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建建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总结

2019-10-15温晖陈建建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3期

温晖 陈建建

【摘 要】老年性痴呆(AD)亦称阿尔茨海默病,现代医学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将其归属于“癫狂”、“痴呆”,并对此病的辨证分型及选方用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陈建建教授认为,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病机为肾精不足兼脾虚生痰,导致痰瘀阻窍、肝风内动。治疗上以补肾填精、健脾化痰、化瘀通络、镇肝息风为主,并善于结合六经辨证,既外透太阳,又内清阳明,临床療效满意。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补肾填精;健脾化痰;外透太阳;内清阳明;六经辨证;陈建建

【中图分类号】R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陈建建,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从医30余年,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临床擅用六经辨证,对老年性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痴呆有着独到的临床见解和经验积累,现将陈建建教授辨治老年性痴呆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本病属中医“痴呆”等范畴[1],多由七情内伤,久病不复,年老体虚所致。其病机变化主要为髓减脑消,神机失用。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证候特征以脾肾精气亏虚为本,以痰浊、瘀血等实邪为标,临床多见虚实夹杂证。

1.1 少阴精气不足,太阴气虚生痰 陈教授认为,少阴肾中精气亏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病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与大脑的生长发育及衰老息息相关,肾中精气可充养骨髓,濡养奇恒之腑—脑。

1.2 痰瘀阻窍,肝风内动 陈教授结合前人的临床经验,总结得出痰瘀阻窍为老年性痴呆的重要病因病机。怪病多痰,《石室秘录·呆病》:“呆病如痴,而默默不言也,如饥而悠悠如失也,实亦胸腹之中,无非痰气。故治呆无奇法,治痰即治呆也”。

2 治疗思路

陈教授认为,根据本病虚实夹杂的病因病机特点和复杂的临床表现,治疗应强调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将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有机的结合起来,抓住肾中精气亏虚之根本病机,脾肾同治,同时针对痰瘀互结、肝风内动等实邪之标,并结合六经的动态演变规律,提出“外透太阳,内清阳明”的独特治法。

2.1 补肾填精,健脾益气 一般来说,三阴之补,太阴为先。而老年性痴呆的基础病因涉及太阴气虚、少阴精气亏虚、厥阴血虚等,故应从健运太阴脾入手,让后天化源充足,而且要贯穿始终。陈教授善用益气聪明汤、李氏半夏白术天麻汤等,因老年人本脾胃衰弱,气血运化失职,故健脾益气非常重要,不仅可运化水湿,化生水谷精微,更重要的是,帮助其他补肾填精药物的吸收。

2.2 祛瘀化痰,镇肝息风 老年性痴呆由脾肾亏虚所致,脾虚生痰,病久气机郁滞则气血不通,导致痰瘀互结的出现,故痰瘀互结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病因病机。肝肾同源,肾之阴精既已亏,肝之阴血必然受损,肝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膜,必致肝风内动。

2.3 外透太阳 陈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病例观察,并结合《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中治疗“除热瘫痫”之风引汤,其乃为寒热错杂之病机而设,故以桂枝、干姜及石膏、寒水石、滑石等寒热并用,总结出不少老年性痴呆患者病机多属寒热夹杂[2]。

3 验案举隅

徐某某,男,67岁,退休职工。初诊日期:2018年10月15日。主诉:反复头昏伴头项痛2年,再发加重2周。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头昏伴头项痛,易疲劳,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下降,性急易怒,近半年来症状加重,并伴肢体麻木无力。在江西省中医院查颅脑MRI提示“脑梗死”、“脑萎缩”,未予治疗。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余年,长期口服西药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可;有前列腺增生病史5年。夜尿频数,每晚3-5次,大便干,3日一行,口不干苦,舌淡紫,苔白腻,脉沉弦滑,重按无力。辨证属脾肾两虚、风痰阻络,治以补脾益肾、化痰息风为法。方拟地黄饮子合李氏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防己地黄汤加减:制附子10g(先煎),桂枝10g,熟地30g,石斛30g,山萸肉15g,肉苁蓉30g,麦冬15g,五味子5g,石菖蒲10g(后下),远志10g,茯苓15g,炙黄芪30g,党参10g,法夏10g,天麻20g,炒白术15g,大黄5g,桃仁10g,防己15g,防风12g,生姜3片,大枣3枚,炙甘草6g:14剂,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饭后温服,中午服六君子丸。

二诊:2018年11月2日。诉药后胃口好,食量增,大便通,头昏项痛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滑,仍重按无力。原方去大黄,加鹿角霜10g,巴戟天20g,再进14剂,水煎服,中午服香砂六君子丸。

三诊:2018年11月16日。诉头昏、腿足乏力、左侧肢麻好转,情绪低落诸症亦有改善,舌稍红,苔薄白,脉沉弦细尺弱。处方调整如下:法夏10g,炒白术15g,制附子15g(先煎),天麻20g,生晒参10g(另炖),炙黄芪45g,防风15g,桑螵蛸10g,升麻10g,泽泻15g,神曲10g,橘红10g,干姜10g,生地20g,山药10g,黄精10g,钩藤20g(后下),桂枝10g,赤芍15g:30剂。

四诊:2019年1月2日。诉药后头昏头痛、语涩头胀、肢体发麻、腿软全去,饮食、睡眠正常,脸色红润,情绪稳定,记忆力基本恢复正常,小便每晚0-1次。复查脑MR,基本如前。诸恙未见再发,获临床缓解。

4 小结

可以看出,包括老年性痴呆在内的多数慢性病,扶正与祛邪是互为前提的,虚实并存也是多数慢性病的共同病机特点。在经方中,甘草、大枣都是补药,而多数经方是攻补兼施之剂,即便是麻黄汤和大青龙汤之类的峻汗之剂,也都有甘草这味补药在保驾护航,这也符合临床实际[3]。对于本案之老年性痴呆,既从三阴论治,又外透太阳,内清阳明,更兼化三阴之痰瘀,说明灵活运用六经辨证,并适当结合脏腑辨证,才能如此精准地辨证、立法、选方和用药,从而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张子洋,常富业.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1(17):21-22.

唐·王冰著.素问[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13.

清·傅山著.傅青主女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87.