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低龄儿童的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2019-10-16庞杨德
庞杨德
【摘 要】 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喜怒哀惧爱恶欲的心理过程。它对于低龄儿童品行的养成、智力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低龄儿童品德形成的过程中,情感是动力,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由于低龄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单纯接受情感教育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而单纯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又比较枯燥,不易引起低龄儿童兴趣。如果将情感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有机结合,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低龄儿童 情感教育 行为习惯 培养策略
一、情感教育对儿童成长和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情绪及其发生的特点和机制决定了儿童情感发展的特性:原始早发性、强动力性、易感染性。情感教育对儿童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对脑与神经活动的形塑作用,对早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对人的态度的影响,与价值观互为因果,作为价值观的标示器对生命意义价值体系的构建产生影响。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还在于早期情感的未分化性导致日后多种不同情感特质与能力产生的可能性。儿童期的情感教育几乎关涉人的全部品质。儿童对学习新鲜事物的兴趣、专注、勇敢尝试、自由想象对心智及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好奇心是幼童和青少年最普遍、最活跃的特性,需要刺激和唤醒,它是获得真爱的情感,成为人格的动机、人格的核心力量,也是儿童表现美德的基础。
二、低龄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特点
1. 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情绪调节控制能力的发展,保证了儿童情绪的稳定性,使儿童能够较好地适应学校的课堂生活和完成学习任务,并保证了他们与同伴的友好相处。但值得注意的是,低龄儿童的自制力毕竟是有限的,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家长和教师长期不懈地给予引导,帮助他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2. 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由对个别事物产生的情绪、情感逐渐转化为对社会、对集体和对同伴的情感;由事物的外部特征引起情绪、情感转化为由事物的本质特征引起情感体验。
3. 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儿童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三、低龄儿童的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1. 利用游戏,萌发低龄儿童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游戏中,低龄儿童扮演的任何一个角色都影响他们的认识和情感。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我们充分创设角色游戏的条件,满足低龄儿童模仿现实生活的愿望。在“娃娃家”中,启发“爸爸妈妈”要关心照顾“孩子”,热情礼貌地招待客人。在“医院”里,启发“医生”要耐心细致地为“病人”医治。在“银行”里,“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认真负责等等。低龄儿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从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爱护,相互帮助的美好情感。在此同时,启发低龄儿童对他人的热爱之情。逐步养成礼貌待人、互相谦让、团结协作、友好相处等良好行为习惯。
2. 结合节日活动,激发低龄儿童情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低龄儿童喜欢过节,容易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接受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等教育。我们特别重视组织低龄儿童搞节日活动,激发低龄儿童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六一”是孩子的节日,它体現了全社会对孩子的关心。以往过“六一”,大都是老师、家长围绕孩子转。我们打破惯例,确立新思路,除组织低龄儿童布置活动室,进行文艺演出等活动外,还积极引导低龄儿童观察与思考:节日期间,小朋友为什么能够这么高兴?老师、家长及周围的人为小朋友做了哪些事情?于是,那深深的师情、切切的母爱被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师又启发低龄儿童以实际行动向关心自己的人表示谢意。低龄儿童在欢快的节日中,学会感激他人的爱心,学会关心别人、爱别人,爱的情感在低龄儿童心中升华。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的节日,本次活动组织低龄儿童和敬老院里的爷爷、奶奶们联欢,孩子们还给老人们送月饼、水果,给爷爷、奶奶捶背,帮助爷爷、奶奶打扫卫生。他们一起做游戏、演节目,爷爷奶奶和小朋友们都十分高兴。通过本次活动,低龄儿童懂得了应该怎样热爱、尊敬老人,激发了低龄儿童的情感,低龄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3. 抓住一日活动中各种情感教育的因素,进行随机教育。随机教育是指教育计划外,随客观情况提供的教育时机而面临时组织进行的教育,具有情境性、直观性、说服力强的特点。恰当的运用,并将情感教育因素渗透其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有的孩子看书,撕破了书皮却毫不在意,老师在整理书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拿起这本书,富有情感地说:“多好看的书呀,书皮破了,多可惜!书皮撕破了,就像小朋友的外衣撕破了一样,难看、不整洁。”引导低龄儿童一起讨论补救的方法,还教低龄儿童如何修补图书。
4. 注重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和巩固低龄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低龄儿童入校后,一方面在校园受教育,一方面继续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低龄儿童校园和家庭如果教育目标、教育观点和方法不一致,便会导致低龄儿童发展的片面性和畸形化。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应该越来越重视家校教育工作的同步进行。通过召开家长会,组织开放日等活动,征求家长意见,相互沟通,达到共识。家校的密切配合,有效地培养了低龄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及懂礼貌、爱父母、敬长辈、关心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等良好行为习惯。
情感教育与行为习惯教育是低龄儿童品德教育的两个基本内容。在从情感教育入手、培养低龄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中,我体会到:情感的陶冶,可使低龄儿童心灵中不断孕育真、善、美的情绪,使低龄儿童自觉地接受各种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德育的起点,更应是低龄儿童德育的目标。只有将情感的培养与具体的行为习惯培养有机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