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规范化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分析
2019-10-16张青乐
张青乐
(陕西省韩城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陕西 韩城 715400)
外科手术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导致机体无菌组织暴露,手术切口处以及手术深处器官极易发生感染,影响患者预后。因此临床多实施预防性用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但随着抗菌药物的进展加快,临床抗菌药物种类不断增加,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合理情况明显增加,增加医院性感染发生,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影响临床预后[1]。合理规范应用抗菌药物,不仅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还可减少耐药菌株发生,因此这是一项十分必要的管理工作。因此我院针对性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应用,用于保证药物应用合理、规范,总结应用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资料为医院2016年外科收治的需接受手术治疗300例患者(对照组),其中男200例,女100例,年龄为15~62岁,平均年龄为(39±5.9)岁;另选取2017年外科收治的需接受手术治疗的400例患者(观察组),男200例,女200例,年龄为16~60岁,平均年龄为(38±6.0)岁。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按照传统的抗菌药物应用常规用药,术前均不应用抗菌药物,术后则单用或联合静脉滴注用药,一天1~2次,连续用药1~7d。
观察组则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根据卫生部门规定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南,并结合患者手术实施特点,制定具体的围术期用药守则,术前针对性开展科室医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临床工作人员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以及方法的掌握度。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监测,定期将监测信息及时上报给科室部门,分析工作中的不足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提高抗菌药物应用效果。具体应用方法:术前首次给药时间为术前0.5h~2h,或选择麻醉诱导期,选择一、二代头孢菌中一种或头孢曲松,实施静脉滴注用药;当手术时间超过3h,或失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增加一剂抗菌药物;术后控制用药时间不能超过48h。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录入到Excel表格中,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
对照组合理用药216例,合理用药率为72.00%,观察组合理用药368例,合理用药率为92.00%,观察组的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0,P<0.05)。
2.2 手术部位感染率
对照组300例,感染发生48例,感染发生率为16.00%,观察组400例,感染发生40例,感染发生率为10.0%,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P<0.05)。
2.3 两组患者的抗生素应用指标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抗生素费用以及抗生素应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的抗生素应用指标情况对比(±s)
表 两组患者的抗生素应用指标情况对比(±s)
组别n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元)抗生素费用(元)抗生素应用时间(d)观察组40015.10±7.6510250.30±4625.20282.75±75.222.93±1.88对照组30018.22±10.7214952.68±8556.15786.60±85.625.32±2.98 t-4.4939.32682.62612.966 P-0.0000.0000.0000.000
3.讨论
围术期切口或手术深处器官、腔隙等部位极易发生感染,如腹膜炎、脑脓肿等,抗菌药物对于手术感染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抗菌药物为当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但因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中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普遍存在,而且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医疗费用增加,更为严峻的问题是细菌耐药性增加,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关注的重点[1]。
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手术实施过程中细菌污染对宿主防御机制造成的影响,减少术中感染发生,但这不代表所有手术都需应用抗菌药物[2]。
通过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可缩短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抗菌药物应用种类,还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收益,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抗菌药物应用费用,节省家庭开支,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3]。本次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抗生素费用以及抗生素应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这与其它报道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并结合个性化监管、督导、监测等综合评估,可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