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口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2019-10-17朱蓝辉
朱蓝辉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引 言
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20)》,首次提出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取代了传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并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随后,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系列文件中均提到了深度融合这一概念。何克抗提出,深度融合不再是“渐进式的修修补补”,而是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互联网+”时代,信息呈现方式、信息获取方式和途径、信息获取内容、获取时空、信息获取体量发生深刻变革,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必然产生革命性影响。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的新途径。何克抗提出,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具体内涵是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课程教学是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最核心的部分。从辅助到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将发生根本性变革。深度融合意味着“‘技术’与‘课程’的无缝对接、隐性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创新。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改进外语教学手段的工具,而是使外语课程、外语课堂、外语学习过程的本体蕴含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完全融入并创新外语课程、创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使外语教学系统发生根本性和实质性变革,实现信息技术对外语教育教学发展的革命性变革。
本文旨在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际出发,梳理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成果,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英语口语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一、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综述
1.信息化教学研究综述
我国近二十年教育信息化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起步阶段(1999-2004年)、(2)应用阶段(2005-2009年)、(3)整合阶段(2010-2014年)、(4)深度融合阶段(2016年至今)。
(1)1999年-2004年,是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起步阶段。研究热点为在教育信息化教学外部环境如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校园网”“多媒体”等等相关应用研究并没有达到相对深入阶段。
(2)从2005年至2009年,是教育信息化研究由起步转向应用阶段。研究热点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在教育各个领域的应用:教育数字资源体系的开发、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研究者们强调教育技术与外语学科应用的全面整合;重视教学管理中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状态。因此,信息技术全面应用成为第二阶段的常态。
(3)2010-2014年,是教育信息化研究由应用转向全面整合阶段。研究热点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移动学习”“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阶段的常态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面整合。
(4)2016年至今,是教育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阶段,研究热点有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对比研究和信息化教学评价等。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开阔,已突破传统的教育技术研究视角,研究者开始从哲学、生态学等全新视角来探究。研究内容上,大部分的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只是片面的考察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具体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需改进的策略,缺少系统的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应用研究。
2.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综述
外语教育信息化经历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CAI、CAL、CALL)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撑外语教学阶段、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阶段,为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英语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构建研究方面,王宁,谢海玲,欧洁,杨延龙等学者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具体教学设计方案,探索符合学生特点和学习规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对比研究方面,侯建军在宁夏大学实施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对其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曲鑫等论证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对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人文素养提升,特别是思辨能力提升的影响。
在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方面,果笑非探讨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动态分层教学模式研究。申云化等研究了在现代电化教育环境下,多模态协同的元认知过程法能够改善英语学习者在听力方面的表现。杨晓琼和戴运财对批改网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学生写作能力、写作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批改网的自主写作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总体水平,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动机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王宏俐等构建了基于网络学习资源的学术英语读写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实践检验和效果评估。该模式能够有机结合语言知识技能培养与专业知识学习,增强学生的批判意识,对提高学生学术英语读写水平具有显著作用。
学者们对英语信息化教学也进行了反思,佟秋华对英语专业视听说课与传统课堂听力课中学生的能动性及学习效果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听说理解及实践能力但同时被动跟随老师及受制于先进教学设备的学生,无法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也表明目前的多媒体视听说课堂存在问题,急需提出有效解决方法。王聿良和吴美玉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翻转课堂要摆脱技术依赖定势,加强和重视教学管理平台、学习评价体系及课程学习资源建设,实现从技术形式向内容逻辑的转变。王娜和张敬源基于校本改革与探索,反思了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质与面临的关键问题。
邓迪,郑璞玉,安桂芹,胡杰辉,伍忠杰等学者们对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孙志农从学习者角度,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学习者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陈坚林提出外语教育信息化已经达到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阶段,使用科学计量软件对我国近二十年教育信息化进程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提出“互联网+外语教学”深度融合应该体现外语教学常态的生态化、自主化和个性化。尹婷和焦建利运用质性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国际权威期刊《语言学习与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研究方法。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学者们探索了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模式和路径,还从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教学反思等方面对信息化教学实践进行实证探究,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方法逐渐多样化。然而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口语模块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践效果的探索几乎没有。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为弥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研究的不足,本研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依托教学平台和网络学习资源,尝试构建了基于“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口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展了该模式的实验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大学英语口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互联网+”大学英语口语信息化教学模式
1.构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由具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的人构建而成,但不同的人在先前知识水平、认知风格及实际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别,因此他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就各有不同。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可以定义为: 学习主体主动选择和加工外部环境中的信息,以及建构知识的过程。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由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存在差异,在教学中营造社会性与协作性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互联网+”时代的英语课堂通过基于现实生活的项目,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交流”和“协作”,实现“意义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介——图、文、声、像的多媒体为学生构建了立体的语言学习和交流环境。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创造接近真实的交流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间的协作性,满足大学英语跨文化交流的课程需要。
大学英语作为我国高校公共基础必修课,受众面广,但学分压缩,课时不断减少,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如果教师还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必然无法覆盖输入材料学习和语言输出运用两个环节。文秋芳提出外语课堂教学“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输出既是语言学习的动力,又是语言习得的目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遵循外语教学的一般规律、原理和方法,解决语言输入不充分、有效语言输出不足的问题,如何把大学英语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大学英语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
2.实施方案
(1)研究对象
实验教学的对象是广东省某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四个班级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来自于两个学院的不同专业,共142人。
课程开始前,对实验班142名学生开展了“英语口语能力学习态度、方法和需求”调查,调查包括学生对自身英语口语能力的认知、英语学习方法、对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和重点的看法。在142份有效数据中,了解了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学习需求,对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视程度,参照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对大学英语口语模块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2)教学步骤
实验班开展基于网络学习资源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课前
学生在不同时间、地点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进入网络教学平台,领取课前学习任务单。任务1:登录Quizlet 软件预习主题词汇,查看词库,跟读单词发音,完成单词配对闯关游戏和单词测试,学生在游戏闯关模式的激励下不断挑战自我,在游戏中学会单词。任务2:观看微课并完成微课任务。软件自动统计学生出错的单词,教师以此调整课上的单词游戏,微课完成情况形成分析图表,教师以此调整课中教学重点。
——课中(口语六步教学法)
情景导入。教师展示图片或者案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播放与口语主题相关的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并发布口语任务:模拟真实情景,完成主题对话。
词汇巩固。教师根据课前的单词错误清单设置单词游戏,学生打开Quizlet 软件,按照游戏规则在规定时间内输入单词。游戏根据完成时间和正确率进行排名。软件汇总错误清单,教师用形象化的图片讲解清单上的单词,进行单词辨析,层层解决学生词汇不足问题,完成了教学重点之主题词汇的学习。
如果v0满足vr
句型扩展。学生打开平台推送的对话听力,做听力练习,实时上传自己总结的句型。教师及时纠错,汇总句型,形成句库。并在句库中标记基本句型、提高句型,实现分层教学。学生可随时查阅词库、句库。
由此学生解决了词汇、句型不足的问题,完成了教学重点内容的学习,进入教学难点内容的学习。
配音练习。学生用Aboboo 语音软件配音平台推送的材料,软件强大的语音识别技术自动检测打分,学生通过分数和波形图了解发音缺陷,反复练习,并将最高的分数截图发到平台。口语不佳学生可选择慢速跟读。跟读练习逐步提升语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流利度。
小组演练。学生按组操作平台推送的虚拟购物游戏,形成不同的购物情境,小组根据情境共同完成内容设计,随时在词库、句库中调用词汇句型,分工分角色,演练对话,完成汇报的准备工作。教师观察、协助小组分析情境,回答学生的疑问。
汇报点评。学生按组汇报,多媒体教室实时录像并上传至平台,连接外籍专家点评,教师评价小组汇报,并组织学生在平台上互评,将评价保存至学习平台。师生一起总结本次课内容,学生按照评价原则在平台上传学习反馈,并对教师及本次课进行评价。
——课后
学生登录平台完成测验,丰富词库、句库。教师针对平台统计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并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教学平台设有评价交流区,有完整的评价标准和电子档案,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任务完成情况和知识技能掌握开展评价。同时学生参与评教,实现教学相长。平台自动统计各项评价,形成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多视角、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进步的快乐。
3.教学效果分析
我们采用组内成绩对比和抽样访谈验证实验班的英语口语信息化教学学习效果。
(1)前测、后测成绩对比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班学生的口语能力实施测评,使用统计软件SPSS18.0 对学生前测和后测的成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测试采用2018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口语(高职组)赛题库及其评分标准。
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口语的前测成绩、后测成绩有显著差异(t=14.077,df=141,p<0.05):学生接受口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后的口语成绩显著高于接受口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前的口语成绩(MD=6.49),如表1所示。
表1 成绩差异(n=142)
这表明大学英语口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有显著作用。
大学英语口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该模式依托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丰富、鲜活、地道的语料,使内容生动化,教学分层化,学习自主化。平台快捷的统计功能实时显示学生学习状态,方便教师追踪学生学习进度,提高师生和生生互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第二,采用口语六步法开展教学:①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探究;②词汇巩固为完成口语任务扫除了单词障碍;③句型扩展为口语任务搭好了脚手架;④配音练习提升语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流利度,让学生敢于开口;⑤小组演练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英语沟通能力;⑥汇报点评展示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三,英语学习软件等工具的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程度,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软件的口语评测功能完美契合了语言学习的特点,口语跟读和复述等检测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课前不开口、课上开不了口、课后口不开的难题”。
(2)抽样访谈
课程结束时,随机抽取8名学生进行半开放式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对大学英语口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看法。访谈问题为:①你对课程的感受如何?②你对教学模式的看法有哪些?③你在课程学习中有什么收获?
访谈发现,总体上学生对课程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英语学习既有趣又有效。课前推送的微课内容“新颖及时,贴近日常生活,也很有趣”。还有学生表示“老师布置任务时区分一般难度和高级难度,虽然他们的基础没有那么好,但是又能完成一定的任务,感觉学习英语没有以前那么难了,有成就感。而且感觉自己受到了老师的特别关注,更有动力学习了”。
就课程教学模式而言,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口语信息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的局限性。通过课前微课推送和课上英语软件的使用,他们不仅了解了要学习什么,还知道自己学的怎么样,哪些方面需要完善,对英语口语学习充满信心。此外,学生对信息化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功能非常满意。“以前老是上完课就走了,有困惑也不能及时解决。现在不一样,在手机上,在电脑上,在等车的时候,我都可以学把问题发到学习平台中,很快就能得到老师的回复了”。学生随时登陆平台获取资源,辅助学习。
就课程收获而言,学生的体会为:第一,口语能力加强了,学到了很多不同主题的口语表达。有学生认为:“跟随英语词汇软件和语音软件,学习很多主题词汇,多次跟读配音,语音越来越好,敢于开口说英语了。”第二学习自主性加强。学生的学习不仅受到教师的监督,也受到同学的监督和指导。信息化教学平台有完整的评价标准和电子档案,课前、课中、课后的任务完成情况和知识技能掌握学习全程记录和评价。学生谈到:“每一步的学习情况都有记录,每一阶段的学习表现都被形成性评价。我们必须跟着老师的指导一步一步不断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论与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探索适合大学英语口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构建了“互联网+”大学英语口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该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并创新外语课程,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也符合语言学习中的输入输出原则。其次,该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语言习得机制。大学英语口语模块信息化教学模式将任务分解,在学习平台进行,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实时登录学习平台获取资源和学习任务,辅助学习。该模式创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将思维训练和语言学习相结合,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语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流利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大学英语口语信息化教学化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能够快速全面的了解每位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知识储备、信息素养、临场反应、批判性思考能力都要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