收强度随pH增加而变化。(箭头)341 nm处吸光系数与pH值非线性拟合Fig 6 pH dependence of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compound 5(25 μmol/L)inPB buffer(50 mmol/L)with arrow indicating thechange of the absorption intensities with pH increase.(Arrow)Nonlinearfittingof the pH-dependent extinctioncoefficientsat341nm

图7 在355 nm(吸收等当点波长)处激发,化合物5(10 μmol/L)在磷酸缓冲液(50 mmol/L)中荧光强度显示pH依赖性,箭头显示荧光强度随pH增加而变化。(箭头)391nm处荧光强度与pH值的非线性拟合Fig 7 pH-dependence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compound 5(10 μmol/L)in PB buffer(50 mmol/L)excited at 355 nm(absorption isobestic point wavelength in Fig 1)with arrow indicating the change of the fluorescent intensities with pH increase.(Arrow)Nonlinear fitting of the pH-dependent fluorescent intensity at 391 nm

2.3 目标化合物荧光强度变化与pH值的关系 由图7所示,当化合物5在等当点(355nm)波长处被激发时,可以观察到质子态和中性态的荧光发射,分别在392 nm和571 nm。随着pH值的增加,392 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571 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加。根据文献报道的方法,对392 nm处的荧光强度进行非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化合物5的pKa为5.88±0.06。这一结果与利用341 nm处的紫外吸光度进行非线性回归所得pKa相吻合。

3 讨论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4步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5,并对其结构进行了核磁表征。紫外吸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显示,化合物紫外吸光系数与荧光强度随着pH的变化而变化,通过非线性拟合显示化合物的pKa为5.88,是一个弱酸性的pH荧光指示剂,笔者下一步的工作将要探索其在弱酸性环境的溶酶体和内涵体方面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甲醚柱层析核磁
上海某三甲医院CT、核磁大型影像设备的管理、配置和使用分析
HPLC-MS/MS 法测定水和土壤中四氟甲醚菊酯残留量
基于低场核磁成像的银杏胚检测及分类
老人摔倒为何需要拍核磁?
植物源农药大黄素甲醚的光解特性研究
蒿甲醚pH 依赖型固体分散体处方研究
泥炭组成成分的GC-MS分析
栀子提取物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小蜡叶民间药用物质基础提取模式探索
大黄素甲醚调节miR-370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