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9-10-15刘洪军
刘洪军
摘 要: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在改革春风吹拂之下,我们每一个高中教师不仅仅感受到了激情和热情、更是感到了挑战和压力!如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激发兴趣;课堂教学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也就是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而且高效的,亦或低效甚至无效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要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学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机智地调控课堂氛围,来提高教学的效益。同时也要不断反思自己、完善自己,从自己身上去挖掘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潜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构建乐学的课堂,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先决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并不过时。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的‘火药的导火索。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在课堂上乐于参与,主动探索,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
因此,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乐于学习的课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方式很多,每个教师都可以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及学生特点来设置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例如:丰富多彩的课堂导入方法、用生动诙谐的课堂语言吸引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学生撰写历史教学论文等方法的运用,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尝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是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历史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知历史知识,适当地搞一把“穿越”,会让学生觉得历史知识距离自己并不遥远,并且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我在复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近代英、美、法、德四国的政治体制时,我尝试以“角色扮演”让学生自己回顾基本的史实。我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四个国家,3-5分钟的准备后,每组商量讨论,选出同学扮演本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介绍自己的权力、职能和本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通过“英国首相”“美国总统”“法国总统”“德国铁血宰相”的演说,同学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一一回顾掌握了基本知识。
这样的方式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经常运用。只要提前做好准备,操作起来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学生的参与度也比较高。
三、发挥学生主体,构建自主的课堂,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中心环节
发挥学生主体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将传统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转变为能动的、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将知识内化,我们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那么,发挥学生主体,构建自主的课堂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并不是就是要进行“放羊式”教学,而是要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里面不是无作为的,恰恰是有更多的作为,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和功课。其次,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是在群体中学习,班集体、小组成员之间都会互相影响。在探究一些难度较大、或者有争议性的话题,应该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也应该创造环境让学生交流合作、互相取长补短。比如:分组讨论某个历史问题,然后每一个组选出代表把本组的观点表达出来,这种做法操作性很强。
四、改变教师观念,不断努力学习,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动力源泉
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要“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就是为了不教。相比于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应更注重学法指导,其实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因为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学法才是知识转变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
教师的功底决定了教学的深度和力度,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的广度也影响着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开阔。因而,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充实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广泛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
要从实践出发,主动走出课堂,面向社会,了解社会实际,积极寻找和发现社会上可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只有自己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传授知识。
五、在教学反思中发展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收官之战
教学反思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对于教学而言,及时反思有利于教师总结一堂课的成败得失,并且及时纠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很快反馈到接下来的教学中,这样会使得教学的有效性能及时提高。争取问题“不过夜”,及时发现、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便会使教学过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反思中发展有效教学。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日久弥新的教学话题,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应该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地想出办法策略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泽英.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18.
[2]李火英. 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 苏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