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使用呼吸功能训练器对促进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分析
2019-10-16张慧咏包妮谢海燕
张慧咏 包妮 谢海燕
(陕西省肿瘤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随着国内居民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肿瘤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多,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对肺癌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患者来看,其术后普遍会出现呼吸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的问题,如肺炎、肺不张、感染等,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其康复进程,为此做好对患者围手术的护理干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1]。为探究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胸部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常规护理配合呼吸训练与加用呼吸训练器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8年3月—9月收治手术切除胸部肿瘤患者25例为对照组,另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2月收治手术切除胸部肿瘤患者25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39~73岁,均数(64.3±5.1)岁,食管癌11例,肺癌14例,实验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41~74岁,均数(64.8±5.2)岁,食管癌12例,肺癌13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纳入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已经签订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重大脏器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预先告知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对患者康复的好处,提高患者的训练依从度,训练内容包括腹式呼吸以及缩唇呼吸[2]。腹式呼吸时,要求患者将一只手放到腹部,另外一只手放到胸部,维持口紧闭,鼻吸气的状态,在吸气的过程中,尽可能维持腹部挺起,保持胸部不动,呼气时则以手稍微施加力度,按压腹部,确保其可逐渐下陷,尽可能排空气体,呼吸频率控制在每分钟7~8次,每次训练15min。缩唇呼吸时,将口部呈吹口哨状,确保气体能够逐渐经过缩窄的口型,吸气与呼气的比例控制在1:2,持续练习15min。在临床护理上,首先需要做好对患者排痰的护理工作,可采用五指扣杯法将轻扣患者背部,或也采用雾化吸入药物稀释痰液,辅助咳出,必要时可采用吸痰管辅助[3]。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呼吸功能训练器干预,首先做好呼吸训练器导管的连接,而后要求患者手托着训练器,再平稳自身呼吸之后,含住吸气管,缓慢吸气,持续到浮漂达到预计肺活量刻度之后,再将嘴移开,维持正常呼吸,达到活塞恢复后,再进行重复训练,每日训练4~6次,每次时间持续15min。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指标设定为住院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肺炎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均在Excel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康复指标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胸引管引流时间以及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组间对比表(±s)
表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组间对比表(±s)
时期例数住院时间(d)引流时间(d)引流量(ml)对照组2512.56±0.673.53±1.16368.43±23.81实验组2510.33±0.542.14±0.63311.76±19.58 t-12.95725.26509.1917 P-0.00000.00000.0000
2.2 并发症
实验组并发症包括肺不张1例,发生率为4.00%(1/25),对照组包括肺不张4例,肺炎3例,发生率为28.00%(7/2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χ2=21.429,P=0.000)。
3.讨论
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常伴随通气功能障碍,且受气管插管、切口疼痛等影响,呼吸功能将普遍降低,而在常规护理以及基础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训练器干预,则可有效实现对呼吸负荷的精确控制,可通过改变患者的呼吸方式促使肺泡的膨胀,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肺部的呼吸功能,并实现对胸部呼吸不足的有效补偿,另外也能够改善患者肺部的气体交换情况。在呼吸训练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调动患者的呼吸肌作用,可通过呼气与吸气过程循序渐进的改善呼吸肌肌力,且通过预设肺活量,也能够以量化的指标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评价,可提高呼吸训练的针对性。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胸引管引流时间以及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以呼吸训练机干预胸部肿瘤患者可加快其康复进程,预后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